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馆4K修复首映 映后谈田壮壮说 我没和你们一块儿看啊 我也受不了內国语配音(哈哈哈哈哈太喜欢你们第五代的人了! @小西天 |
|
对抗毛意识形态之作品,冷色调。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些你不了解的人过着你没见过的生活,经历着你无法理解的人生。 |
|
形而上信仰之光照耀形而下生存之苦。 |
|
超晦涩,小时候进场看还骂过外公带我看怪怪的片子 |
|
田壮壮唯一的特色是作品在表现边缘人虔诚执拗的精神,并将之神性化。这没什么了不起,而且除此之外他电影的所有环节全部糟糕,田壮壮的叙事节奏、调教表演、整体协调等等能力全部是一坨屎 |
|
影片围绕牧民罗尔布的悲剧命运,描绘了主人公以彪悍强壮出场、软弱无力落幕的一生,反映了主体为改变自身命运做出努力抗争但因环境和旧秩序的限制,无法挣脱命运的束缚,不得不悲惨收场的现实,引发人的反思和对与宗教等观念对人的影响的思考 |
|
彪悍的生命!老谋子英雄里那蜡烛原来打这儿偷的……片子里叠画的频繁使用,造成了非常奇特的效果。我的眼底,只有那翱翔天宇的苍鹰~ |
|
代表作,我总觉得他像荷索 |
|
跟田壮壮的感觉一样对这个国语配音无语,而且同期声很少音效更是粗糙,尤其小孩用成年女性配的那种做法。但是新修复的版本画面确实比以前的好太多了,就是可惜没用失传于国外的藏语版胶片。导演跨越了宗教民族,其实还是投射到了自己,在当时把想要说的那些表达出来。北影节资料馆见面场。 |
|
《盗马贼》是在硬盘里躺了十几年的那批电影,我断断续续看过很多次,但一直没有完整看过一遍。所以,总疑心自己是不是真的看过。结果,在电影院看资料馆修复版的体验是崩溃的……那个汉人好邻居的配音,我分分秒秒都在出戏啊,苍天啊。 |
|
#8thBJIFF# 壮爷只拍“歌词大意”,看完秒懂[狼灾记],而且壮爷竟然当年因为……没钱做意大利语字幕……而……拒绝了威尼斯……【捂脸】。以及,4K修复虽好,48帧就TMD是个笑话。 |
|
83年的电影,导演挺大胆尝试新手法,可惜地理环境不连贯(甘青藏好像都有取景),故事也很一般,所以唯一的价值是就是记录了80年代藏区的真实面貌。 |
|
精神信仰与物质生活的脱节甚或矛盾冲突,冷酷自然和社群道德对渺小个体的威压,罪与罚的无限链条与无处脱逃的求生—自毁之路。风光摄影与空镜编排极美,不过与各式宗教仪轨相结合后还是难免给人一种异域奇观展示的印象,想完全共情是很难做到的。叙事简约、去情节化,若把片中的时空抽空替换掉,把影片看成一个寓言,倒也不失为更有意味(也更符合田壮壮想法)的读解方式。声音运用与几处叠化镜头相当出彩。(8.0/10) |
|
75/100 #FIRST2019# 差不多是一个宗教轮回、善恶有报的藏文化展示,甚至是超验的、带有神迹的,苍鹰在天,羊马在地,受缚的小鸟预示着生命的波折。是生存还是信仰?踏入灰色地带后两者是否还有共存的可能性?盗马贼既是体制的放逐者也是依赖者,仪式的孩童新生后是强暖的自然光,至少作为父亲的信仰时最纯粹。去到场域就捕捉到最生猛的高原影像,中国赫尔佐格。部落生活、宗教奇观的展示不如《盲国萨满》来得丰富,但更为大胆写意,大肆使用画面叠加,连主线都充满留白。 |
|
终于看到了《盗马贼》的藏语版,非常的了不起,一部超前于它的时代的电影,当所有人都在讲故事,田壮壮那时候就已经这么拍藏人的民俗和精神世界了,在一个盗马贼身上寻找神性。这种拍法拿到当下,很多欧洲的文艺片这几年才流行这么拍。2K修复很漂亮,相较于它的意识形态,我觉得还是那个时代的藏区传统和自然景观更有意思,这正是这部电影称得上伟大的原因! |
|
写意电影,剧情退而求其次,用胶片拍这样的电影还是奢侈的,汉语配音突兀出戏,感觉时长不足,剪得有些零碎。 |
|
《盗马贼》是超验的:视觉神迹的存在确定了神圣他者的在场,另一方面无法否认人类对于永恒超验的无力,无论如何,罗尔布不得不面对三个维度:集体、信仰、伦理,并直面三者之间的断裂,“偷窃”则是它们的分界线。
与此同时,面对这种绝望,他无法表述虔诚,只能游离在集体之外,并回撤到自身地狱的面具轮舞中去。
佛塔与寺庙是人类对于超验的反映,它们在影片画面内部不断运动,如同转动的经轮,某种意义上作为一种信仰的吟唱。 |
|
其实单独抽离出很多画面来看都趋于完美,构图将被信仰浸染的庄严肃穆的氛围渲染得恰到好处,然而当摄影机开始移动,画面配上背景音成为一部电影之后这种感觉却被消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尴尬与不适(这也恰是就我有限的观影量看来第五代的通病,极致的摄影反而凸显了其余部分的短板,整体的不平衡造成了本末倒置、头重脚轻的观感),配上几处不知所云的场景和莫名其妙的背景音,本是讲述信仰与孤独的藏地寓言成了展示奇观的邪典 |
|
这配音啊……从头到尾的神溶镜,用一切方式避免直接叙述某事某物,有一种无法抗拒的神秘贯穿其中。“虔信因果报应、转世轮回的盗马贼”,本身就形成了一种一组冲突,引人深思。 |
|
信仰与残酷生存现实的巨大冲突,个体在环境和族群中的渺小和无助,盗马贼把抢来的财物大都送到寺院还愿,却不想那些本就是送到寺院的物资,一家遭到驱逐,荒谬而又凄凉,一场场宗教仪式的展现,绝对不是在猎奇神秘感,一走一跪的朝拜,满天纷飞的纸钱,诡秘躁动的舞蹈,这些都是强大视听语言带来的震撼 |
|
配音比較煞風景....這片是意識大於藝術的典型,有點跟Herzog似的........荒蠻民族或者反而隱藏更大乘的智慧,自逐兼自省的痛綿長如走不盡的犛牛群,然而卻美麗誘人有時,所以不忍浪費,所以有了風 |
|
感觉到的问题和普遍的意见差不多--比如其实挺出戏的国语配音,还有拍得过于空白。更像一个深刻的藏俗文化纪录片,无论是神秘的天葬、还是对下一代的祈祷,甚至是藏戏、经典都有所展示。多一颗星给资料馆特别认真和效果十分明眼可见的4K修复吧。 |
|
曾言是拍给下个世纪看的电影,而下个世纪来看也是形式大于内容的典型了。“我躲过了题材的束缚,却没躲过配音”,这国配简直是要了命,藏地的质感都磨灭掉了。(北影节资料馆) |
|
难说这是部好电影。但这绝对是部好的国家地理杂志专号。
八十年代的寻根热,没出来几本好小说,倒是出来几部特别的不寻常的电影。 |
|
#北影节#近百年前的藏族生活,虽然还有很多延续下来,但依然陌生,于是可当纪录片看。但就仅限于此了,毕竟故事太薄弱,本来就不够专业的演员有点难撑起所谓的剧情片,更灾难的是字正腔圆的国语配音,毫无生活气息不说,还分分钟跳戏到葫芦娃……据说导演也不喜欢?但新修复版很漂亮。两星半。 |
|
#FIRST#4K修复。处理藏民题材,感觉田壮壮比张扬还是深入很多。天葬,宗教,人性,罪恶,如果把它嫁接在一个汉族土壤,似乎依然成立?导演把一个全民问题放在少数民族题材上,藏民的脸,对白少,缺乏人物本身的内心展现。 |
|
很遗憾无论藏汉版本声音都很差,条件和政策所限,都只有后期配音,很多场景没有现场收声真的是巨大损失,尤其是傩舞那段,配音的环境音效也很出戏,太可惜了! |
|
#源点西部影展#(一个退了两次票拷贝盘还会中毒的影展);说来惭愧,如此有名的片我却现在才看,要是重回少年时代,定会和当年看完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一样,必然叹一句“哈?电影还能这样拍?”果然是各种电影风格璀璨闪耀百花齐放的八十年代作品,情节淡得不能再淡,几乎接近展现藏地地理人文社会风貌的纪实,然而表面波澜不惊的水面之下,都是极其残酷、痛苦、窒息的细节,可能有过度解读的嫌疑,本片与八九十年代XX题材的电影类似,同样有着浓重的被抛弃(本片中是被驱逐)的创伤色彩,几次拍到的与背景音乐融合的僧人们的诵经声,无不是一种绝望的如同笼罩在人生之路头上的巨大的“咒”,即使这片有不足,修复得也不太好,但可以深深感受到壮爷的心气,罗尔布反复对妻子说着无论自己如何一定要好好抚养孩子长大,简直是壮爷借着电影发出的呼喊 |
|
视觉上真的是非常经典 不带感情色彩没有啰嗦 就是直给生老病死的斗争 |
|
4K修复 现场观众提问有关天葬仪式问题,导演回答不讨论这个以示尊重,逻辑也是很诡异了。我是田壮壮,我很很容易生气 |
|
“拍给下世纪看的电影。”中国电影资料馆4K修复,可惜这版声音设计欠佳。除了第五代导演不约而同的美学风格的突破,田壮壮比陈、张等人更超前的地方在于,在叙事上更加俭省,用影像代替台词。奇观化的西藏宗教仪式似乎成为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投射,但在信仰和生存的选择问题上,导演无意给出主观评判。 |
|
不要再在这里搞伪民俗蒙洋人了 |
|
以为是西部片,原来是藏民题材。摄影和意境远大于故事剧情。几乎无对白。所以……80分钟的片子看睡着好几次……马丁斯科塞斯为何会喜欢这个片子呢? |
|
想当年电影院什么画质我也不知道,看过没有都没有印象了还提什么画质呀!这部当年看不懂的电影和导演现在可能是“物以稀为贵”了吧;保证你这个世纪还是看的一头雾水,只是现在“艺术”氛围已经今非昔比了,所以,我们需要这样的电影来“百花齐放”,电影还是那部电影,导演已经成了艺术家(尽管是禁 片导演)回头再看33年前的电影,导演都应该比我们更感慨和不再装逼!!! |
|
#ICA #CelluloidSunday #22963 长评 - 生存与信仰。几种风格的杂糅效果居然很棒,极简主义风格+意识流超现实表达+现实主义叙事。大量的空镜,双爆转场,故事大量留白的高效叙事,去戏剧化表达,考究的构图和带有禅意和象征性的“意象”。叙事结构上看比较清晰,起承转合的节奏非常棒,内核上看则是有着极强的信仰与生存间的矛盾与迷茫的阐释,从开始偷马时还不忘了要留给寺庙一份到最后的宰杀圣羊求生存形成鲜明对比。大量的空镜,固定镜头所表达的受困状态也非常的明显,火红的背景都能让我想到万玛才旦的“梦境”,几次对准诵经的僧人的推轨和三重曝光下的磕长头也似乎强化了影片的宗教表达。听觉上译制片的效果实在是有些差。散场后还跟朋友以影片是否有存在文化挪用展开讨论,非常开阔视野,感谢! |
|
碟影传媒版。选了藏语音轨,就如花絮里汤尼·雷恩所说,甚至比国语配音还糟。两条都不是同期收音,藏语配音还没有国语的专业性,更没迷信的必要。电影就是单纯得制作差,听听那些可笑的音效就知道。做出这种质量的声音来,不如干脆做默片。表演指导更是几近于无,毫无一般业余演员的那种自然裕如,只剩“业余”,努力在演,劫道一场演出了定格动画的喜感。看到演职员表,惊讶地看到原来电影还有编剧。就这点前言不搭后语全靠访谈补充的文本量,导演自己拿分镜拍不就得了。田壮壮说,这片是拍给下个世纪(21世纪)的人看的。留得住的话要不再留一个世纪吧。这个世纪有万玛才旦,已经不需要田这种除了猎奇什么都没拍到的电影了。 |
|
作为80年代西影出品的片子 田壮壮导演的确与众不同 即使是在30多年前的影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独立性 虽然本片的对白不太多 而且反映的是藏族人物故事 真实的刻画出小人物的心里感受 虽然主题是盗马贼 但其实主人公并不是个恶人 人性的光辉反而再他身上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 这也许才是影片想要表达的东西 |
|
好吧,重看,了解老马为什么喜欢,和《土狼之旅》《真实时刻》以及部分《最后大浪》的段落相同,纪实性段落加上对人物在环境中精神状态的观察,不过本片剪辑着实一般,并没能把生命力极强的段落和主体叙事结合地很好,而且本身在后面导演把叙事的残酷性拉到一个情感高度后,也对前面的野性质感产生了一定的破坏,个人实在不喜欢。 |
|
竟然让回族商人跪着给藏族强盗喊大爷!穆斯林只对真主下跪他不知道蛮?回族商人几百年来艰苦跋涉与汉藏两地,不善经商的藏族根本就离不开回族,做生意最有信誉的回族商人竟然被描绘的萎缩渺小,站在野蛮的藏族强盗面前衬托强盗的高大,太扯淡了。田壮壮犯了个错啊 |
|
电影肯定是个好电影,但是别整那么神圣化,无论是主题还是电影艺术价值,西藏这样神圣的地方就能说所有存在的东西都是神圣的吗?愚昧的龌龊的事不挑地方。 |
|
插剑放神羊,买来达日交做成神箭。转千遍玛尼,抹上酥油为小扎西还愿。求乞山神保佑孩子健康,求乞佛爷保佑自己升天。若是当了河鬼,浑身都是邪气,若是喂食秃鹫,灵魂定能上天。做了拦路盗马的劫匪,却想用赃物向寺院还愿。孩子夭折,部落发瘟,这圣地经语祈祷了千万遍,又有哪一句正在护佑着世间人? |
|
4k,48帧修复版,画面很清晰,但电影太没劲了,配音违和 |
|
造成叙事断裂的绝不是“叙事意识的局限”,而是叙事环节的有意识省略。影片的戏剧性因素很弱,心理和情感也不占主要,而是由神性和宗教性编织起总体的统摄。因此,点对点地分析宗教仪式对人物心理的影响显然太过功利,观众可以通过主观的配乐和运镜获取强烈的直观感受,感知(甚至接收)宗教对人物(甚至观众)的渗透。同时影片采用大量即兴拍摄,这些段落不是必要环节,不提供行为动机,但它塑造了宗教氛围,以及人在宗教中的具体坐标。省略叙事环节,增添审美图像,在近乎纯客观的画面中思之咏之,这是更为高级的组织逻辑。因此我绝不同意“把宗教抽离,内核就是xxx”的说法,倒不如说“把故事抽离,渗透进每个角落的依然是那样的宗教”。 |
|
笃信神明的人做了亵渎神明的事,最后又属身心于神明,这是人物的矛盾也是故事的矛盾。。80多min的电影,展现最多的我觉得还是藏区民风,而信仰与生存之间的二选一的挣扎,刻画得并不浓墨重彩也不轻描淡写,反正总觉得还差点什么。。 |
|
天葬尸骸秃鹫啄,策马狂盗非议多,祈福转经冥河涌,瘟疫羊群活埋坑,百鬼夜行,枪阵驱邪;游牧民族原生态考,将汉人视觉的景观猎奇元素聚拢于一个简单故事内,又拍得如此波澜不惊,田壮壮还是有点厉害;看的是藏语修复版,可以想象普通话配音版的可怕 |
|
这部影片的主题在于灵魂救赎,从盗马,至落难,至再盗马,剧作上抽离了戏剧性的冲突,宗教元素所构成的视觉造型贯穿始终,片中一场夫妻跪求神灵保佑孩子的戏把叠画用到极致,大全景跳大特写,果然和黄土地、红高粱如出一辙。片中一场男主角接水戏处理极佳,无台词的电影化叙述。活埋羊的戏让我难受至极 |
|
藏语修复版颜色非常正!视觉震撼,宗教的罪与罚 vs. 生存本能,很难想象这是33年前的电影。 |
|
拍出了宗教背后的权力秩序与阶层差异。因渎神之名被放逐的罪人,接受着肉体(风餐露宿)与精神(身份丧失)的双重惩罚,而或多或少因生存环境变差导致儿子去世这种模糊的巧合又加重对宗教与惩罚的敬畏,才会一步一叩首地主动受难,从根本上来讲,信仰在苦难时更为沉重。阶层差异上,首领父亲金碧辉煌的葬礼和罗尔布母亲曝加尸荒野的画面形成强烈反差,那首领掂量着葬礼份子钱的动作又与世俗有何异同。所以虽说有罪之人连秃鹫都不会吃,罗尔布最终还不是尸骨无存,所谓的信仰,有时候可能沦为心甘情愿被剥削的咒语。 |
|
天葬,打劫回民商队,按说讲的是民国的事,但是我分明看见了56式半自动步枪道具方面很失误啊。磕长头,转经,个人对宗教感的认知不是很足所以对片中悲悯的情绪也感知不足 |
|
西藏、神秘、倾斜的地平线
镜头很美,故事很空
早期的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都很朴实,后来都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