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车里嗑药的那一段,能不能再长一点? |
|
Peace & beautiful. 车厢里那段迷幻的描写太美了,让人不得不沉醉。“欢迎来到宇宙的中心” |
|
Hippie:自由、反战、博爱。。。对于李安,我不知道还要说什么了:一路轻松诙谐却精确把握其精神,看似随意却没放过那些数不胜数的无价的细节,纪录片式的琐碎真实的镜头,最精华的段子却落在迷幻的那个夜晚、也是音乐节的高潮,手法太妙。除此之外,他居然还烙下自己的印记:家庭和成长的主题。 |
|
年轻人总是先抛弃世界,然后再打点行囊,找回世界。伍德斯托克情结,欣赏,但不向往。 |
|
终于看到了 实话就是 很失望 |
|
无论你是怎样的静稳,你心中都有那么一点小狂野;无论你是怎样的狂野,你心中都有那么一点小静稳。这是属于你的,不可或缺,不可多得的小礼物。 |
|
《色,戒》之后的李安需要一个可以减轻压力的避风港,伍德斯托克就是这样一个乌托邦天堂。李安对中西文化的认知高度可能没有任何中国导演可以达达到了。布莱恩.德.帕尔玛式的银幕分割&半纪录片手法,嗑迷幻药那段太给力了。 |
|
最爱瞬间:人海波动,中心处的舞台发出万道光芒,整个世界都在漂浮,深深迷醉。 |
|
评分:B 【2009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入围 我觉得人生应该有这么一段恣意妄为的存在状态。去流浪。去嗑药。去做爱。去相信陌生人。 |
|
这个夏天白湖镇仿佛经历了一场性高潮,从前戏的鸟语花香到高潮的山呼海啸,以及事后的落寞寂寥。而一个男孩也在音乐节中告别童贞,实现成长的蜕变。上一次去纽约,这一次则要以自由名义征服世界。在分屏的镜头中,人们拥抱热吻无惧冷雨浇漓;在宇宙的中心,伍德斯托克是一股热浪,席卷一代迷惘的少年。 |
|
感觉李安再次代入了主角过了双性恋的瘾,分屏显示让你的眼睛看不过来,有纪录片直观展示这里只是呈现更加在场参与的感觉,他一直尝试不同类型的影片很库布里克。并不是热爱而是制造的过程,初次看就大银幕确实虚幻,音乐节结束一片狼藉影片结束回归现实,一场梦一段历史。资料馆。 |
|
taking這個詞用得真是准確。3天對他們來說太短了,2個小時對我們來說也太短了,你以為什麼都沒發生,它就要結束了。 |
|
李安越来越滋润了,这回都基本上放弃叙事了。开头十分钟特别是前三分半钟一定要抓住。"I'm the only one here, out of hundreds and hundreds and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people, who's having breakfast with his parents!" |
|
沉浸在极其美好的情绪中,并伴着强吻男主Demetri Martin 的冲动,high了近两个小时!如果张北气候可以湿润一些,当时我们也能有泥巴玩儿了!…… |
|
那是一个疯狂的年代,从此以后不会再有了 |
|
1老一辈的控制欲才是最强烈的伤害 2三天三夜以嗑药滥交的狂欢,抵不上老叔叔一句“因为我爱她”更能代表和平与爱 3自我并不在于逼格,而在勇气与突破,这个电影与音乐节其实无关 4抽雪茄的是我,旁边的是我的挚爱,直到他中了狙击手的子弹 5结尾甚妙啊 |
|
李安拿捏到了音乐节的精髓,酷儿性的空间,反战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混合着大麻和汗水的微风。很喜欢波西米亚装扮的小乔。李安总是能巧妙地发现同志的美。 |
|
俩男主角好乖,艾米尔赫斯基也好乖 |
|
牛逼,泪流满面。。。 |
|
四星半。淡淡的爱的感觉,看得很欢乐,To Live~然后我说,那个演麦克·朗的太漂亮了,眼神真勾人,要不是知道他是直的,我还以为他在勾引艾略特呢~PS:演员本人是弯的,难怪这么有气场~ |
|
大闷片 太假了!笑料一点都不好笑 男主一直没表情 看得我难受 |
|
李安导演一部这样乱哄哄的电影,3年后后拍出了一部心灵如此平静的电影,反差;和平与音乐,只做爱,不作战。 |
|
我有多想去到伍德斯托克……我看得好开心啊,一直嘎嘎地乐。每一个毫不做作的小动作准确又自然的那么销魂~我爱安叔,他好勇敢好豪迈好销魂!我爱他我爱他这个电影真的很好看! |
|
这是不是表现全球60年代最为温吞的一部电影?李安习惯性的家庭视角、好学生视角在这个题材下显得疲软,除了那幕迷幻大地的特效,几场本该带劲儿的戏都有些过于克制。那时的青春不止是和父母的温情决裂,也不止是用分隔画面来堆砌的药物和裸体,而是冒险,是解放,是那个狂欢过后策马而来的浪人。 |
|
谁又不是曾今以为,摇滚乐改变人生 |
|
一个孩子制造的三天安静祥和的摇滚音乐节,如你所料,导演心态平和,本片依旧属于慢热型影片。 |
|
隔岸观火的疏离感,清汤寡水的伍斯托克。李安将音乐节退居为一个背景,时代、文化都点到为止,重点关注音乐节操持起来的过程和小镇上家人之间的纠葛。还是有点失望吧,不过鉴于这部是磨难重重的《色戒》之后的作品,轻松的态度选择是可以理解的。 |
|
很文艺 |
|
SEX+DRUGS+ROCK+LOVE+PEACE= HIPPIE |
|
强大的组织能力 |
|
它击中了我的胸膛,让我有一种近乎狂喜的错觉,就像Elliot嗑药后站在那个美妙的山坡上... 当你无法体会李安,我只能说很抱歉。李安,你是最神奇的导演! |
|
Ang Lee 还是那个李安。 |
|
灰~ |
|
只能给到80分 |
|
年轻人是喜欢制造点东西 |
|
熱血生活 |
|
典型李安。。。跟音乐无关 |
|
反战、自由以及爱。平行蒙太奇同位镜头无以伦比,夜晚草场漩涡里是宇宙的中心,始终都不曾进入,光是在围绕四周已经炫目。毕竟是制造,而非记录。我爱李安,满分。 |
|
反传统,嬉皮士,嗑药,性开发,属于那个时代的标签。嗑药那画面太美了。 |
|
最后半个小时才终于变得“李安”起来。李安果然还是最适合拍剧情片啊。 |
|
居然是李安的片子。我看了才知道的=。= |
|
公路。 |
|
无特别感想 |
|
失望了 |
|
not about the rock'n'roll woodstock but the freedom, which is the spirit of woodstock? the plots are kind of plain and dull, though |
|
无可比拟的细致 |
|
D+ / 对于李安而言大概是一次进退失据但是依然很值得鼓励的尝试。虽然致敬69年纪录片的部分看得很开心,却依然觉得两代的心理线索并没有融合起来。 |
|
想不到李安可以拍这样的片,六十年代的嬉皮士运动和音乐节的元祖盛况,peace and music, rock the world,国内的迷笛、草莓在Woodstock面前真是弱爆了! |
|
拍得頗穩。 |
|
前半部看的热血沸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