|
(8/10)很多人喜欢拿《第一滴血》和《战狼》作比较,但这两部片的主题是完全相反的。《第一滴血》最大的控诉对象,恰恰就是美国自己。
没有激昂,只有悲凉。没有战狼的精神,只有战争的创伤。没有强大的祖国,只有不爱自己的祖国。
兰博早已被战争毁掉了,无法回归到和平的世界里。他痛苦、无助、像一个被抛弃了的孩子。
影片表面看上去是兰博如何不停反杀美国警察的故事,但真正的主线,却是战争对兰博深深的伤害。
战争年代流尽鲜血,和平年代寸步难行。
片尾兰博和上校的对话,既是在谴责警察,更是在谴责美国。 |
|
片子最后那段对白很感人,战争留下的伤害无以言表 |
|
战争不该被遗忘,我们珍爱和平的同时,也应铭记战争带来的惨痛代价。 |
|
当官僚体系遭遇为国家而战的英雄本身就是一个悖论,本该保护公众的力量变身迫害和发泄私欲的工具,越南战场所锻造出得杀人技能被激发为本能,在杀人如麻和被折磨之后难于融入社会 你是那丛林中死亡的闪电 蔑视法律欺骗媒体蒙蔽公众知情权 当兰博扛上一整扇野猪肉时我笑了 MG42威武 配乐超赞 |
|
退伍军人做错了什么,平白无故就遭受到局长的歧视,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啊。 |
|
当了特工的人就是有一个缺点,不善言谈,这绝对是所有悲剧的起源 |
|
最怕的不是战争,而是对战争的遗忘 |
|
个人强大才是硬道理 |
|
片子太老贵在经典,充满男性荷尔蒙纯男人片 |
|
好让人心疼.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战争年代流尽鲜血, 和平年代寸步难行". |
|
屁大点事都能搞成这样.. |
|
“你是镇上的霸主,我是森林之王” |
|
今夜,重温第一滴血1,好看到哭泣。“镇上你称霸,山中我为王。”战争的性质与人的性质相冲突,唯有生存才是正义。系列的首作,比后面几部少了火爆场面,却是悲情色彩最为浓重的一集。人们抹掉偏见与歧视,人们从战争中走出来,人们真正理解战争——这是一条漫漫长路。而此时,战神还未诞生。 |
|
越战伤痕,失败的士兵回国后还要受到民众的白眼;要是能按兰博自杀的小说结局来拍,那就更棒。 |
|
好老的片子,很经典 |
|
这电影演完第一幕,通过跳崖坠机缝针设伏,展示了兰博的惊人战力,狠狠教训了当地警察,宣誓过势力范围之后,其实就已经结束了——当然仅凭此段也足以位列影史经典。接下去还能怎么发展?你不能真对警察大开杀戒,这不是终结者;又不能找个等量齐观的对手,进入亡命天涯的模式……所以后半部分,兰博的能力观众已充分了解,失去了第一幕的惊奇;他又不能中途被杀死,民兵百人围剿的阵仗和火箭筒的威力都成了摆设;终局对手还是那个曾经轻松击败过一次的小镇警长,无法在第三幕达到高潮。……三星半 |
|
4K修复,一个人vs一个国。当美国内陆变成越南战场,观众才会懂得和平年代的可贵,没什么比兰博最后的倾诉更能反战的了... |
|
在电影院看的第一部外国大片。 |
|
經典的藍波! |
|
冲锋陷阵的兰波,对时代的一次爆发式控诉。纵使战争赋予他满是伤痕的记忆,来自家园的不公与漠视才真正令他万箭穿心。那些被侵犯、被误解、被堵截的现实构建起了妥协、愤怒与反抗,成为空洞的自由主义里的回响。在山上与指挥官通话的段落真正诠释了何谓孤胆英雄,在打斗场面之上又有极高的悲情主义基调,所以成为经典。永远对战争保持敬畏。 |
|
失敬了,第一部居然是很正经的文艺片啊…对战争PTSD、老兵如何融入社会的主题,探讨得非常深刻。建筑在一个“不断被排异的弗兰肯斯坦”的叙事之上,在越南用着几百万的杀伤设备,回到美国后却找不到给人停车的工作。当兰博缝合自己的伤口,第一滴血就成了时代的悲泣。 |
|
一流制片和三流编剧三流导演三流摄影三流剪辑的合作成果。史泰龙是可爱的,尤其是《洛奇》。但这个片子太类型化了,各种元素各种必需出现的场面,只有最后一场对话是切准了越战的主题。 |
|
其实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动作场面,然而仅凭兰博最后的悲怆独白便足以使其成为无可替代的经典。PS:配乐大赞~ |
|
搞了好半天才明白。原来反应的是越战之后,美国普通民众对归国士兵的普遍不满。兰波一方面无法摆脱战争中种种遭遇的创伤,一方面在故乡找不到归属,他虽然很强大,却也很孤独无助。片尾那首“It's a long road”实在好听,整个片子升华了,很不错的片子。 |
|
史泰龙很经典的一部片子,动作戏真的帅爆了 |
|
继《洛基》之后,西尔维斯特.史泰龙以本片建立打不死的英雄形象,并发展成八十年代最卖座的系列动作片之一。影片与小说原著不尽相同,比如小说中以兰博丧生收场。其实剧组曾经拍摄出兰博自杀的另外一个结尾,但在影片试映时观众一致反映过于压抑,于是剧组给兰博留了条生路,续集随后也应运而生。 |
|
史泰龙的经典,虽然觉得场面不如后来的大,但标准的美国大片的感觉依然很强烈 |
|
吃了时代的红利,成为了经典,现在看来完全是一部烂片。剧情没剧情,演技没演技,就一直突突突,前面看感觉像是美国征兵纪录片,到最后又变成了反战,正好符合美国战争主义…一直逼逼赖赖反战的是你,一直带来战争的还是你…当了婊子还要立牌坊。 |
|
战后焦虑综合征:强迫症+焦虑症+恐惧症+神经过敏+极度不安全感+肌肉紧张+失业=不要逼我!7.9 |
|
阶级社会里警C作为压迫人民的暴力工具倒是一直没怎么变过(Z国也只有仅仅30年的例外),不过敢碰退伍老兵这种硬茬还是离不开六七十年代对越战的普遍不满情绪,近些年美帝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已然听不到内部的质疑之声,警C也只会捡真流浪汉级别的软柿子欺负。 |
|
根据小说改编,小说里,主角到城市中受到了百般的阻挠。RAMBO开始很少说话,与其后来与将军见面后那段对白形成鲜明的对比。片尾的《It's a long road》是神曲!!! |
|
片名很姨妈,其实指的是男人梦寐以求的大姨爹——一个老兵身份的失而复得,这也是美国电影的个人英雄主义的一大特色,其中包含的性含义很有意思。当然,那个不让男人流出“第一滴血”的政府,不仅仅只是美国,还有敌人、异己、对立、他者,甚至还包括女人等等。所以,那些男人身份的失而复得,那些血淋淋的成人礼,构成了此一系列的主题。正如一个男人要证明其成为一个男人,无非就是性和暴力,能打砸抢,能杀人,能用枪,能到处游荡,能干许多政府不能干的事,能和许多女人啪啪啪——这是一种男人的神话,一个属于男人的无赖世界。总之,谁不让我初潮,我就让谁高潮! |
|
小时候在《第十放映室》看过片段,当年节目上记得对整个系列都做过解析,印象深刻。重温后发现,其实是部披着硬核动作片外皮的人文关怀主题的电影。史泰龙老爷子自己操刀改编的剧本,在热血的动作戏基础上加入比较深层次的对“是否战争结束就该忘却战争所造成的一切”进行了思考甚至于反思。Rambo和老上司的对话、几次老上司和无良警长的对话都可以说是隐喻现实的不公。这些细节应该可以说是使得此片比同类硬核动作片高出一个档次的原因。这里面史泰龙演得是真的好。 |
|
Action/Sci-Fi/Thriller/Suspence/Crime Drama |
|
以现在挑剔的眼光看,这片子还是不尽人意的,但经典的位置依然不可撼动。 |
|
看前:我原以为是史泰龙的战争突突片。
看时:我以为是反暴力执法以暴制暴的城市突突爽片。
最后的10分钟,兰博最后是在和整个国家对抗,史泰龙的悲怆独白,硬汉落泪太让我揪心了,他在哭诉战争另一面的样子。一个从战场回来的军人,兰博所拥有的仅仅只有几枚奖章和一身创伤,孤独、没有归属、遭受社会白眼、失业、驱逐。
原来小说里上校只是兰博读军校时的校长,并不关心兰博死活,原来兰博最后是被上校枪击,最后也死了。
原来小说里警长也参加过朝鲜战争是个尽职尽责的GWY,原来小说里警长最后死了,并且死前得知妻子决定与自己离婚。
原来拍《洛奇》和《第一滴血》时没人支持面瘫史泰龙。 |
|
很好的题材,引人反思 |
|
3.5。继承七十年代的反叛气息,对越战以来的官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质疑,形成一股反叛、愤怒的潮流向“虚伪的政权”开炮,用暴力的形式即是对自身PTSD群体的治愈,也是对整个备受摧残的社会的反问。导演有意识形态的对抗表达,但是更多的探讨被消弭于火爆惊险的场景之中,这是好莱坞常做的事。 |
|
别惹阿兵哥,那是战争喂养出来的野兽。 |
|
他丢枪哭的时候我也哭了。。。 |
|
当年只觉得精彩,但多年以后才发现史泰龙不仅仅是为了刺激,真的在塑造兰博这个有些悲情的人物,整体是充满传统越战片的伤感气质,而且也在俗套动作片里进行反思,更不是表面的所谓美式英雄主义,至少绝不像看上去那么浅薄 |
|
经典的片子 |
|
很棒,然后想到了田明建,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拍出来 |
|
一部我小学里看的电影,我深刻理解了儿童不能看这种血腥的电影,当初的我根本看不懂剧情,满眼是恐怖、血腥与暴力。从此我不看史泰龙的电影。 |
|
“cctv6是不是放过这个片?”“是啊,放了好几遍,展现美帝国主义压迫人民群众。”“但主角不是越战老兵吗,中国不是反越战吗——哦!是说美帝国主义发动越战,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
电影真正的内核——控诉战后老兵悲惨命运与「反战」(似乎也是最初得以引入国内的原因)依旧被不同时期的观众们忽略,成为一种崇拜暴力、「以暴易暴」的美国个人英雄主义也是一种误读,当然作为动作片其中的元素至今看来也是教科书级别。 |
|
你在小镇称王称霸,而我才是野外的王“重温经典动作老片。追车,爆炸,野外逃亡等各种80年代商业元素密集。史泰龙实在是硬汉,“野外之王”当之无愧。应该就是《魂斗罗》人物的原型了吧。但影片并不仅仅是单纯的硬汉,影片真正的意义是在为兰博这样的人鸣不平,昔日的越战英雄,却如今只能亡命天涯 |
|
自己的防剧透能力真是够可以的,尽管知道《第一滴血》已久却至今并不晓得其大概故事内容,原以为是战争题材,没想到主线剧情却是一个退伍军人VS一群在职警察。—— 蓝波:越战不是我的!是你要求我参战,不是我要求你!我采取必要手段打胜!但别人却另生枝节 不让我们打胜!我回国 在机场遭遇愤怒群众,指责我是杀婴孩的凶手等等胡言乱语!他们算什么?竟来抗议我?除非他们曾是我,去过越南,知道他们所骂的是什么!(-那时代让大家都不好受,蓝波。都是过去的事了。)对你而言是!都是过去的事了,对你而言是!对我而言,平民生活什么都不是!在战场上我们有荣誉:大家互相照顾掩护,回到这里 什么也不是!(你是全连仅剩的战士。别落到这般下场。)在越南 我可以架炮艇 开坦克车,我负责上百万的装备,在这里我连停车的工作都找不到!…… |
|
史泰龙很适合这种只需要肌肉,不需要表演的神经病式孤胆英雄。一个被文明社会培养出来的人用文明社会的方式与之进行对抗,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现象。最后一段的独白很真挚,也很煽情,兰博变成了无情的战争机器,可是生产机器的主人究竟是谁呢? |
|
反思越战具有讽刺意味 游击战很不错,不够火爆 "战争年代流尽鲜血, 和平年代寸步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