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电影给你们搞成这样,连片子也不规规矩矩放!” |
|
真的很精彩。半边人,理想与现实各一半。极爱此类影片,就像自己的人生,进一步,又退半步。 |
|
“你想预防传染病结果得了传染病。爱情,由它去吧!” 给那个年代的单纯。半边人,一半真实生活,一半精神世界,原来那么早就有人想要“我们的精神角落——豆瓣”了呀! |
|
香港影展。九口之家的蜗居,贩鱼妹的摇滚情和演员梦,患难师生间的相知相惜...扑面而来的生活气。许素莹颇有几分像春夏,眼神里有股对生活的倔强,本片改编自她的真实经历。王正方也几乎是本色出演,两个主角都是真性情。许素莹最终也没红,但就像电影结尾一样,冥冥中有点希冀,生活仿佛就有了奔头。 |
|
真的很有la la land的感觉,而且因为更现实显得更深刻更动人。很喜欢这个港人+内地人的化学效果,男主的年纪和经历,刚好符合特别有性格有主意的女主。“好好的中国电影被你们这么放都毁了!”殊不知,都是礼尚往来的互相毁。那句最俗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适用于我们每个人。 |
|
一直没有好版本,没看,今日在大银幕上一睹,相见恨晚,不同于想象中的港片,只有凤凰这种左翼公司才会投拍这类庶民题材吧,真好,扎实自然,写实日常生活,素人家庭本色演出,天然亲切,不甘于平庸的年轻人,捉襟见肘的理想主义知识分子,互相碰撞成全,要没有林敏怡配乐,几乎就像一部朴素的纪录片。 |
|
爱情随它去吧...理想与现实... |
|
【第十二届北影节】永远热爱香港小市民电影的趣味。张松柏台词「你们偷戏!删了五分钟!中国电影被你们搞成这样子,连片子都不规规矩矩放」引起全场掌声,聚众偷乐。 |
|
非常好看。原来阿莹的故事全部是真实的,甚至兄弟姐妹和父母也是自己的家人客串,难怪镜头生涩但是生命力无限,看的过程不知不觉像被影片中的故事吸进去了一样。我独爱香港电影新浪潮中形形色色的对普通人的关怀,爱港片的人一定也能从中看到日后大放光彩的港片从它身上传承的独特魅力。 |
|
#SIFF25#大光明,中国电影被你们搞成这样子,连片子都不规规矩矩放,全场鼓掌 |
|
“中国电影给你们搅成这样,整场五分钟的戏都给删掉了,我《林家铺子》看过多少遍啊,连片子也不规规矩矩放!”//左右港台中美都只能活一半 完全照自己意思写剧本就拍不了 公司要现实要落地要观众 这也是新浪潮发展至后期遇到的普遍矛盾 不如甩手排出毕业大戏远走他乡//搞艺术的 多半都是依靠自我内心来搞 没有经历没有艺术 |
|
非常“方育平”,街头巷尾,人间烟火。卖鱼女孩的电影梦,八十年代活泼泼卜卜脆的香港底层,似乎有无限可能。作为形而上的表演艺术vs现实里拥挤的小屋、嘈杂的家人、各有烦恼的兄弟姐妹、菜场鱼腥,半边之人,合二为一的完整。她爱上了年长而残疾的老师,他们分别扮演话剧《将军族》的男女主演,很成功——然而戏里戏外,都是“愿下辈子,我们能够干净地在一起。”除了男主,其他所有角色都是素人,却拿了第三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看的版本是80分钟的,删了整整半小时,有意思的是,男主在镜头里,正拖着衰弱的身躯据理力争,捍卫电影完整的播放权——戏外这段就被咔擦了。又一次感到打破第四堵墙的微妙,是现实成全了这部影片。 |
|
其实剧作文本结构挺精妙,但拍得天然去雕饰,市井蒸腾出的烟火气融通舞台上高高的人生理想,那种飘忽中切实向上的感觉完全出来了。王正方这个选角很绝。「中国电影让你们搞成这个样子,片子都不规规矩矩放!」 |
|
又是明明白白向电影致敬的一部电影。硬伤还是很多,剧本极好,很适合再次改编,全片几乎是靠王正方一个人撑下来的,把他除去,这片就.....。方导人很风趣开朗,但是最终还是片子说话,做为叙事片问题很多,但做为对时代的叙事纪录片分可以很高。 |
|
“打预防针,得传染病。”香港新浪潮代表作,港片中罕见源于生活、还原生活的生活流,一切力度都恰恰好。对理想与现实的探讨与《爱乐之城》撞上,但显然更深刻真实与举重若轻,是会被时代记住的作品。 |
|
【北京电影节展映】80年代香港电影新浪潮代表作之一。讲述一个普通鱼贩女孩在事业、家庭、爱情的成长。充满市井烟火气和温馨动人的人情味,极具人文关怀。剧情细节丰富踏实,取材自女主角香港电影文化中心学生许素莹与戏剧老师戈武的真实故事。方育平和王正方在戈武英年早逝后接手剧本将其改编搬上银幕。许素莹还动员父母兄弟姊妹甚至前男友一齐出演,这些素人演员在镜头面前大方自然,不输职业演员。王正方一生经历本就传奇,他饰演的张松柏以友人戈武为原型,也有他自己的影子,演起来潇洒自在,戏中戏话剧一段表演更是动人。片中鲁迅、陈映真的书和话剧《将军族》也都是他的想法。怒斥“偷片删剪”一段引起全场观众共鸣掌声。另:此版虽名曰“2K修复”却似乎只扫描了胶片拷贝,画面抖动、划痕和声音都未修复,效果大打折扣,但已远好过此前VCD画质。 |
|
想到许鞍华和西西,日常生活+多子女的拥挤家庭。喜欢前半部分,平凡女孩的艺术理想,折叠桌上一家人吃饭,鱼档的杂乱鲜活。喜欢唱《斯卡布罗集市》和《伍子胥》的一段。对师生恋剧情看得战战兢兢,幸而比较克制,看许素莹说为了戏剧冲突加的就放心了。阿莹在书店买的是刘绍铭编的陈映真集。 |
|
12th bjiff #6。“中国电影给你们搞成这样,连片子也不规规矩矩放!”全场鼓掌喝彩,八十年代初的一句电影台词竟然如此契合现在的时代背景。非常独特的元素拼贴,尤其是置于香港电影的语境下。迷影、国粤文化、爱情、现实主义,整体营造出很奇特的观影感受。 |
|
23年上影节第六部,闻名已久的香港电影新浪潮现实主义力作。「中国电影被你们搞成这样子,连片子都不规规矩矩放!」香港电影的小人物故事充满着永恒的活力与生机,两个「半边人」(残缺的躯体与贫乏的精神)在业余演技训练班中,以亦师亦友的真挚情感实现了互补与完满,课上课下相处的日常看得嘴角不自觉上扬。虽然王正方没拍成电影而许素莹还是在菜场卖鱼,但两人命运早已悄然改变。方育平穿插了不少极具烟火气的画面,逼仄小屋中家人相互埋怨又暖心互助(阿莹藏菜刀令人会心一笑),拥挤天桥上汽车抛锚的两人向几乎贴着公路居住的居民求助。最好的一段当然是两人相约参加汽车葬礼,没有这么浪漫的性格又怎么能演绎戏剧里的百味人生呢?阿莹真是女主角不二之选,她脸上是马斯晨的坚毅倔强+春夏/文咏珊的明媚动人。王正方无奈失意的表演也精准。 |
|
且不论是不是新浪潮,那时的金像奖都评得好有前瞻性,下次谁有机会访问滨口问下他有没有看过这部吧~ |
|
80年代的香港,爱影之城。可以看一百个这样故事平复我轻微的恋父情结 |
|
啊,凡人版《爱乐之城》。这才是真正的给电影的情书,从现实里抽离一会,只活一半。 |
|
高架桥借电话,碌架床扶老爸;海边帐篷手影戏,借着台词说爱你;菜刀藏起,汽车葬礼;“中国电影就是被你们搞坏的!”……八十年代初香港文艺青年考,卖鱼妹子的精神生活,很好 |
|
28/7/2022 @ 大館。原來40年前香港已經拍左La La Land + Drive My Car,依種生活日常感真係好好睇 |
|
啊啊啊!吹烟圈是什么神奇技能…我也想学;神句:中国电影怎么被你们搞成这个样子,片子也不好好放;两场剧中剧大赞;这里姐姐为妹妹藏刀,父子情里妹妹藏了爸爸打弟弟的鞭子,细节感人。 |
|
原来也是个励志片,不过倒是很写实。那个导演倒很像黄国伦嘛,哈哈 |
|
硬伤是不少的,除了王正方以外的演员都是素人演员所以演技也是参差不齐。但这就是那种好到能让你忽略这些的电影。记录了三分之一个世纪前的香港的两边:卖鱼的生活;热爱电影、艺术的生活。两边都只是半边,所以叫半边人。剧本的扎实可信、王正方的无敌魅力、许素莹的真实可爱、文化线的激情四射爱恨分明、感情线的厚积薄发举重若轻回味无穷,都令人爱不释手。台词很有水平,金句频出,且不是刻意为之。大家都鼓掌的当然是“中国电影让你们搞成这样,连片子也不规规矩矩放!”40年前的声音,带着一切腐朽堕落之前的新鲜香气,传到了今天这个时刻,依然震耳欲聋。 |
|
8 APR 2021 (5-) 印象中讓我學懂何謂通感的電影,時隔差不多廿年,一提本片第一時間諗起的依然係片頭(舊)楊屋道街市陣魚腥味。港片罕見對甚麼是藝術的探討︰藝術是新謀生技能、藝術是自我的尋找、藝術是家庭羈絆的避風港、藝術是生活不如意的情緒出口……戲劇老師同女主角+男友冰室暢談的一幕成為了是次翻兜的亮點︰由對談演變成raw raw地偽訪問的拍法,有趣的不止是許素瑩果D即係而家有無女密友的追問,形式氛圍上令人聯想到夏日紀事,但冰室以後緊接拼上排演練習,兩幕之間形成非常微妙的化學作用。老師跟許素瑩之間像雨像霧又像花,喜歡這樣的留白,大局精緻,細節出色,精品到一個地步可以篤定係朕的港片五大了(爬升左,唔止係十大了)。 |
|
不妥协,不甘心。电影人的自况,梦想开始的地方设定在香港电影文化中心,一个来学表演,一个来教表演。
“我想拍一部反映这时代的电影,不然的话,许多年以后,人家都不知我们存在过。”于是有了这部现实主义作品。”中国电影给你们搞成这样,连片子都不规规矩矩地放。“谴责之声言犹在耳。 |
|
那是最好的香港80年代:卖鱼女和姐姐们挤在一个小房间里却眼睛闪亮想学演戏,老师满街说着普通话也不会被路人侧目,大家像是一首歌的国粤声道以不同语言交流,但唱的是同一首友善而美妙的歌~电影是淳朴的、克制的、欲语还休的,所有平凡的细节都被呈现得自然又吸引,何止是想念那时候的香港电影呢,那时候的香港也真美好啊。 |
|
不容易看下去。这一家人演戏让我想起《榴莲飘飘》,到后面居然很爱看他们吃饭。王正方的普通话有点古风,“不坏,不坏”,《棋王》里就这么说话。如果没有这样的电影,哪里记录得下这样的香港?前男友接受访问,后来变成二人对谈都很妙,我都不忍导演切镜头,就这么长着很好 |
|
非常“方育平”,街头巷尾,人间烟火。卖鱼女孩的电影梦,八十年代活泼泼卜卜脆的香港底层,似乎有无限可能。作为形而上的表演艺术vs现实里拥挤的小屋、嘈杂的家人、各有烦恼的兄弟姐妹、菜场鱼腥,半边之人,合二为一的完整。她爱上了年长而残疾的老师,他们分别扮演话剧《将军族》的男女主演,很成功——然而戏里戏外,都是“愿下辈子,我们能够干净地在一起。”除了男主,其他所有角色都是素人,却拿了第三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
|
太好了。被偷的五分钟《林家铺子》只是菲林,俯拍镜头掠过全无监视感,国语粤语排演陈映真却情感同频。全是明亮,全是希望,全是温柔。 |
|
3.5 :“想拍一部属于我们时代的电影,不然若干年后的人都不知道我们存在过。” 这句台词是对这部电影最好的描述。 电影里对街市生活的实拍,为我们保留了难得的底层影像,极具烟火气。听Bowie,聊陈映真,看林家铺子,当年香港文青的精神生活好富足。但无法理解男女主之间的感觉线,总觉得是中年男性的遐想,有些不适… |
|
#BJIFF2022.天幕 四十年前就在批判的事四十年后仍在发生 全场观众心领神会的掌声足以证明它的精彩 张松柏这样亲切可爱的老师谁会不爱呢 |
|
很像欧洲片,又充满香港市井气,太好了。"are you going to scarborough fair",想吃红三鱼。/22.8 BJIFF重看,五年前大闹放映室的那段台词还引起不了那么大的反响 |
|
方育平大概是個理想主義者吧。不知道他有沒有把自己投影在電影裏面,但他的電影都是滿滿的對資本家的厭惡啊(中國的電影都給你們弄成什麽樣子了!)。有人在魔鬼的世界做天使,有人就決定孤單活在自己的世界裏面,“成功”了固然很好,“不成功”也一樣過得自在,真動人。 |
|
【2022.8.19周六 天幕新国际影城 北京电影节留念】中间看到“中国电影给你们搞成这样”,全场默契鼓掌哈哈哈。陈映真、大卫鲍伊、张艾嘉,每一个听到都会心一笑的名字 |
|
香港新浪潮中方育平很现实主义的一部朴素影片,电影等艺术对普通人生活的改变和意义,而北京出生台湾长大留学美国的神人王正方的落魄专业人士也以另一个角度剖析了我们不那么熟悉的那个城市平民的另一边,戏中戏的表演,出色的剧本和台词,单纯的忘年恋。百老汇香港影展粤语胶片。桥上坏车打电话那幕高 |
|
2022.8.19 天幕新彩云
#2022 BJIFF 20#
2K修复版
香港电影新浪潮代表作
“神奇的很,有时候你想预防传染病结果得了传染病”
“你们这是偷片!中国电影给你们搞成这样,连片子也不规规矩矩放” ——这句台词一出,影厅充满掌声笑声 |
|
也只有王正方能如此文艺又生活地表演,他就是一个leader~亦如《北京夏天》。 |
|
一部以小见大的作品,在剧中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理想和现实的互相拉扯,卖鱼妹也好,导演也好,他们都是真正的“半边人”,不愿妥协,却又不断被征服,最终落入进退两难的田地。方育平极好地展现了一代人在生活中的挣扎,戏中戏的设置也和人物的感情相对应,平淡中透着真诚的好电影。 |
|
#2022北影节# 中国电影给你们搞成这样!! 全场大笑鼓掌 第一次在影中鼓掌 看来说出了很多中国影迷的心声啊~期待不是很高 但是体验出乎意料的好! 少女和大叔的cp 生活贫苦也依旧追求自己热爱的艺术 很棒很棒 不坏不坏 |
|
中国电影给你们搞成这样,连放片子也不规规矩矩的!
全场大笑鼓掌。
王方正真是有点东西。演的就舒服。
电影也好,修复的可以吧,感觉已经尽力了,前面帧数不稳定,不知道是不是放映原因。 |
|
SIFF// 三星半吧…有触动的地方比如大喊“中国电影都是被你们搞坏的”,但整体我感觉是老男人臆想中的女性角色,全心全意为男人付出,离别后也一心一意(。 |
|
“中国电影给你们搅成这个样子,连片子也不规规矩矩放!” @北影节 20220821@百老汇MOMA |
|
現實與夢想之間,一面是臃腫細瑣且乏味貧澀的現實生活,一面是關乎演員夢想和精神之愛的烏托邦,每個人都是介乎這樣的矛盾狀態,被不斷撕扯擠壓。“半邊人”的釋義與其取宗教,不如理解為一種夾縫現實下尋求與失落間掙扎的斷裂狀態。因取材真人,多了幾分勵志色彩。周星馳的喜劇之王或從此片得了靈感。 |
|
大家問,導演要她回憶過去發生的事,又要她重演幾個月前的愛情故事、家庭經歷,還叫她的爸媽和兄弟姐妹容串演出,感覺如何。她說,要不斷反芻過去,其實十分痛苦,但拍完影片後,她感覺更有自信。她笑說爸媽很會演戲,全家人也說好好玩。當然,她強調和老師是100%無愛情,片中的師生戀只是增加戲劇元素。
|
|
还是喜欢方育平描写底层生活的电影,感觉有导演的感情寄托在里面,抒情性很强,叙事和情感都很细腻丰富,一到拍都市非底层内容,就没有代入感,都是片段,像访谈纪录片似的,颇无趣,尤以美国心为最。 |
|
结尾几场戏着实厉害,很自然的呼应开头,一点一点收,最后就像落日余晖一样,光染在云彩边上,含蓄磅礴之美。这个故事十分简单,一个普通人试着改变一点点自己的生活,最后整个人积聚了不少力量,故事并没有大展开,主要是这位老师的厚爱,采访前男友,连排个话剧都自己做导演和男主,女主饰演话剧中的女主,班上其他的学生也不管不顾,老师走的时候是去治腿,想要完好的腿(完美的人)再回来,这段爱情是不确定的,但是是一个沮丧型的人和膨胀型的人相互吸引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