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学极致的慢速度大飞片。二十年前就预言了核爆…… |
|
黑泽明的电影是如此的日本化。强烈的民族感浓厚的民族文化。虽然谈不上喜欢但很一流。狐狸成亲妖妖。桃树开花漂亮。雪山之巅逆境。亡灵之军幸存。梵高对话田园。富士山之核泄漏太有预见性。食人鬼对话悲哀。百岁之村宁静致远。日本人也迷信也谈神论鬼也探讨梦境灵魂和别的东西方国家是如此不同啊。 |
|
看了豆瓣的简介,我倒是觉得这八个段落,就是导演自己成长过程中,真实梦境中,一步步的思考、成长。从一个小男孩,到青年、壮年最后要面对死亡由恐惧到释然的过程。因为中间部分是一个社会人对战争的恐惧、核爆炸的恐惧、死亡的恐惧。当然梵高那一段落其实也一直是导演未竟的梦想,他想成为一名画家,但自觉天赋还差了些,恐怕无以为生。前面两个段落和最后一个段落,都是独自最为自然人,小时候没有走入社会和老了脱离社会返璞归真状态,所以景致美轮美奂。黑泽明是日本导演中视觉效果最为大气磅礴的一个,在日本导演拍摄的和室中,他的最开阔,室内空间高、阔、广,这个可能跟他的身高也有关系,《乱》中,那个室内特别宽的地板,以及地板和深褐色木质墙壁以及和谐的木门,是我看过所有日本电影中最为喜欢的。本片导演基本上已经是按照遗作来拍的。 |
|
某些片段太过直白了,近乎说教,距离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有点远了。比较喜欢的还是小孩子时候的梦,瑰奇而绚烂。对于表现黑暗部分的,《梦》的深度显然远逊色于库布里克,也不及科恩兄弟。 |
|
我有过很多梦 大概也就是这样的意境 很喜欢这样的片子 |
|
太阳雨狐狸娶亲的那节太着迷了,来回看了好几遍。这也是八个梦里最喜欢的一节。狐狸在太阳雨中节奏缓慢地前行,每到一个节奏点的回首都如同对这部电影一样,缓慢地播放,却想频频回望。 |
|
4.1,其实也是黑泽明从小到大的梦吧,他的圆帽子。视觉冲击太棒!很多蒲松龄的感觉,现实却是:1.儿时对狐仙的好奇。2.对砍掉桃树的伤感。3.遇到困难坚持后的感悟,4.经历战争对冤魂的惋惜,5.对梵高的迷恋。6.对核污染后的无可奈何和批判。7.一段时间想过自杀时对死亡的幻想。8.所期待的死后的仪式。 |
|
构图与色彩绝对大师水准,但如果以“梦”的标准来衡量,后三个故事还是太有逻辑性、太多直白的说教了。前三个梦都借鉴了将自然拟人化的民间传说(狐狸娶亲、桃花节、雪女/死神),第四个隧道梦(血色灯泡同文德斯[美国朋友])反思战争与愚忠/奴性,反映了日本国民的集体无意识,第五个梵高的梦视觉效果绝美,平面画作三维化,堪称色彩盛宴,而且日本人进入梵高画境后突然会说法语&老马丁饰演的梵高则以英语与其对话也很符合梦境的非理性特质——日常的语言区分不再重要。第六个梦预言了核事故灾难,彩色的辐射云成为“死神的名片”。第七个梦则跃入后末世场域,长角的食人魔、变异的巨型花朵与荒漠废土上的血红水潭令人触目。最后一个梦恍若桃花源,云淡风轻地直面死亡,颂赞复返自然的和谐生活。(8.5/10) |
|
黑泽明最美的一部电影。没有故事,只有片断,美梦,噩梦,在人之将死的时候都表现的异常冷静。 |
|
全篇贯穿环保的理念,人生于自然,却竭力破坏自然 |
|
特别想去摸摸结尾河里的水草。 |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狐于归,宜其室家;两段孩子的梦,瑰丽多姿,大了之后的梦,索然无味。 |
|
【B】黑泽明咋拍了个环保教育片儿,道理都太直白了。除了摄影和美术真的超棒之外基本没什么亮点了,梵高一口美式英语真是23333 |
|
我跟黑泽明绝对八字不合,除了看的第一部《罗生门》外没一部喜欢的,之前北影节的时候《梦》凄惨迟到又睡过全场…没想到这么快就觅得重看的机会。《梦》是那种看之前我满以为自己会偏爱的电影,结果全片看下来发现只喜欢初梦“太阳雨”,有着孩童梦境中常有的误入秘境、诡奇危机、些许的恐惧以及缺乏逻辑的怪异美感。此后的一系列大型环保科教小剧场都有着各式各样让人喜欢不起来的地方。“桃园”美则美矣,浅白;“暴风雪”保证在五分钟内撂倒你的失眠症患者之福音,让我旁边的男生不住点头;“隧道”如此直白的战争反思;“乌鸦”同斯科塞斯饰演的梵高一样虚假和过劲;“赤色富士山”“哭泣恶鬼”和风奇观搭配低劣特效与简单说教;“水车村”恐怕是黑泽天皇心目中的乌托邦形象,但在我爱到不行的尾声到来之前盘桓着他借老者之口倾吐的育众“大智慧”。 |
|
黑泽明临死前将他在以往作品中所讲过的所有大道理借助一个个梦境重新道来,色彩很不错。 |
|
#重看#梦是现实的表层折射,是内心的深层流露,如此绚烂斑驳的梦境经由黑泽天皇大开大合、纵横捭阖的大手笔调度,八段由暗线主轴串联,在主题和形式上均呈现一致性;最爱《桃园》与《隧道》,诡异超验之美,晚期的辉煌与说教;小泉尧史后来的风格与第一段《太阳雨》接近。 |
|
更像是黑皇对自己人生的一次总结了。八个梦,八个人生片断,从年少到年迈,从故乡到全人类,梦一样荒诞的场景,却分明是现实的投影。电影巨人的梦到底非同一般,个人最喜欢最后那个“水车村之梦”。话说从本片去理解黑皇的精彩一生及他的作品,实在很合适呢。#资料馆留影# |
|
环保主题。原来黑泽明在90年拍摄电影中的一个猜想现在真变成了现实——核电站故障,放射性元素泄漏。整个片讲的是人战争、不守自然规矩破坏环境,黑泽明认为人要受到很严重的教训后才会悔改。我认为人已无法驾驭科技,情况只会越来越糟。 |
|
第一个最美好,可以去假想男孩的未来,可以去幻想种种可能。而其他的梦都是死结局,看不出什么希望和未来,只见得满目疮痍狼藉遍地。而唯独最后一个有着希望的梦却又如此具有说教意味,过度心机的梦...美工色彩原音都很好。 |
|
电影居然可以这样拍啊! |
|
二四夢絕美,六八夢冗贅,其餘普普。不如倒過來看:這真是令人羨慕的片子,世上究竟有多少人能動用片廠資源,菁英相挺,來滿足自己拍出八個極度私人的夢境這一舉?對比五夢中梵谷的孤處與一夢難求,黑澤天皇的奢侈真是可見一般。 |
|
色彩运用是很惊艳... |
|
C / 黑泽明不是大卫林奇,不是今敏,更不是塔可夫斯基。他只是用最现实最直接的方式来完成梦境的构建。回想起来还是第一个关于救赎的轮回最吸引人。配乐极佳,色彩越到后面反而越觉得艳俗,也不知道是不是修复的问题。 |
|
最后三个梦非但没有梦的想象力可言 说教意味还重到令人生厌 简单粗暴地把科技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同人类自食恶果划上等号的观念也实在无法苟同 |
|
第八个梦中的老人其实就是黑泽明本人,谆谆善诱且不厌其烦的讲解人生的道理。 |
|
黑泽明晚年对人类世界的思考,作为北影节收尾真是太棒了。八个情节简单、主题直白、幻想绮丽的故事,内容涵盖环保、二战、核污染、反科技等宏大题材,大多都涉及死亡元素。在这部里黑泽明将色彩运用到了极致,桃园舞、食人族炼狱、红富士山、梵高画、水车村震撼,老马丁演的一口美语的梵高亮了。 |
|
有些地方颇为做作,布景,录音,打光,舞台剧痕迹太浓,这么好的画面,还是给四星。 |
|
久没瞧见过这么美的。喜欢梦的最后一则,按照古法生活的世外隐者,向他诉完生命原初的道理,话语密密麻麻,散在枞水蜃景之中。四下鸟声潺潺,他见一场仿若婚礼般敲敲打打的葬礼,被欢乐的鼓锣染得笑起来。此处与开篇第一则梦境相互对镜,开头的梦中,婚礼是一场被鬼魅附体的葬乐。他回至生之来处,走尽一条桥,不忘为自己在世的生命献上一捧花束。人生已然行尽,水藻摇曳在溪流间,溪水清涌,浩浩不迭。这场人生的最后一梦很叫人感动。完成课题的生命,是有句点的,是清清凉凉的哲学,是一个圆。 |
|
所谓直白说教,黑泽明电影中始终存在。但为什么这次被特别强烈感受并成为热门豆评?因为在梦境视觉与台词听觉之间少了一样东西和四个人。这东西叫作:故事;这四个人正是编故事的圣手:桥本忍、小国英雄、菊岛隆三和井手雅人。 |
|
仿佛像一个不会写情书的钢铁直男,是浪漫的、富有童趣的,笔触却异常坚硬。但凡黑泽明涉及抒情的作品,都很“难看”—太过直接,想说什么、想肯定什么、想否定什么……统统直给。或者说,他“动”起来的作品都无比精彩,运动中包含着张力、悬疑、叙事,“静”下来的作品毁誉参半,缺少润色,囿于说教。 |
|
3.5 把一生拆解成几个关键词的架构,真是一点都不“梦”啊。说教味直白浓厚,只能当作将死之人其言也善,比较喜欢前两个梦。二刷在大光明直接睡去三分之一、半梦半醒三分之一,电影院观感就是——难看到一言难尽,难看到原地起飞。 |
|
很美好的愿望 很直白的说教 |
|
自然的神秘在黑泽明晚期的[梦]里被顶礼膜拜。他以过于直白和说教的态度阐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人性与自然休戚相关,自然亦是一切艺术的源泉。如果说前半部他还能用杰出的电影技法营造出混合着奇幻与不安的梦境气氛的话,后半部作品则显得过于一板一眼了。老人的教训尽管说的句句在理,总是叫人不耐烦的。 |
|
光影交织的梦,是日本民族记忆中的美与伤痛。八个小插曲,用成长的梦之映像反映了自然之美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无可挽回的遗失。最终大师依老人之口,呼吁我们回归与世无争,水草丰美的古老的生活方式中。第一次在黑泽的电影中感受到时间的力量。时间淌过画面所形成的感动,超越了戏剧的冲击。 |
|
八部短片喜欢的排序如下:彩虹雨(成长)水车村(死亡)隧道(战争)乌鸦(爱好)桃园(情感)红富士(国家)食人魔(疾苦)风暴(自然),黑泽明晚年在多名美日导演的协助下拍摄的梦,涵盖自己从小到大对方方面面的态度审美与恐惧纠结的幻想。美术功底使错落于山间的集体舞和梵高的麦田拍出了裸眼3D的感觉,从出走家门的少年到老年笠智众的超长感言,穿插了多场末世鬼魅的超现实场景,以欢喜的葬礼结束,伟大创作者的一生。2018最后一场,资料馆。 |
|
核辐射悲哀的照进了现实 another dream... |
|
2️⃣3️⃣7️⃣ 有夢之名,無夢之“實” |
|
【B】黑泽明不是已经在《影武者》里拍过“梦”了吗?时隐时现的梦魇,剪辑反复回荡的步态,以及光怪陆离的布景,可以说那时候黑泽明就已经把梦境里紊乱、情感强烈、逻辑崩坏的特质给完整呈现了出来。但这一次真正开始拍《梦》,超现实的感官体验被直白的视觉效果所取代,转向了过分清晰的视觉解构和毫无反思的说教观点。除去关于梵高的梦,其他梦境在形式构成上过于同质化,执着于空镜头的滞留时间只会让观看体验愈发疲惫,只是死气沉沉的镜头拼接,而非真正的梦。 |
|
獏:“看他们的画,在那圆熟嫣丽之中,我总觉得还有更多更多的意思,使人虚心地等待着。可是现在我知道,一眼看到的,就全在那里了…关于日本文化——我对日本文化的迷恋,已经过去了。” |
|
#北影节#有点失望,看了前半部在心里都预约神级片了,到后面又默默调低了评分。桃园和梵高可以打满分,但是越后面越跑偏,作为梦来说失去了私人感就失去了感染力,核爆污染环境问题都入梦简直不合理,太过直白的寓言,不但落入写实还沦为无聊的说教。几段舞蹈和油画非常棒,如果一直这么飞就好了 |
|
#日影展##重看#梦是唯一的现实,梦比现实更真切。“你陪我走过你的梦境,且告诉我光何时归返”,八段梦境中,《红色的富士山》《哭泣的鬼》《水车之村》均为“批判现实主义”主题,已分不清是寓言还是预言,惜乎直白赤裸,而少了几分慰藉之美;反而更喜欢《太阳雨》《桃园》的妖异奇诡。 |
|
本片的呈现恰恰是黑泽明的领域所难于企及的地方 记得之前我也曾提到过 黑泽明似乎总喜欢在年代交接的这一年推出具有革新变化的作品 1980影武者 1970马之诗&电车狂 1960恶汉甜梦 1950罗生门&丑闻 很遗憾 大部分是我不喜欢的作品 |
|
导演对梦的具象描绘,全片共有八个梦境——太阳雨、桃园、风雪、隧道、乌鸦、红色富士山、垂泪的魔鬼和水车之村——人生、环保、礼、信念、责任、战争、爱好... |
|
从幼时的彩虹桥,桃花雨,到大时的暴风雪,鬼隧道,鸦麦田,红毒气,魔怪圈,兜兜转转,落一个水车村最朴素的田园牧歌。也像是,一切淡退,文明多讨一倍,就要偿两倍。充满仪式感与色彩感的八个梦,若嫌后面教化急了,不如顾着前面的绚烂。@资料馆 |
|
太美了!色彩的极致盛宴。这样一个梦,我欣赏着梵高的画,踏入他的画中去寻找他,那时人们还都笑他是个疯子,他一刻不停地画啊画着。“你的耳朵是怎么回事啊?”“哦,我在自画像的时候,耳朵怎么也画不好,就割掉了。我要去画画了,没空跟你闲聊。”我追寻着他的足迹,驻足在他一幅幅的画中。最后我看着他远去,走入画中,隐匿了足迹,我也从画中隐去。他的每幅画啊,都藏着一个他呢。 |
|
【北京电影节展映】4K修复版,二刷大银幕,画质色彩鲜明突出。在斯皮尔伯格、马丁斯科塞斯的帮助下,借助工业光魔的特效技术,晚年黑泽明将自己的梦境心境及社会政治态度投射到影片中。既有狐狸雪女等日本志怪传说,也有反战反核的思想。步入梵高画作比“至爱梵高”还要动人。还有年近九旬的笠智众 |
|
除夕夜观影。以人生的阶段为主轴,从童年到老年,人生境界或许越来越深沉肃穆,但年纪上来后对道德说教的沉迷也着实让人受不了。还是更喜欢太阳雨和桃园这两个童年梦境。梵高的乌鸦也好。《梦》是重看。记忆中总觉得曾经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在一堂课上看过这部电影的拉片。可沉下心想,却始终找不出经历过任何一堂课,有放这部电影的理由。人生如梦。 |
|
看了前三个故事,我感觉这是个三流作品,顶多3星,看到第四个,我觉得黑泽明终于开始有点人文关怀了,觉得可以给4星,很喜欢那自我救赎和归途般的第八个故事,即使在某些观念上我认为黑老还思考的不够彻底。总体来看算是有亮点之作。 |
|
梦之斑斓,梦之奇幻,梦之可怖,梦之寓言,既有浪漫情怀,也有忧患意识,这电影是黑泽明在展现思想宽度。很多地方有舞台剧感觉,稍显刻意。 |
|
影如其名,打破了我在影院看老塔的瞌睡记录,好梦一场,出来对号入座,发现神游的全是那几个说教段落。但对太阳雨、桃园、乌鸦、水车村这几个梦境喜爱到不行,狐狸娶亲、桃仙摆阵、遁入浓郁油画、驻足世外水乡,幽秘绚烂,瑰丽无比。梵高段落结尾还原《麦田的乌鸦》,听说麦子是导演组自己种的,大片乌鸦是用铁网抓来的,张艺谋真是完全get了偶像的技能啊。4K修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