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好最近在读《暮色将近》,和电影一样也是讲述了年迈老妇如何一步步接近死亡的主题,片中真实地记录了独身老妇可能面对的孤独境遇,只能靠在阳台偷窥邻居以及回忆年轻时自己的倩影度日,好在有衷心小狗陪伴,远胜惦记老妇财产的儿子一家,当老妇决定捐赠部分财产后快乐地荡起了秋千,仿佛回到了年少时光,养儿防老又一次啪啪打脸了。 |
|
这才应该叫《老无所依》。“那时我见到你,枯叶犹存,迎着严寒,小鸟在歌唱,你看见黄昏,落日褪去,一点一点,被黑夜带走,死亡是另一个自我,深埋谷底,这你会懂,你的爱会更坚强、更深刻,却遗忘许久。” |
|
如果能更深刻体会他的诗意,或许也没那么可怕了。 |
|
小时候都可爱,长大了为什么招人烦?儿子还不如忠犬。这样拍显得老人很可怜。亲人的冷漠,老人的孤独,默默回忆曾经的欢乐时光。与其苟且偷生不如尊严赴死!老屋新颜,生命的传递! |
|
她很喜爱窗后流动的影影绰绰,喜爱从玻璃背后望出去的梦幻,眼前的事物冷漠而不真实,相反,回忆却是如此美妙温暖;有点联想起《野草莓》,弥留之际的脑海蒙太奇;热茶,一条狗,花园里的秋千,一群热闹的孩子,漂亮的衣裙在衣橱内荡漾着芬芳,老得安详宁静,走得如秋叶静美。 |
|
在被光阴揉碎之前,她先将光阴揉碎。在死去之前,她来得及,如斯如逝如长眠地老去。 |
|
尽管死期将至这电影很闷,很文艺,沉浸在一股骗取娘们眼泪的气氛里。摄影真是美的一逼,全片黑白,最后镜头从墓地直升云霄,看得我一下胸腔都宽广了好多。 |
|
我能想象的「老年生活」由形态各异的镜子,
黑白的幻影和对《死期将至》无知的伴侣构成;
通透,明亮,隽永;却也深邃,幽暗,无常。
甚至单调,乏味。
我早已预见旅途的终点,看穿所有该来的未知——
隔着玻璃窗,远远望见死神在等待着每一个人,
我却无论如何也不敢抑或不想与她近距离接触。
甚至连打个照面的意愿,打声招呼的力气都了无。
与其说子女需要我的守护,不如说我们彼此照顾。
貌似忠诚的关系最终都成了我赴死前的障碍物;
此时此刻,我想像满是好奇心的孩子那样——
在得知无法从你手中盗走任何东西之后嚎啕大哭。
没错,从人的角度来解读,我们都是上帝的宠物,
不管是苦与乐,还是善与恶都是神赐予人的礼物。
若是可以选择,我想像摇篮里的老者那般——
手持烛光,素履之往。 |
|
2008.如果我们年老时回忆一下自己当初要孩子的目的和动机,可能就不会对孩子有那么多期望和幻想了。 |
|
很唯美的片子 大概是唯一看完的黑白电影 影片讲述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 其中穿插着他的回忆 那些曾经的种种 而陪伴她的只有一只小狗 优美的剪辑手法和巧妙的镜头里 却透露着一股残忍 一个老人 带着他的回忆和对儿子的思念 静静离开 |
|
怕是闷片,所以快进着看完,看完后满脑子都是那黑白的晃动,
要我再看一遍,大概没这耐心,可从画面、剧情、音乐各个方面分解来看,又都不错。
没感觉到对死亡的畏惧,而看到对人生的通透,
老太太威武。
20130915 |
|
非常容易就被吸引进去(很奇怪,也没有精彩的对白<字幕>也没有扣人心弦的故事,但就是很轻易地被这个奶奶吸引了)摄影非常棒,很好的利用了各种镜面反光,营造了一个奇丽的层层叠叠的空间,将原本有些空旷的大屋子和院子弄成了一个多面性的梦境一般的心理世界。老太太的性格也是她魅力的关键。非常好玩 |
|
透过玻璃看见年轻的自己,她在热恋,她在跳舞,婚礼头纱滑过她年轻的肌肤,她没有死亡与孤独的顾虑;冲进暴风雨中手舞足蹈;在秋千上找寻快乐,当这些情节一一发生时,这不是死期将至,这是死前之生。没有晦涩难懂的情节,也不是闷片,是情感细腻的光影艺术品。狗狗Phila最让我心碎,生养子女后代不如养只狗,弥留之际用尽全部感情为你悲伤。 |
|
1.老人与旧屋,都不再美丽,被人嫌弃;2.儿子和狗,有趣对比,有时候儿子还不如一条狗;3.摄影依旧美得没话说,老无所依的生活适合黑白光影;4.院子里的秋千,老人总会看见小时候儿子欢笑的模样,那或许是她的天堂。 |
|
黑白有种强烈的难以亲近的塑料感,空洞。不是对比度的锅,说不上来为什么但就是看着难受。低于预期很遗憾……有种看《冷战》时的感觉 |
|
不经意的举动,让人回想起往昔的美好。那些跳舞的日子,那件美丽的婚纱,那段荡着秋千的快乐时光。影片给人一种平实的感动,配乐动人,演员表演细腻,那只“Phlia”的小狗真讨人喜欢~ |
|
“那时我见到你,枯叶犹存,迎着严寒,小鸟在歌唱,你看见黄昏,落日褪去,一点一点,被黑夜带走,死亡是另一个自我,深埋谷底,这你会懂,你的爱会更坚强、更深刻,却遗忘许久。”
以老年人自白形式的电影与孩子很类似。女导演更能展现出女性独有的细腻和母性。明确这种风格就是我追求的风格。 |
|
一个老女人,一条狗,一栋破败的房子,一架承载无数幸福回忆的秋千。来路不明的人打这房子的主意,儿子也巴不得她快死。她万念俱灰,准备去死。突然绝地反击,把房子捐给了对面的儿童乐团,倒贴修缮费用。笨重的钢琴抬起,地板撬开,藏着一生积攒的首饰。足够了。捡出最珍贵的宝石戒指,遗赠给背地里向着她的儿媳妇。房屋整修一新,师生们拖着家伙什搬了进来,磕磕绊绊,乒里乓啷,有大孩子给她煮了茶,她已安然死去。不悲伤,因为再老也可奋起反击。 |
|
导演很善于用窥探的镜头去表达人物之间的距离,但同时这种窥探又上一种靠近和理解的方式。一开始老奶奶去到医院被外面冷漠的世界所伤,于是在屋子里独自面对死亡,她用望远镜窥视着外面,那些孩子不断闯入她的世界,最后她就像打开自己的世界一般打开了自己的屋子主动让别人进入到她的世界 |
|
1站着看完!2黑白很好,这个片上可能比彩色好。3老演员皱纹都会演。4情节上比较简单,叙事上平铺直叙。5那些回忆的呈现,镜子和玻璃的运用,望远镜等,都很好。6房子是最大的演员,狗狗是最佳配角,不管是演技还是镜头数量,都够格。7简单探讨死亡及老年生活的意义。把儿子看成陌生人是她最后的态度。 |
|
若非看完怎能想一个独居深院的老人,老伴逝去媳儿不肖只和狗相依为命,本凄凉的生活竟也能拍得这样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一定得活得比爱的人更长,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她在生命最后日子里的孤单!让一个终老之人在最后的日子里开始怀疑生命的价值或许是世界上最残忍的事。请永远别伤了一颗老人的心! |
|
我想到了年少时读过的一篇散文,陈之藩的《寂寞的画廊》。“红木的大床,可以说明这对情侣的爱与眠;灰色的壁炉,可以说明他们的谈与笑;钢琴是女儿上学时才抬进来的;灯笼是给儿子过生日才买来的;为庆祝他们的银婚,开了特别大的晚会,也同时抬来这厚绒的沙发;为庆祝他们的金婚,人家送来这巨幅的油画,挂在墙上;为庆祝他们的钻石婚,才点缀上这雕花盒的收音机。以后女儿像蝴蝶一样的飞去了。儿子又像小兔似的跑走了。燕子来了去了,叶子绿了红了。时光带走了逝者如斯的河水,也带走了沉屙不起的丈夫。在镜光中,她很清楚地看到如雾的金发,渐渐变成了银色的了。如苹果似的面庞,渐渐变成不敢一视了。从楼梯上跑下的孩子,是叫妈咪,从门外走来的孩子叫起祖母来了。而逐渐,孩子的语声也消失了。” |
|
开始的时候,我在想,如果要死的时候,能在阳光明媚的午后坐在自家校园的荫凉处看看书或者打个盹,还真是不错。后来意识到一个问题,万一我在那个时候发现人生是没有意义的,那我该如何面对?片子的画面美的不行。看片的小姑娘们哭的很厉害,我没发现哭点。 |
|
多罗塔把苍老拍得太美了,无力而充满生命的静态美。闭上眼睛就是往昔,在柔软光线下少年的回眸或是相拥在绿影阴阴的花园里起舞,一个场景就够回味一个午后。犬吠连接枯槁的生活与灵动的记忆,一座生动的桥。陀思妥耶夫斯基。 |
|
电影很简单,就是一位老妪自尽前的自白。平静、空寂、孤独、厌世。真正静下心准备离世的人,其实不怎么爱追忆往昔,只是在絮叨,然后骤然停止,那种追求内心戏剧性的死法,客观看太自我感动。 |
|
An impressionistic, black-and-white portrait of the day-to-day of a nonagenarian woman as she experiences the final act of her life. |
|
“人老了,就象冰箱一角干巴起皱的菜叶子,躺在温暖的黄色灯光下大喇喇地占据位置,是可耻的。”每一帧都是黑白照片的典范之作。我们都会老去。何必如此。 |
|
对比度很高,即使是黑白的,也能看到阳光和蓝天 |
|
广告故事片潜力作。 |
|
“那时我见到你,枯叶犹存,迎着严寒,小鸟在歌唱,你看见黄昏,落日褪去,一点一点,被黑夜带走,死亡是另一个自我,深埋谷底,这你会懂,你的爱会更坚强、更深刻,却遗忘许久。”
|
|
“那时我见到你,枯叶犹存,迎着严寒,小鸟在歌唱,你看见黄昏,落日褪去,一点一点,被黑夜带走,死亡是另一个自我,深埋谷底,这你会懂,你的爱会更坚强、更深刻,却遗忘许久。” |
|
最爱的电影,没有之一。用朦胧的黑白色调蜻蜓点水般点尽了女人一生的光彩。年轻时的芭蕾感,白色蕾丝的纯洁,恋爱中的羞涩,岁月可以磨去这一切的一切,却留下了有棱有角的个性。让人无可忽视的存在。 |
|
黑白明亮反差的肃穆感;轮廓光不仅作用在人物,甚至物件都很有层次;主观的虚焦视点;玻璃元素的介入,使双影自然过度到回忆意境的画面扭曲。 |
|
精致黑白影像、配乐和回忆的插入都刻意且生硬,是我感兴趣的死亡题材,但是看下来却很空洞,看了四分之一就知道不会喜欢,煎熬 |
|
4.0 攝影的空間感太好了,儘管整個片子在故事上沒有任何太大起伏卻能讓人一直被鏡頭和細膩的剪輯吸引。從屋內向外看,關上窗戶,拉起窗簾——都是以內在向外觀的同時,亦數次返回內在,老房子即為一個記憶豐富的內心世界。特寫很多都拍在了喜歡的點上,最後一個鏡頭從樹移向天空的時候看見陽光下的華沙突然感到一陣心有戚戚(看這片的時候想起了外婆和奶奶還有媽媽和自己)唯一的缺點是音樂每次出現的點都過於抒情且適時,有些畫面其實在沒有音樂的干擾下能表達的更美。(人不如狗系列+1) |
|
影片弥漫着淡而悠长的诗意、哀凉、怅惘、失落、无奈,节制而优雅,正如老太太本人的风格,老屋交给了孩子,这是另一种形式上的生命与青春的延续,老太太回绝了贪婪痴肥的儿子孙女,把她最后的留恋交到了合适的人手里。 |
|
人死如灯灭,只是活着的人的异想。当我死了的时候,我在活着,当我活着的时候,我如痛苦的死亡。 |
|
「无须要舍不得我自觉痛苦开心过 如果这算白过 留下的因果 化做我挽歌」 |
|
摄影是极美的。老无所依。安静平淡的面对死亡。亲生儿子不如陪伴自己到最后的狗。窗外的风景再美好也回不去过去美好的时光。生老病死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最后的最后,我们也能如此从容坦然么?珍惜时光,多制造写快乐的回忆吧,这才是爱惜自己。 |
|
一个老人在一条狗的陪伴下平静而又优雅地独面死亡的故事。安谧祥和而又略带伤感的悠扬曲调,每帧画面都是一张黑白老照片。回首望去,也有回忆的怀旧与伤感以及年轻时的美好。亲爱的philadelphia,如果你知道曾经的美好。喜欢电影的配乐。贝多芬。 |
|
4.5/5,我得说,你很难不被多罗塔的电影所打动。你目睹了一位孤寡老人携着爱犬一步步走向死亡,目睹了她在平淡中依然保持中对美好、对爱情、对曾经,陶醉并享受其中,目睹了她坐在秋千上大喊,“phlia,你看,你的主人变成了一个疯子!”。你不明白,在哪一刻开始你的心被触动了。 |
|
长满杂草的庭院和承载着一生记忆的房屋,一个将死之人和一条狗,孤独也丰满。谁都不会孤寂的死去,除非没有回忆。 |
|
很不错,我一直在想这电影为什么要用黑白的影像来表现,后来我明白了 |
|
有一天父母会老去,我也会老去,曾经所追求的的东西也不再重要,但是现在我依然沉迷其中。影片到最后才有全景还有升天的镜头。 |
|
开篇的上下移动镜头和不停驶过的车辆暗示着老人晚年的孤单焦虑。老楼是她的回忆城堡,院门和栅栏代表着城堡的边界,同时铁丝网和窗框也暗示着这时一所监狱,将她困在其中。玻璃是她和其他人之间的隔阂,她只能远望着别人的生活追忆过往。黑白两色暗示老年生活失去了颜色,而黑夜更是直接吞噬了象征着希望的光,外化了老人的内心的压抑绝望。当她拉上窗帘,即是对生活彻底绝望,慢慢熄灭又重新燃起的烛火是生的欲望。影片和《我是》一样都以孤独为主题,但却是对称结构。一个幼无所养,一个老无所依,一个逃离,一个坚守,一个充满希望,一个只剩绝望。最后老人走出铁丝网,代表了她终于走出了回忆的城堡,开始寻求生活的改变,但人生也在此刻走到了尽头。慢慢升起的是航拍镜头是老人的灵魂,她俯瞰着这片她生前的圣地,然后缓缓的升入天堂。 |
|
.............确实有很多镜头我倒现在还记得,导演的目的达到了,这也是我们若干年后看待自己的态度 |
|
《我是》中被母亲抛弃的孩子 与《死期将至》中被孩子背弃的母亲,两者都生活在回忆的甜美和现今的苦痛中 前者多了一分不知归处的迷茫 后者多了一份已知归处的沉默 但两者都纠缠在对现实生活的无可奈何中 无力可用 无言可说 无人可伴 前者咬在母亲身上的齿痕和后者留在遗书上的文字 又怎一苦字可形容 |
|
1,狗演技不错2,黑白的看着腰疼3。 |
|
可爱的老太太 OST很棒的
我要好好的 琼 :) |
|
影片很宁静 正如优雅安详的走向人生尽头的老妇人 虽然最后旅程不尽如意 但她面对死亡依然坦然 也想过寻死 但寻死让她最终看得更透彻. 老人回忆少女时期和恋人翩翩起舞的那段我格外喜欢 配乐极佳 安详温暖. 此片很慢情节也不激烈 需在人很安静的时候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