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完Cracking India这部小说的时候就应该立刻看!现在已经时隔3年啦 能记得小说的大部分很好很好的电影!一个人非常好的印度同事的祖父母就是在partition的时候受难者,战争太痛苦。 |
|
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冲突,印度教,锡克教以及伊斯兰教之间的冲突。在影视作品佛教鲜有不良印象,基督教则要么被黑到死要么打酱油,但核心基本都是权贵间的尔虞我诈,只有伊斯兰教徒会被直接描述为暴徒并且还是在政治历史片中… |
|
the biggest setback of religion is its potential to draw boundaries between two religious groups, which is largely defined by their rather ethereal religious identities respectively. Alas, how sad! |
|
厉害的女导演,三部曲太具争议性。民族分裂,好友成为敌人,一对鸳鸯就这样劳燕分飞,暴尸街头和下落无踪。哈桑真是帅爆,男人中的尤物。。阿米尔汗演的棒 |
|
7/10。孩子视角显然被导演主观意识操控,是一个通过她窥视种族仇杀的工具,片中有些兰妮眼中明显的主观景象:餐桌下窥视大人争论的仰拍,阳台放风筝、撕裂布娃娃和打碎盘子象征国土分裂,幼女婚礼上发现新郎是老头时音乐停止(主观声音暗示女性地位低贱),将兰妮的个体生命记忆放置在历史记忆中,诱使观众进行单向度解读,最明显的一场是冰糖人在公园里乔装安拉的信使打电话,先见之明地预告种族屠杀。表现内涵的音乐很典型,如母女跳华尔兹衬托贵族家庭与时代格格不入,冰糖人在车站焦急等待后目睹满车厢的受害者,男声低呤烘托种族大迁移的灾难,收音机里尼赫鲁的讲话声交织着听众的欢呼与怨言,奶妈与按摩师初夜时清唱与打击乐的对立进一步动摇冰糖人的内心,做出背叛兰妮信任的举动,片尾一樽樽白色圣像前成年兰妮的身影,是个体对历史发出的诘问。 |
|
该片叙述的是1947年的拉合尔,印巴分治前夜的暴乱中,一个富裕西化的帕尔西族(波斯裔印度拜火教徒)小女孩及其周围印度教/穆斯林/锡克教/基督徒劳苦大众的悲情故事。豆瓣简介超烂。 |
|
印巴分裂的大背景中,不同宗教的人们思想的转变和社会的动荡,所有的美好在暴怒的人群中化为灰烬,也杀死了那个单纯美好的小女孩,以眼还眼只会让这个世界盲目 |
|
丧亲的怒火与失恋的妒火焚尽了理智,由爱至恨的转变令人唏嘘,历史变故投射在个人身上尤显悲哀,英国这一份临别大礼,动手去拆的还是印巴自己。 |
|
三部曲。 一个帕尔西族小女孩眼中的印巴分治。小女孩“背叛”奶妈的故事。印度人与穆斯林的冲突,以极为具体的爱情形态表现出来。印象最深的是俯瞰街区的一幕,野兽被遏制又呼之欲出被阿米尔汗拿捏得极为到位。无论“星星们那么远,朋友们那么近”,日常生活离政治只有一层薄纸。 |
|
周三Poco课上看的,讲的是Partition,从历史的角度看,给4星。那个Parsee小女孩Lenny-baby真的是看到太多不该看的,最后那次无意的Betray更是巨大打击,希望这样的成长不会给她心灵带来扭曲。 |
|
故事发生在1947年的拉合尔,以8岁帕西小女孩的视角展现了印巴分治前后人们的生存状态。人际关系受时局的影响,原先不同信仰的人们可以一同围坐在明媚阳光下的公园草坪上谈笑,随着教派矛盾的加深,印度教徒、锡克教徒与穆斯林的关系越发紧张,暴力逐渐盛行。米叔饰演的冰糖人的心路变化非常典型,在仇杀中他失去了亲人,想用与印度教女子爱情来平息自己的仇恨,但女子心属他人,最终冰糖人也被仇恨吞没。
我觉得小女孩和表弟很坏,一个问冰糖人看见自己的姐妹被装进麻袋了吗,一个问穆斯林难民小孩他母亲被强奸了吗。
小女孩背叛女佣并非无心之失。这个故事让我想起《赎罪》,五十年后的旁白也包含了对乱世情人的忏悔。冰糖人、女佣与按摩师是小女孩的欲望投射,或许她尤其对冰糖人有说不清的情愫,所以才会在其诱骗之下说出女佣的藏身地。 |
|
原来Ice Candy Man才是主角...辣手 |
|
迪帕·梅塔的“要素三部曲”之二(土)。从LennyBaby的角度描绘印巴分裂,1947年英国结束对印度的统治,国家分裂,她的童年也伴随着她无心的背叛而结束。“印度人、穆斯林、锡克人,我们都是混蛋、都是动物。就像狮子等着笼子被打开……” |
|
好好的一个国家就被英国给搅乱,四分五裂的,原本和睦相处的朋友互相残杀,何苦呢?也许不独立会更好,至少不会像现在这么脏这么穷。看看大印度分裂成五个国家,共同点就是穷苦哈哈脏乱差,还历史车轮往后退。忍不住又要吐槽,凡事经过朝廷6引进的电影,必定是阉割版,这部也不例外,少了九分钟。顺便说一声:女主的胸好美啊 |
|
印巴分治后的宗教冲突 社群矛盾 阿米尔汗作为穆斯林人逐渐在大环境下开始黑化。当然把所有的过错施加给小女孩真的不公平 小女孩真的会背负一辈子的悔恨。 |
|
从一个帕西小女孩的视角切入印巴分治的主题,虽然架构是一个简单的三角恋故事,但还是拍出了史诗感,女孩童年终结在了1947年,和平终结在了1947年,爱情和生命逝去,这个永恒的伤口留在了次大陆的土地上,各色人物均有刻画,盘子、玩具等细节暗指分裂的代价,女导演也让影片中的女性角色更加丰富饱满 |
|
她终究是死了。
如果从女人的世界来看——没有家 国 民族 宗教。。那么是不是战争也要坍塌? |
|
难以想象这只是印巴分治时期一个悲情的爱情故事。。这段时期应该是印度人民心中永远的痛吧 |
|
不同于三部曲其他两部的一部,不知是不是在其他两部拍摄和放映时遭遇到的宗教阻拦,让迪帕·梅塔有了拍摄宗教纷争的想法。源头实际指向了英国殖民统治分割印度与巴基斯坦的政治操作,人为的制造了区隔。女性主义在这部中也消减,女主实际成了印度的象征和敌乱的献祭,迪帕·梅塔来到了传统的性别隐喻历史的模式。也让人从中看出,身为女印度人移民意大利后,对故国复杂的情感。 |
|
三部曲之一 |
|
相比之后的假大空正面角色,阿米尔汗演这种内心深沉的小人倒是挺带感的。 |
|
看来大家都是课上看的,世界史作为二战后印度的补充材料。阿米尔汗看上去似乎还是像三傻中那般率性洒脱,但是阳光背后阴霾丛生,血痕狼藉。
小萝莉可爱的像当年的娜塔莉波特曼,本以为会是像leo一般展开,然后结尾狠狠地打我脸打得生疼。
看完狠狠地点上一根烟。 |
|
以宗教或民族甚至国家的名义,去猎取爱情,这难道不是一种卑鄙的伟大吗?在看一场二人表演的电影时,觉得主演与自己无关的小女孩能看完全场,而与二人息息相关的穆斯林,半场都坚持不了! |
|
反应印巴边境问题的片子~ |
|
好震惊的片子,再也不会惊讶印度拍的好电影了。影片历史背景,人物刻画的太逼真,好像看到了那一段历史。 |
|
三部曲之一,很有历史感 |
|
真实得触目惊心,好片 |
|
最近容易被各种冲突所吸引.. |
|
元素三部曲之土 |
|
为了米叔看的 |
|
the second of Deepa Mehta's trilogy |
|
1947《蒙巴顿方案》
印巴分治与冲突
巴基斯坦与印度
拉合尔与阿姆利则
穆斯林 / 印度教徒 / 锡克教徒 / 帕西人
穆斯林:印度→巴基斯坦
印度教徒 & 锡克教徒:巴基斯坦→印度
一场迁移的悲剧,一段印巴的往事 |
|
结尾太唐突了,以及宗教色彩太沉重还是不太喜欢,闷了一点儿,三星半 |
|
宗教,民族,语言,太多东西把人与人分开,可丰富多彩的文化又是因为这些而产生,人民努力调和这种矛盾,大资本家,规则制定者利用这些矛盾。 |
|
这三部曲拍得太好了 |
|
这是怎样的一个民族啊,在独立日的当天流血即开始。几年之间,一百万人被屠杀,数百万人被迫迁离家园。“也许我们都是猛兽,耐心地等着笼门一被打开,便会出来相互厮杀。” |
|
主题还可以,人设实在是有点不舒服,都不是很饱满 |
|
触目惊心来形容,国家分裂一分为二。剩下的就是赤裸裸种族屠杀,兄弟反目,不惜改变信仰姓氏来保全性命,为了爱情,出卖兄弟彻底黑化的阿米尔(第一部反派电影)演技在线。顺便说句尺度真大。 |
|
14820讲述了印巴分治带来的宗教和种族仇视和撕裂,以及给普通人命运带来的巨大冲击。 |
|
American Cinematheque Deepa Mehta trilogy. "If I can't make this film, I'd die" 昨天也是这么说的。制片人和摄影都很好 |
|
1、套在一个三角恋故事下的民族宗教政治片,也是第一次看到小短腿追女生居然输了!2、可以彻底瓦解分裂一个团队的一般都来自内部不可调和的矛盾,小到三两个人的关系,大到一个国家民族。3、以信仰的名义,有时是如此的可怕!这种恐怖,其实现在仍旧存在。 |
|
压抑,阴暗,血腥,欲望,好看 |
|
best indian film |
|
2013.11。毫无印象 |
|
想到疫情期间,滞留在印度一年以上的几个朋友。有一个朋友所住的青旅的老板认为这是灾难时刻,滞留在青旅的背包客都是“难民”,他不能够盈利,便免了他们所有的房租。印度很多的普通人有颗积极的想做好人的心,而很多好人也有颗想做圣人的心。越是灾难时刻,越需要有爱来温暖人心。 |
|
better than "fire", war made the worst out of men |
|
很沉重。震惊的不仅是那一火车的尸体,还有疯狂的人们 丧失理智 用信仰取乐 用信仰杀人。兰妮的童年在那一天结束了,奶妈的爱情和希望也在那一天结束了。 |
|
谢谢梅塔导演。 |
|
世界史课上看的+1
可能是受到作品本身视角的限制,没有能展现那个年代一些更复杂的东西。但是依然以小孩子的视角,看到了很多与众不同的方面,我印象中比较深的是餐桌上一个sikh和英国人争吵的场景,以及女孩和穆斯林小男孩对话的场景。 |
|
由爱生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