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构的女记者角色实在蹩脚,最后还加个主席在人群中搜寻女记者的桥段,好恶俗的感觉。不过那个女记者的打扮的确令人耳目一新,旗袍外面套上一身女式西服,看上去是挺有feel。 |
|
时间哪怕在倒退20年算起 人们做事情还是认真有情怀的 电影做得也用心 演员也都有着诚心与神韵 电影可称为艺术 演员可称为艺术家。该有的电影语言如教科书般精准,两派人物内心的刻画也型神兼备。虽有些流水账,但看下来仍十分过瘾、激动 |
|
没想到这么长,分上下部分,总共两个半小时……
拍得还挺有趣的。导演有用心。天南海北的方言口音亲切。一些情节设计比如在山中竹林的偶遇,浩荡江边的对谈,以及其他不少室外室内走路、谈话时和场景交融的镜头设计,很有电影艺术的美感。不过有些细节处理的不太好,包括一些地方群演的表情演技很出戏,扣分。重庆群众议论国事的氛围倒是栩栩如生。看到和冈村宁次暗地媾和真是恶心吐了。
不仅主线,多条人物小分线的线索前后呼应连贯,电影能把这么多较为复杂的人物线索有头有尾安排得有条理又不详略失当,形成完整的架构,这方面功力是不错的,值得学习。整体基调偏内敛,波涛汹涌皆笼在克制平静的演出下。 |
|
长春制片厂,古月、孙飞虎这一对是当年的绝配 |
|
蒋对毛说:以后你到南京来,你来当总统,我当我的党代表算了,当总统老被人骂。毛说:这不是个好差事哟,你做不了那我也做不了。 |
|
只能说一般,另外本片的编剧应该把唐人加上,很多场景,台词,都和金陵春梦一模一样。 |
|
孙飞虎与古月二人彪戏实在好看。
龙腾虎跃,棋逢对手,高山流水。
教员:修身以不护短为第一长进。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教员:风流人物,不是王,而是中国人民啊
风水有用的话,太平天国怎么会丢天津,国民党怎么会丢南京。
教员与周恩来亲入鸿门宴,广结善缘,从容应对各路神仙,此等气魄,不得不服。 |
|
看了大决战剧版重庆谈判内容之后来看的这部电影,高下立见,人物造型、神态、动作、台词功底都完爆了剧版。老佛爷版的宋庆龄有点让人出戏,感觉随时会蹦出一个“哀家”来,哈哈 3.5星 |
|
看的我尷尬症時不時的發作一下 黃凱的周恩來形象遜色王鐵成 查了資料也演過好幾次總理 不明白為啥讓趙敏芬來演國母 一出場我就覺得你還是演老佛爺合適 |
|
真的,那才叫场面规模宏大。尤其是群众联欢。吃胜利果子啦! |
|
中国历史太长了,很多事情都能找到历史经验教训。
从他国的情况看下来,谈判谈出来的政府只会留下更多的历史遗留问题 |
|
首先是选角上,除毛蒋外的几个特型演员要么妆容有问题,要么演员本身不行。其次是剧情上,在严肃的历史题材里安排了一个虚构的女性记者形象,意图通过其个人的立场转变以及遭遇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虽然这样做更为简单直接,但效果不见得更好,同时也削弱了电影整体的“历史感”。不过还好没有像《走向共和》里那样,再给这个虚构女角色配上个虚构男角色,还安排两个人在一众历史人物中高谈阔论谈情说爱。 另毛蒋二人散步谈话的场景,让我立刻就想起《走向共和》里孙中山袁世凯二人的类似场景,再联想下几乎相同的和谈结果及日后结局,只能说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
|
BD《重庆谈判》这部影片拍的真好,接近考证还原历史,大量历史资料穿插在影片。影片中的重庆许多历史景点,看着便回忆起我踏足重庆每个历史景点。重庆谈判真是艰难,蒋介石背信弃义令人痛恨,古月,孙飞虎,卢奇这些特型演员演的真是好啊!不过不同的口音听得我实在累,蒋介石的宁波音接近上海话有趣。 |
|
当年偶遇剧组拍摄,在那里看了一整天,一位大叔(不知是该叫道具还是剧务什么的)看我小萝莉一枚甚是可爱,围着一辆道具古董车饶有兴趣,还带我开车溜了一圈…… |
|
建议改成《毛主席在重庆》。谈判的戏份实在太少了,也没拍出双方唇枪舌剑的感觉,完全是我方单方面碾压,对面还没开口就已经是一副理亏的败相,开口了也是三句之内基本缴械。当然有可能是有些东西不好拍出来,也有可能国民党的谈判水平就是这么差。从中共的角度来说,可能重庆谈判的重点不在“谈判”上,毕竟本来也没什么好谈的。重点是在毛主席一行人在那个关键时期勇于走出去展示自己,去扩大影响,去交朋友上。所以影片这样编排也有道理,就是这种展示魅力的戏还是设计得太老套了,台词也不高明,还很偷懒地设置了主席的小迷妹这样的角色。之前看过这对导演夫妇的著名作品,感觉是题材一流,水平一般,基本就是行政任务的水平,不犯错也不出彩。而影片在字幕、方言配音这些细节上说他是粗制滥造都不为过。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很多抗战遗址的地名。 |
|
靠,这海报从哪里搞的? |
|
蒋介石和毛泽东林中散步,聊天。蒋介石说:“我每天晚上起床都会祈祷。”毛泽东问:“那蒋先生祈祷什么?”蒋介石怔了一下,停下脚步,说:“祈祷世界和平。”这个场面仍令人记忆犹新。 |
|
以前的红色主旋律《开国大典》和《重庆谈判》真好看,台词考究情节有趣立场分明视野广阔。
第N次重温《重庆谈判》,张治中是李法曾演的……🙏🙏
——“我待文白不薄,他决不会背我。”
很多台词过了三十多年都言犹在耳。 |
|
7/10。比预想中好,在维护官方意识形态前提下尽量还原历史细节,毛的机敏豁达、蒋的老谋深算都描摹得饶有趣味;最意外也是最生硬的应该是加入胡慧中饰演虚拟女记者这条线。个人看来,影片最有趣的地方并不在于明暗交织的政治角力,而是随时代变化而从正确到错误的诉求表达,对拍好一部主旋律电影的关切似乎也一并沦亡。 |
|
不知比现在的献礼片高到哪里去 |
|
记者被跟踪的时候已经暗示了她的结局 #印象中好像说教员是没有在蒋介石面前抽烟的 |
|
肖李夫妇超水平之作。历史风云恍若再现,演员伟人气魄附体。虚构角色穿插点睛,实是有生命力时代个体缩影。场面几乎一律真实大气,只是只是机场迎送毛主席,有套拍的痕迹。上党战役的展现也较为模糊。
最难得之处,虽然重庆谈判及双十协定的意义难以简白论述,本片却以相对很公允的光明态度来还原这段历史,许多时刻,闪现出令人感动的和平气息。 |
|
“现在一些人有盲目的正统观念,都把蒋介石当成正牌神仙上供烧香。” |
|
没想到还挺有意思的。 |
|
胡慧中真好看! |
|
这个电影应该看过三次吧,非常特殊的历史时期,一次和平的重大机遇,考验人的智慧和勇气,电影里警句频出,凸显政治家的睿智和机敏 |
|
胜王败寇,那个《泌园春》就已经彰显了谁比谁的谈判诚意大。
PS:进步在于没有脸谱化老蒋。女记者人设太2,还有那几个美国兵,让人直犯尴尬。赫尔利在机场接老毛上使馆的车,到了官邸又站在老蒋后面再迎接老毛一下,哈哈。上党战役拍的太不认真。共产党在山头扫射,国民党在下面队形都不乱,继续前进。 |
|
当年电影频道其实看过两三次,总体在那个时代,其实氛围还可以,要现在再抓这些题材,说起来隔了20来年了,究竟会不会比当年更宽容,其实真的很难说啊 |
|
小时候看过,孙飞虎演得好。 |
|
叙事如穿针引线,一板一眼,无甚波澜,但也不乏趣味。教员与蒋的几场对话,不知是作者创作,亦或真实记录,教员引经据典,暗藏机锋,新仇旧恨皆可谈笑。“主雅客来勤”一句春秋之语,便是对这重庆谈判最好的概括。 |
|
影片整体上还是比较客观的,没有过渡美化谁也没有过渡丑化谁,只能说在那个历史时间节点上,国共两党都有各自的政治诉求。和平是大势所趋,和平是历史潮流,共产党为了顺应历史潮流,使国家不再走向内战力求和平,做出了许多退让,即便如此国民党内部还是毫无诚意,内心仍然对共产党的存在感到威胁,在谈判期间不仅对共产党发起战争挑衅,还想借日本人之手除掉共产党,所以就算后来谈判有了一定程度的共识也达成一致,但也仅仅是表面和平的到来,之后的内战仍然不可避免,只有战争才能带来真正的和平,而国民党逆历史潮流终将会失败。 |
|
胡慧中那条线并不突兀,古、孙二位演的都很好,轰炸广岛很有意思。 |
|
有个光头嘴上说着轰炸广岛,背地里却跪舔冈村宁次。 |
|
我就看看。 |
|
【补完】和北平和谈的电视剧对着看,是一部内容平淡但结构完整的主旋律。女记者的气势汹汹,中央日报、新华日报和大公报的三方议论,和谈过程中有来有往的辩论(而不是那种国方弱智无比被问的张口结舌),都显示这部片子没有那种红的一塌糊涂的恶心。但重大缺失在于,对和谈的细节争执,触笔非常少 |
|
文献片,很难说是战争,但既然都谈政治了,也勉强算是内战吧,很多细节考证,重庆的风土人情也还原的很好,还加入一个女记者的角色调剂,整体还行吧(1.看毛蒋的初见的对话,真是暗潮涌动2.风流人物不是你我,而是人民) |
|
真的好看,当时国共两党主要领导人讲方言,艺术考究高,上至国共两党权重,下至平民百姓讲话都带有艺术气息。孙飞虎的委员长演得真好,让观众真能感觉到委员长是个坏人,古月的毛主席可谓超越后世一切。当年谈判我党真可谓据理力争,台面上有较量,台面下还有较量,台面前也有较量。台面后亦然有较量 |
|
“时间是伟大的作者,他能写下历史的结局,使历史永远留下光辉和遗憾。” |
|
孙飞虎的蒋介石很帅……那斯文那阴气十足那一袭黑衣……所以为何会把这个形象塑造的这么帅呢? |
|
电影比较精致,发现重庆谈判比想象中有着更多丰富性的内容。 |
|
电影的构图、台词都挺有意思,采用纪录片般的形式增加了身临其境的感觉。缺点是太碎片化,虽能感觉到主线的脉络,但是分支有些杂,有点跳跃。(7.5) |
|
记得小时候看这部电影时,发现居然有霸王花胡慧中,有种特别强烈的违和感,毕竟在当时那个年代,内地主旋律电影和港台警匪武打片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现在想想,也算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吧!
片中主席自始至终云淡风轻谈笑风生,看看历史真实的照片就会发现主席的表情是很凝重的,当年的形势有多么严峻可想而知。真正的伟人才会有如此的弥天大勇! |
|
正统的主旋律电影,特别是古月和孙飞虎的搭档尤为经典。从一方视角对重庆谈判这一历史事件进行精致的描述。因为是实景拍摄,增加了电影中历史的厚重感。影片最后独白的内容较为中肯。胡慧中的加入是有些惊喜,可视为亮点。 |
|
毛的魅力,蒋的自负。历史其实是给了国民党一次机会。重庆的山城地貌几次展现,卖报小童们的吵架骂街很地道,郭沫若能让毛收下手表真厉害,他竟然还开口索求毛的手抄《沁园春雪》作为交换。哈哈,若真如影片所述,一块欧米茄换来毛的手迹,赚大了!蒋介石一生写日记,当时面对毛的诗词会有一点自卑嘛? |
|
毕竟是以看史为主,将就啃完了就可以了,拍摄此片的人肯定有材料有背景,可就是缺少对电影的认知 |
|
这么主旋律的片子竟然有台湾女演员胡慧中,真是有些意外。 |
|
童欣: 你不像传统的中国人那样正经,或者说假正经,你很幽默,幽默是伟大的艺术。 |
|
比较有名的主旋律影片,剧情史事讲述其实现在看没什么新意,但是其间通过各种细节展示的人物烟火气息却使人物塑造的很真实,比如邓向毛讨要“精神食粮”(香烟)、毛与李讷的互动、主席怀念毛岸英兄弟等,这是现在的主旋律影视剧拍马不及的。不得不说古月这一批老特型演员在生活细节上下足了功夫。胡慧中也出演了本片。 |
|
mainstream |
|
这部剧的制作水平很高,很大程度还原历史,即使放在今天也依然是佳作。重庆谈判是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发生的,那是我们非常接近和平的一个契机。各方势力各怀私心,国民党有自己的战略目的。也许大智慧者早就看破了,双方不会和谈成功,只是一种战略试探,一种政治上的姿态,是客观实际的需要。国民党趾高气昂,一味高高在上,希望我们去服从他们的利益,哪有丝毫诚意。战场上赢不来的,谈判桌上也很难赢来。重庆和谈草草收场,不久之后国民党撕毁合约,国共内战爆发,大决战系列随之而生。这部电影里,毛主席那那首沁园春雪,傲然群雄,放在中国的诗词史上,依然是灼灼生辉,哪里是几个穷酸秀才可比。没有一定的人生境界之人,没有超强的历史和政治智慧之人,又怎敢赴重庆谈判,又怎能取得全国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