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字幕电影凭什么这么好看…… |
|
当我在BBS上用一串奇怪的英文字母注册下自己的ID,借由电影展开的生活,慢慢编织成一张无边无际的大网。由网络所引发的爱情故事,曾经被赋予了太多圣洁美好的精神想象,最终慢慢撕碎磨灭,褪为生活本身。 |
|
那些 豆邮(1) 的日子。 |
|
这片看得真是温暖、感动。人物的细节都把握得很准。早期的网络爱情故事。处理的手法也很有意思。两人没有过任何言语交流,所以对话都来自邮件,以文字形式表现,更符合网络爱情故事的感觉。其他穿插的则是两人的各种生活琐事,以非常生活的影像呈现。离得很远又很近。火车的手帕挥舞真是浪漫 |
|
“跟人谈恋爱,我觉得是选另一个自己。” 致可被原谅、领会对方的爱。掏空心思的邮件来往,真实与虚拟世界的情感交错,汇集成最美的情书。列车上挥手帕的初次见面,浪漫到不现实。片单里又多一部挚爱的爱情片,就如日本版的《爱在黎明破晓前》+《电子情书》。 |
|
特别像早期的村上春树,玫瑰就是绿子吧。结尾如果停在透过列车看到的星星挥舞着手帕的模糊身影会更好。春天的电影节的完美收尾~ |
|
内心多么温柔的人,才会拍出这样的电影。 |
|
《从前慢》
从前慢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晨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人行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 马 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
|
春天上午看森田芳光的《春天情书》像是经历了一次樱雨落肩,或者刚刚从小街的梧桐浓郁里走出,很惬意。最早混BBS、聊天室的人估计都会大受感动,邮件往来一见倾心,浪漫。片子确有村上春树小说的味道,导演兼编剧看来也很喜欢他的小说,书架上是《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舞舞舞》,五星大赞。 |
|
(^ー^) |
|
真的很好。森田芳光成为我最喜欢的导演之一啦,他始终在探索影像的可能,坚定排停格。就是他一直在拍我喜欢的意象啊,绵密的雨、桥上各具心思的朋友,倒映着城市面貌的窗子内有点寂寞的人,喜欢不断放慢-重放-定格那段挥手帕,那是梦中的场景,重点处理的极为流畅,后来的模仿者都太拙劣 |
|
爱情赛博化。观影体验很大程度由媒介距离带来的浪漫 爱情张力带来的好奇心组成,名场面确实安排巧妙 就可可爱爱的 。至于都市气氛 文字妙用 媒介的真诚度 地方和都心的气质 是另一个层面上的感受。离大影评有句话说得好“爱情回到了它最初的样子——虚构”。绝了! |
|
开头不停的字幕看得有点不适应,看进去还好。列车惊鸿一瞥和最后车站重逢都很感人,也没避讳网聊亚文化“低级下流”的一面。不论是不是网恋,人生的精彩就在于将爱未爱的那一刻吧。至于后面是不是见光死咱就不知道了。深津绘里真是标准的古典美人。 |
|
二十多年后的当下看这电影正合适。彼时现实空间的速度与现下相仿,虚拟空间的速度又远为滞后。电影里这种两面性在叠合城市与文字、电车与邮件时,我们的生活通过现在换取了过往的浪漫:打着柔光的阴郁。 |
|
前半部还在为精神分裂的字幕生气,看到结尾星星的一封信,就好像共同经历了这段琐碎而纠结的生活一样,突然之间热泪盈眶(早知道今天就不刷睫毛了)。虽然如果停在新干线的录像会很好,但也少有人能把结尾的相视一笑拍得这么温暖吧。网恋也许并不美好,但生活是美好的:) |
|
就像久未谋面的小学同学,又陌生又温暖。 |
|
1.细腻,诚挚,温柔,契如涓涓溪流、纯纯清泉。2.关于BBS与电子邮件上的谈天说地,那是互联网最源初的年月,恍若书信时代的最后一抹余晖,尽管都会喧嚣职场易变,车马仍有缓缓漫游的空暇。3.对爱情想象性、虚构性、镜像性(恋爱=选另个自我)的绝佳呈现,两人的生活除却质朴精炼的文字外大半时间几无交集,叙事者与主角似乎都在尽力延宕着情爱关系的进展,及至那声“初次见面,请多指教”,而想象的波函数坍缩为确定实体后,潜在的幻灭与现实相处的磨难则被推延至银幕之外的未来。4.探讨文字与影像的关系,公共社区聊天对应繁华疏离的城市夜景,私密的电邮以蓝屏为背景;反复放大、定格的模糊影像(新干线,红白手帕与DV遮录)。5.2段古怪关系:非炮友似兄妹vs保持距离的无爱婚约。6.见面信物:英文报纸与软盘。7.不断更换的工作&学中文。(9.0/10) |
|
#重看#写在春天的邮件,与“春天”的交心交情,村上春树式的细腻情感处理(高中男友的故事可写成另一个故事),散发着互联网早期寂寞又美好的渴求,留有通信年代的老派浪漫作风,等待的焦灼,小心的试探,见面的忐忑,上世纪的信物,新干线独有的功能与风貌,「情书」不朽。 |
|
【中国电影资料馆北京电影节展映】胶转磁版。好看感动到哭。互联网早期电子邮件往来的爱情。男女主始终没有说话,都通过银幕上的文字呈现。有笑点有煽情。回想剧情其实一般,男女主也不一定会走到最后。但火车路过的电光石火瞬间互相挥手帕一幕真是浪漫的催泪弹,击中我心,泪流不止。北影节完美收官 |
|
有点伤感,电影中的他们终于在漫长的虚拟对谈后见面,迎接生活的新开始。现实中的我则在这个九月迎来生命中又一个春天的结束。昔日无忧无虑的幼儿园生活现在每天被无数一年级的教案和批改作业淹没,熬夜做课件的时候总是怀念那个一下班就可以自由看电影看书的过去,现在只有等退休了呜。 |
|
看导演访谈了解的两个小致敬: 1. 片名隐藏了对太空漫游的致敬,电脑HAL的日语发音就是ハル。两部片里的交流方式也形成了有趣的对照,太空漫游里电脑和人用语音交流,而本片里人和人用文字交流。2.新干线那个名场面则是受了黑泽明《天国与地狱》里交赎金一场戏的影响。 |
|
在ハル和ほし简单的电子邮件交流中,「言葉」的符号与声音进行躲猫猫游戏,将发自心声的电子符号在现实中隐藏,将支撑生活的声音赶出人为创造的虚拟,具体与抽象立场互换。即便不在彼处,却共在此时,浪漫在网络刚普及的时代找到新的位置。 |
|
今年北影节完美收场。寂寞的都市青年,死去的前男友,绿子一样的Rose,感觉很村上春树啊。以及书架上都是他的书(Haru梗?)。如果村上的小说拍电影就应该是这样的而不是陈英雄那种。好吧扯远了…喜欢这种不凄楚的浪漫。/21.4,“我遇到了能让我忘记他的人”。 |
|
上古网络时代的诗经。即时通讯工具毁掉人与人之间的留白,拉下一道叫做已读不回的铁幕,社恐的爱情越来越难。 |
|
最早的70后网恋电影也可能是最好的,笔友也适用,穿插剪辑的往来邮件文字的画面形式,还有几段特别浪漫和美好的段落。最初交友的那种纯真与趣味现在已经很难感觉得到了,还回想起了oicq或聊天室时代见网友的轶事。北影节百老汇胶片版。 |
|
【4】真实空间起初只呈现无意义运动,是被侵占的,在此具体为强硬的剪辑。心理空间及其活动则被压缩至平面,仅以稳定而规范的字符形式展演,彼此建构出对方的虚拟形象。因而从心理空间迈入真实空间,则不得已用相机摄魂,只为描绘你的形状,在飞驰的流速中看到春天。也要感叹:曾经的网络媒介是如此自由且赤诚 ( ^ - ^ ) |
|
误解一段是最棒的,两人如何开始混淆实际的对方与网上的对方的关系,最后男方终于意识到自己可以在不得到回复的情况下将邮件写下去。而两人录像的剪辑更加说明他们如何只是被对方凝视的对象而已。此时冒出来的结局突兀。见面只是发糖而已,结局黑白意义微妙。 |
|
堤。静止的画片随着恋爱的靠近流动起来,吸引、黏连。玻璃窗把你反映,让眼睛可一再缠绵你,无奈你哪会知我在凝望着万千传奇。 |
|
#2016BJIFF#古早味的网恋故事,但是一整部片子有一半时间在看黑屏蹦字儿简直是一种折磨(除非把它当艺术手法理解,比如展示文字的图像性并模拟人物心理之类),而且那个互拍录像的梗真是矫情得不要不要的。不过接下堪称个人观影史上最糟心的映后体验,所以,还是两星吧。|又看了一遍觉得其实没那么差 |
|
实在是太有趣的时代了,对于网络及电子产品的初识让人对于新的社交方式既充满好奇又满载着礼貌感,从团体里的点水再到彻头彻尾地抓住一个交心的人,这是不是网络曾带给过每位新人类的一份见面礼呢?至于之后的渐渐在乎,渴望会晤,倾于占有,似乎就见仁见智。芳龄的深津与内野,一个像春天,一颗似星星 |
|
掉了一点小鸡皮疙瘩,流了一点小眼泪,太阳落了,春天又来了。我和你,像是一场心灵的蝴蝶效应,我感受到细微微的温暖,是不是因为你在屏幕另一端用力哈气。谢谢你每次头像上面挂的红色的信息①。谢谢你,以后也请多指教。 |
|
被纯情的浪潮彻底淹没了,啊,感觉自己完全错过了互联网的纯情时代(真的有过那个时代吗 |
|
矫情会,看着屏幕上间歇跃上,犹如诗词的对话,恍惚间无比怀念QQ已经流行,但仍旧偏爱书信交流的学生时代。
即便一条短信才一毛钱,即便从我们学校到她们学校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即便周末完全可以见面。
但还是靠着最多一星期各一次的信勾勒出最懵懂的青葱岁月的少年。
每次写信都远胜写作文,每次遣词造句都要绞尽脑汁,希望在字里行间表达最复杂和最简单。
确实,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值得在慢中只爱一个人。
|
|
想说对不起,想说谢谢。最后还是什么也不说了罢。 |
|
不太明白这部为什么是森田芳光豆瓣评分最高的作品。片中那种程度的线上交流,确实让我有种“太小儿科”之感,只是两个都感情空虚的人互相鼓励互相想象而已吧,看不出有什么深刻默契,对这种太轻易发生的浪漫小故事我实在不感冒。仔细想想,这部电影最动人之处,其实是呈现了一个住在乡镇的日本年轻女性的困境。女主明明是很真诚美好的女性,却无法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个心智稍微正常一点的男性,无论是老同学,还是工作中遇到的富家子,没有一个肯尊重她。然而在旁人眼中,他们的失常和偏执却往往被认为是“专情”。最后,再加上她父亲的事,可以说生活中每一个男性都让她很窒息。所以与其说女主多向往浪漫的爱情,不如说她在渴望一个逃离的借口。不知多少人看出来这故事浪漫表象背后的沉重。因为不是谁都能遇到春天的,就算遇到了能见面吗,见面之后呢? |
|
你好 @ 星星 初次见面(^_^) |
|
关于网络爱情的最佳电影 |
|
虚拟时代的虚拟爱情,文字的碎片感与画面的碎片感,新干线亦是变迁的表征。北影节的最后一部,再合适不过,夏天快来吧。 |
|
6/10。日本版[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虽然故事情节都同样简单沉闷,但结尾拿信碰面那种无规律的黑白转换令人赏心悦目。从未谋面的两者傻聊个没完后,更加在意对方的真实感受,接受起对方的色情内容和告别单身的事实,站在旷野的女主和移动列车里的男主挥舞手巾擦肩而过,他说拍下的录像会支持着过每天。 @2016-07-29 19:25:29 |
|
甜甜的 |
|
“高潮时看见天空的云,也听到鞋子在泥土的摩擦声。事后你穿裤子时好可爱,我的内衣留有山的味道”。20200116,第二遍,温柔且浪漫 |
|
啊!!我看晚了!!混豆瓣不能不看的一部电影,充满着时代的痕迹,能想象两个年轻人网聊约见面手持3.5寸软盘相认吗,啊,彼时刚刚通上互联网是多么青涩美好,这一切又和森田芳光有些天马行空的电影语言不谋而合,让人感觉非常非常奇妙美好的一部电影 |
|
无法习得森田芳光,本片过于自我沉溺,不加节制,“黑屏上字幕”的奇葩操作太过形式化,不断打破叙事节奏,更加阻碍了情感的流通,而且最尬的一点是,互联网原本仅作为一种沟通渠道,但若在本片中剔除这种渠道后,这所有的故事俨然根本无法成立。 |
|
有着网络早期形态的浪漫幻想,利用了一个相当老套的激励事件强行推动故事进展,若以当今网络受众的经验来看,这样的剧作设计未免过于单薄。当然人物情绪的表达方式设计的依旧是比较有趣的,文字交流与冷漠日常形成了鲜明对比,不知道如果抛弃类型走向一直延续下来会是什么样。 |
|
“我叫藤间美津江。1972年9月5日生。处女座。O型。”“我叫速见升。1969年1月15日生。山羊座。B型。”最美的深津绘里。最高的“网恋”电影。给远方的星星写信,告诉她春天的模样。新干线以时速两百公里经过你的家乡,我们互相用V8记录初见的影像。彼此的默契在蔓延滋长,在蓝底白字的虚拟土壤。 |
|
最早的网恋电影吧?内野圣阳正在隔壁《昨日的美食》里演萌受的gay大叔。 |
|
想到人类聊天传情数千年,往前是车马邮件都慢,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往后是移动网络手机即时通讯,无穷信息无时无刻无情侵入私人时间。只有互联网初兴的那几年,讲给ta一些话,总带着写信的郑重,而等ta的回信,并不必经年累月。心情和时间,都刚刚好,才会有列车驶过那一刹挥舞手帕录下ta身影这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浪漫吧。森田芳光真的很适合拍村上,可惜终究没拍过一部。对玫瑰有对绿子一般的喜欢。 |
|
感动得一塌糊涂。真正爱一个人从来都是这样,即使是不再用电邮的今天,还是每收到一条消息都期待是你,没有说话就好像白过了一天。找了无数个机会去搭讪,把自己变成最靠近你的样子。你说这不过是寂寞,其实我看到了春天。 |
|
网络初始时的爱情 |
|
7.概念先行,森田芳光大概是以两人见字如面的字幕对白,与各自琐碎零散的社交片段来做交叉叙事,试图解构当下碎片化的网络时代中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如果只谈事实,那么就电影自身而言,终归是由N个几分钟短片加上或有怀旧意味的复古早期电影字幕转场来组合完成。末尾处DV影像+重叠性剪辑还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