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暴力、金钱,永恒的主题,比较起来还是昆汀拍得好。林奇兄就这点能耐,每部都差不多,故弄玄虚。 |
|
包括双峰在内,林奇的大作基本上撸完。
发现,那些敢于剑走偏锋,在大众眼里小众,在小众眼中又没有太特立独行的导演其实都有自己叙事的三板斧。
原来总结了库斯图里卡和洪尚秀,这次可以明确林奇的“套路”了:
现实和梦境的抽象分离和亦趋亦同,
性爱和凶杀的二元交叉和原始兽性。
镜头和色彩的乖张暴戾和迷幻迷离。
|
|
乱..片中的变态是我见过的长得最变态的变态 |
|
4.5 有魄力的投资商可以找林奇来拍一版西游记 |
|
看的脑袋疼,为自己的智商捉急 |
|
维修工因一手出色的修车技术深得黑社会老大器重,这时,他发现老大的女人竟然和他的妻子长得一摸一样,只是头发颜色不一样。老大的女人主动勾引了维修工,两人携款潜逃。当他们来到荒漠公路时,维修工与女子疯狂做爱,之后他又变回了乐手 |
|
云里雾里看完胃疼觉得自己也要神经分裂列了
其实没有必要搞的那么迷幻,不就是梦境分析+精神分裂吗!
ps大卫林奇很喜欢那种奇怪的发型,从橡皮头到lost highway~再到他本人 |
|
我的智商不够用啊 |
|
晦涩令人发狂,简单来说,可能是太高深,我看不懂,😂 |
|
闭着眼睛一条路走到黑~
成功秘诀:典型的野路子+不讲理+一黑到底~ |
|
导演端上来一份干锅手撕鸡 然后对观众说:嗨,要拼回一只整鸡才好吃 |
|
大卫林奇就跟大麻一样调戏智商玩,他是非常非常会用光的导演,音乐无敌了,除了他和蔡明亮,所有自说自话故弄玄虚的导演都不喜欢,他们有他们方式,别较真,较真也较不明白 |
|
“你永远也得不到我”。好像是第一次感受大银幕的大卫林奇,惊悚且神秘,荒诞又诡谲。你甚至还不知道狄克是谁,狄克却已经死了。林奇说,他想要的绝对不是混乱,而是神秘。 |
|
【B-】智商又一次被大卫林奇嘲笑了,而且没有穆赫兰道好看 |
|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恶魔,这是部神秘、极端的林奇主义式风格的黑色电影。 |
|
标题怎么翻译的 |
|
大卫·林奇晦涩难懂程度排第二的电影(比《内陆帝国》低一个层级)。配乐全是重金属和摇滚大神(Marilyn Manson,Rammstein等)作品,林奇把梦境、臆想与现实混乱交叠,融合暴力、凶杀、色情等元素,制造出诡异迷幻的观感,首尾连接的封闭环状结构更加大了解读难度。不过本片还是不如《穆赫兰道》(8.8/10) |
|
梦境、现实、臆想的交杂,宗教、色情录像带的混入,精湛的配乐,多么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
|
《双峰》第十八集的核心奥秘实际上就藏在这部混乱而迷人的惊悚片中;无法被区分的时态和主体确是有意制造出的,但绝非用设计谜题与编织线索的方式建构,而相当程度上是直觉的,这神秘主义本身即是对悬疑片传统的颠覆;与其将林奇作品视为精神分析式的故弄玄虚,不如说他致力于创作一种"无预设"的电影:影像是真是幻并非关键,"影像-是"(Being)才是重点所在――但这无预设的"纯是"同时也就转为"纯无",我们便在全信与全疑之间进退维谷,不合规的视听语言更是加重迷惑效果,引导观众只得将注意力放在"看"而非"所看"之上.除了火光、红幕布和Doppelgänger元素,本片令人击节赞叹之处在通篇以反应代替动作,恐怖或疑虑始终由人物反应镜头传达;所谓"主观叙述"是不准确的概念――因为若没有了外,又何谈有内? |
|
我不是我,我是你,我是他;我不是你,我不是他,我就是我;我到底是谁?高级,高智商碾压;有些观众挑电影,有些电影挑观众,大卫.林奇就很挑,他就是能把观众变成“睁眼瞎”,看到了所有画面,却看不清故事,不知道虚实、真假的逻辑边界在哪里。其实,为什么非要纠结看不看懂呢,去感受,去感受难以言表的氛围不是很好吗。 |
|
灰暗的现实与黑色的梦境共同构成一个无始无终的圆,被压抑的力比多困在其中逃不脱;你要问我这是个什么鸡巴玩意,我只能回答你无外乎那点逼事。 |
|
大卫·林奇电影的精妙之处在于你以为你懂了其实你什么都不懂,但是即便不懂也能觉察出它的好,这跟谈恋爱是一回事儿,有时候看不清楚反而更美妙。 |
|
A / 通往穆赫兰道的高速路。/即使料到大概会有哪些技巧,依然会感叹于林奇一流的骗术。/阿莫多瓦红的反义词是林奇红。/橡皮头蕴含了林奇的精髓。/高二时生物老师让我们养成记录梦境的习惯,至今都没能实现一次,觉得十分沮丧。感谢有林奇这样描绘梦境的人可以弥补我残缺的记忆力和想象力。 |
|
看个电影话费了好多脑细胞😂不过确实烧脑 |
|
适合脑子好使的人 但是真的很好看 烧脑 |
|
烧脑电影,我喜欢 |
|
用类型片整饬的工业模块(爱恋、恐怖、犯罪)组装出风格化的梦呓碎片,其实梦也是这么组织记忆的,从中我们获得一种叙事的快感,却没有完全的答案。林奇很喜欢人造光影和淡出,室内场景里人物走向黑暗的深处、黑影走过没有生气的客厅、猩红的帘布摇摄,都堪称心理特效。美国也真是符号的温床,任何性和暴力的象征,都有视觉表达的空间。对这样深度的心理投射,可能也只有电影,能通过操纵时空(包括倒放镜头)来给予其混乱的力度,同时又不失影像那鲜活的表现力,黯淡的记忆、未完成的欲望、苦而连绵的人生,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体验啊。所以来吧,配着Lou Reed、曼森和战车,过把电瘾。 |
|
完整的声场叙事。欣赏林奇的作品,可以没有影像,但不能没有声音。导演渐渐从纯粹内化的心理影射过渡到与外界的交互中,此前是阴雨连绵,此后是火光冲天。 |
|
有点吓人,不过剧情还是挺精彩的 |
|
智商不够,能抱歉的打4分了 |
|
林奇才是那个真正掌握恐惧心理的大师,他知道如何让人疯狂:要足够神秘,要尽可能的难解和未知,要让空间和时间脱离常识和经验,要让理智彻底消失。灯光真的是一绝,除去那些他惯常使用的颇具表现主义风采的电闪雷鸣,室内戏里明暗比例的变化都为叙事贡献了张力。当我们厌倦了那些“破解诺兰”般的阐释时,才发现能够在黑暗里感受2个小时纯粹的神秘和无力也是爽到飞起的。 |
|
因为在朋友家要看恐怖片,所以又翻出了这部片子看,时隔多年,好像当年看完后激动了一夜的感觉已经不再有了,倒是看出了不少不足,比如前半部过于装饰的设置。重新认识的一点是林奇的音乐口味,包括在沙漠上做爱的时候北京音乐是“Song to Siren”,也真是贴题。 |
|
短发的 Natasha 竟然比Cage的前妻还好,真是的,而且这Lost Highway真是一条令人lost “high”的 way ╮(﹀_﹀)╭………………ps.曼森的角色真本质porno 1 actor |
|
评五分的都是来秀智商的嘛!!!我都不想吐槽了!!更懒得看那些解密影评了,草!!! |
|
《妖夜荒踪》是大卫·林奇的另一个起点,他讲述了一个故事,但也可以说是两个故事,甚至没有故事,它们的界限是如此明显,又如此模糊;同样,现实世界与虚幻世界的界限也是如此,虚幻世界的幽灵被现实化并且扰乱了现实世界,使得现实世界虚幻化,继承大卫·林奇以往的偏好,这也是一个被欺骗、被诱惑的 |
|
超现实主义的精神分裂臆想……林奇拍这片和布努艾尔拍《一条安达鲁狗》的思路本质上都没有什么区别吧……都快21世纪了还折腾这种故弄玄虚的作品,从个人观赏角度看很讨厌了。 |
|
除去影片制作者,全世界70亿人能不靠任何解读就完全看懂这片子的人数应该是0。真正的好电影,是把故事用镜头准确表达出来,且“正常人”能够有效接收,影片意境完全超越文字式表达,令人思考、感叹。玄虚和内容不能成正比的时候,就该意识到装逼要有度了,世界上最聪明最牛逼的人并不是你,大卫林奇。 |
|
艹艹艹,每寸胶卷都是海洛因啊!七颗星!!! |
|
一星。回忆与梦境傻傻不分的设定有些接受不能,当然这也是林奇的牛逼之处——致命伤仍然是反讽复归引发的不可靠叙事,但别人的反讽复归是向后的,到了林奇手里被生整成向前的——你不吐都不行。另情节里没有了《穆赫兰道》里那些偶尔闪现的黑色幽默,Arquette的珍珠奶茶比起Laura那杯也低了一个境界 |
|
又邪又幽深。不覺得混亂 只是需要不斷修正想像罷了。雖然林奇有意使用了很多障眼法,如讓開頭與結尾回環,不存在的黑衣人,難分虛實的妻子之死——但年輕人皮特的經歷已經很清晰表明了隱藏劇情與男人的心魔。他在夢裡補償性地滿足自己的女人、報復憎恨的男人,客廳裡播放的Porno 是男人被妻子的過去和不忠折磨的心理投射,爾妻子的化身說的「你永遠也得不到我」是男人最深刻的恐懼。黑夜highway被照亮的一方道路是逼仄絕望的心理空間;最關鍵的劇情由片名聯動暗示,或許那裡發生的是唯一的真實。
PS. 音樂簡直炸裂!如果沒聽錯的話插曲裡一定有曼森的聲音。 |
|
看名字觉得比较阴暗,正片没搞懂绞过去绞过来,看着挺伤脑的 |
|
又是现实和梦境吗。。。这次完全不懂了 = =。。配乐很前卫很给力啊 |
|
跟《穆赫兰道》真的很像,但是更加主观更加的混乱。喜欢它以男性的角度,以性来主导记忆的线路。对David Lynch的这几部混乱的片子,欣赏它的抽象混乱并不全部纯装逼,居然真能从乱七八糟中感受出主人公的错乱和煎熬。 |
|
太牛逼!一场无与伦比将虚幻与现实完美混淆杂糅的视听盛宴,看得我血脉喷张,林奇的才智和天赋在细节、音效、运镜、色调的利用和氛围营造上极尽展现,全片散发的那种妖冶、鬼魅、神秘、离奇的华丽气质美妙至极,一切因欲而起,危险而致命的人性弱点,看完就像喝了一杯猛烈的伏特加,后劲十足。 |
|
不惊悚不悬疑不吸引。 |
|
真实会变成记忆,真实也会进入梦境,而梦境也会变成记忆,当一切远去,记忆中的旧日景象是曾经真实的存在还是梦幻呢? 当儿时的小镇景象都已经改变的如今,我想起一些小镇的布局和故事,总会怀疑那一切是真实存在过的还是只是多年前的一个梦中景。或许我可以从旧照片中找到当时小镇的样子来证明那种存在,但是,对于那些没有被文字和照片记录的过去,我们该如何确定他曾经存在过呢? 唯一的事实是——它现在已经不存在了。既然无可证明它的曾经存在与否,那么就暂且相信自己的记忆吧,不管那是来自现实还是梦境,让自己愉快的就好。 |
|
烧脑,有点累 |
|
David Lynch的影像直觉有待进一步的考证,但对声音的设计却是明显呈系统化的,声场始终游离于画面内外,与影像本身构建着间离又一体的感官艺术:声音先于动作,而人物则始终滞后,在被声音勾连起的光影骤裂里人物状态(情绪)总是由声音主导,随音量大小、声源远近而转变,段落语气也与其相调整,但在不断变幻的黑色桥段与奇诡情节中几乎讥讽式的语气总能将其整合/重塑,反复堆叠、相噬的混乱事态在「梦境—现实」中自我生成出释义系统,瓦解了叙事内部的秩序。环形结构更多是为影像提供自我固化的闭环,不必受其类型俗套累赘,但就本身而言,视其为梦境/现实的迷乱变奏也并非不可。待看David Lynch其他作品才能更好评价本片。 |
|
我觉得这厮做电影本来就倍儿随性,丫不是全靠冥想来的灵感么,又何必个个谢耳朵呢。我角的《荒夜妖踪》比Lost Highway那个跟Bon Jovi专辑名一样的烂名字好多了。听到put a spell on u的时候我哭了,草!! |
|
感谢大卫林奇,让我第一次在大荧幕上看到如此美好的夏奎特,本来第一次想献给我挚爱的娜奥米沃兹的,可惜没有买到《穆赫兰道》的票。电影是林奇一贯的风格,癫狂悬疑又烧脑。看到一半才想起来原来女主就是《少年时代》里的妈妈,估计我永远也忘不掉夏奎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