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缝妹总和吸血鬼一起出没,如今演高中生还是有点让人出戏,好在她确实是个演技派。诗中的玛格丽特,无法摆脱宿命般既定的命运,她就像片中女高中生人生的写照,每个人都以自我为中心,她以为全世界都是自己的配角,最终却在现实面前遍体鳞伤,连世界观都彻底的被现实改变,最初的那份良知呢?★★★★ |
|
尽管有那么多大牌做影片陪衬 可女主角那动不动就月经来潮似的情绪不稳定歇斯底里扭曲的脸只会让人觉得她就是个二货 真是演的失败 还据称剪辑6年 而2个多小时的片长只带来沉闷 |
|
安娜·帕奎因演这个17岁高中生的角色多少有点老了。这个片子的问题在于主角是一个过度自我又歇斯底里症的女孩,加上角色与演员年龄上的错位。你很难对她产生好感,片子看起来就会很心烦。那时的马特·达蒙真是嫩 |
|
这个世界由一件件冲突而起,冲突的大多数解决方式不是你死我活,而是妥协。任何法律都是妥协的艺术,任何文明的长存都维系于妥协。可是,如果一个女高中生的成长代价是不得不以泯灭良知而向现实社会低头时,良知变的跟公交车碾过的鸡蛋一样贫贱时,这个社会再进步,也愧对人类群星闪耀时。 |
|
看介绍以为是louie里那集拍成3小时 没想到这么烂!911 illusion metaphor超载 基本上把过去十年美国政治问题都写进这高中女生里了 拖到现在放映完全过时 |
|
Such a waste. |
|
青春本身就是一个令人心情复杂的东西,好的就是励志,坏一点就是叛逆。丽莎是那种聪明但又不够聪明的女生,以为自己看透一切,有无限可能,制造着自己的戏剧化人生。但同时她又特别脆弱,无法抚平心中的躁动与恐慌。 |
|
拖的太久的片子总没有好下场,发行问题迟迟看不到又有帕奎因和达蒙让人以为这是个质量包肯的片。真心喜欢片头,一些慢镜的运用呼应了女主生活的负担和沉重,然后后面就是不停的歇斯底里,除了最后说出自己本意的那段,其他的简直让人头疼…剪短点也许还好,总之找不到重点。牙缝的名声都盖过小淘气了 |
|
《玛格丽特》让我想起《单车少年》,都是极不讨好的主人公,内心世界的迫切与懦弱交相辉映,情感的无处发泄与风格化的慢动作镜头彼此映照。苦涩而动人。 |
|
大银幕186min导剪加长版。后911时代的城市底噪,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再奏效。戏剧与歌剧作为假想的疗愈方式,这是真正的主题价值之所在。女主写的太过功能了,这与安娜帕奎因功能化的糟糕表演达成了一致,况且没教养和有性格是两码事,在过于可视的创伤叙事之下执着于社会意义的回响,可也没有必要用如此之长的银幕时间将其广而告之,甚至反复咀嚼这一意图。相比之下到了《海边的曼彻斯特》肯尼斯罗纳根的人物写作水平才是真的更上了一层。2023.11.18号@BFI |
|
我看的是院线版,觉得东一下西一下的情绪断片,再加上女主是个歇斯底里有些神经质的人,观感很差。 |
|
关于青春与妥协是永远说不完的话题,喜欢作者的态度,喜欢电影中的激情与无奈。只是觉得女主的气质略显老气,马特达蒙,“闷骚”才是你的正路。 |
|
这导演已经走火入魔了,其实最该剪的是他自己出现的所有镜头.... |
|
导演剪辑版186分钟也是醉了,罗纳根这前作确实有些不知取舍,无关的情节和角色太多,就算接受女主的行为,也会最终产生厌烦吧。而且坐实了几件事1配乐很吵希望以后能改2客串没必要希望以后能改… 海边的曼彻斯特缩小了许多缺点,也把故事和絮叨结合得好得多。重要:马特达蒙帅出天际! |
|
如果没有那次意外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了。生活不是lisa想的那样简单,凭借自己的想法感动去做事,有很多的事不是自己能左右,想怎样就怎样的。很多的因素很多的人,都没有那么的简单。面对这些事你只能说这就是人生。 |
|
六年的剪辑时间!!今晚看的时候一直在想Anna Paquin为什么还演小女孩呢 马特达蒙为什么还那么年轻? 结果竟然是零五年拍完的片子...
|
|
竟然用个慢镜头开场,心想完了这要torturous,然后一下冒出好多熟脸。母女关系的磨合,i know one thing or two about that. but my faults completes me. btw看马达还那么水灵就知道是很久以前拍的啦。too lucky if your life never warrants it. |
|
想起《早餐俱乐部》里的对话:when you grow up,your heart dies.Who care?I care.你以为世界会被你改变,其实你才是被改变的那一个人。you care不代表所有人都care,现实很无奈,认真就完败。电影的时长有点骇人,但是安娜·帕奎因的演技在那儿摆着,歇斯底里的自我挣扎到底让道德良心显得很珍贵。 |
|
4.5后911时代我们不仅需要重建废墟,更需要弥补心灵的缝隙,少女丽莎是叛逆、独立又迷茫、脆弱的,以为自己能掌控一切,但当她开始踏足成年人的世界时却发现正义不是一定能得到伸张,情感也远不是美好的代名词,成熟的代价原来如此残酷,在摩天大楼下的人潮中,不同的种族、不同的价值观,他们无法沟通,一场车祸联系起的人,他们超越不同走向认同的道路是那么地艰难,电影也不仅仅是青少年的抗争,它更是写给灾难之后隔阂与冷漠的城市的寓言,当在剧院中,不同的人被歌声打动时,在这一刻伪装与面具终于被打破了,外面那个谎言和利益构筑的世界终于坍塌了,在某一刻我们原来是能理解彼此的,每个人都以为掌握了真理,但这何尝不是我们从自我出发构建的幻觉呢,那些他者是否也是复杂和多面的呢,我们需要抛弃固执的自我才能接纳不完美却真实的世界 |
|
这片子好可怕。从故事到主题到叙述到表演无一招人喜欢。 |
|
"Because... this isn't an opera! And we are not all supporting characters to the drama of your amazing life! " every teenager's life == an opera? :) |
|
艾玛又一个没事找事的文艺片儿……而且老外们求你们过马路的时候先左右看看行不行啊,别直愣愣的就走行不行啊 |
|
前1一个小时还能让我看下,后1个小时我已经无法忍受了,不得不站起来走来走去的看。。。 |
|
人在遇到突发性事件时与周围环境会产生一系列异于平常的反应,利萨(牙缝女)与母亲,男老师,男同学,司机,死者家人等人的关系构成了影片主题。她想解决的问题仍然没解决,她的良心、道德和理想主义在法制最健全的国家仍然受到质疑。成长就是这样,从棱角分明变得圆滑世故。影片太长了。 |
|
女主角长得真不是一般的难看。一大群名演员给这么一个既无外形也无实力的小女孩配戏难道不觉得憋屈么?片子也很莫名其妙啊,居然还有三小时的导演版 |
|
片子后面的走向令人迷惑,不过那个女主真是傻逼到位了。三位打酱油大牌。 |
|
有很多可以商榷的地方。首先是一个无比完整的故事,但再完整的故事也不能肆意浪费时间,一百五十分钟的容量仍然删掉大段大段重要的情感戏,那么这个完整的文本就是值得商榷的。随之而带来的就是节奏的凌乱和叙事的不安,好在人物刻画还算成功,这个女孩的自我救赎之旅也勉强成立了。 |
|
点太多,没线了啊。我本来只想看看jim harper的,没想到可看的这么多。 |
|
牙缝姐总是这么适合神经质的角色。。。凭什么为了掩饰自己的良心不安就要把别人也拖下水。。 |
|
8.1/10。高中生女主动荡而混乱的青春生活(包括怀孕、频繁与不同人做爱试图缓和内心焦虑、与同学就政治话题吵架、不和谐的家庭关系等),其中一大重要情节是女主被卷入了一起公车交通事故(死了人)的诉讼导致她的生活愈发混乱。影片摄影美术表演配乐等各种影像技法都很精准娴熟,但作为传统故事片叙事太拖,扣1分。 |
|
1. 编剧、导演就是主角在片中的爸爸,这个剧对年轻女儿心理变化的把握真是细腻,而且高低起伏的,是不是来源于他现实生活中对自己孩子的观察与交流啊?2. 那么多大牌参与,这个片子在豆瓣被低估了。 |
|
由hopkins的詩spring and fall引出的片名 心裡層面尤為飽滿 不同世界觀衝突的幾場都意外的贊 世人大多被習俗磨去棱角 世故而實際 所謂成熟 不過是良知的泯滅 精神的早衰 個性的夭亡 最殘酷的是 未成年人他們本來不堅實的堡壘也不斷被這些成人世界的黑暗所侵蝕繼而瓦解 |
|
3.5 一边是“过失伤痛”,另一边是在课堂上激烈辩论,Anna Paquin 的表演称得上张弛有度。越来越喜欢Jeannie Berlin 的大舌头,最难忘的居然是短短几分钟戏份的Allison Janney ,突遭意外以及临终恐惧和混乱、每一个表情和每一句对白,不仅震撼女主,我的心也一直被揪着。 |
|
同事介绍看的,说是很好。结果耐着性子看完,一个字BORING,让我想到《特别响,非常近》,那种歇斯底里、咄咄逼人的张扬的美式价值观,真令人厌烦 |
|
终于有机会看到186分钟的版本,拍摄/上映距离今天有近二十/十年了,一切都如此遥远。但很难不注意到片中和“Lisa”上床、辩论的同学“Paul”是Kieran Culkin,而饰演她母亲的是J.Smith-Cameron,若干年后两人又成了“Gerri”和“Roman”;真的太巧了。将城市所经历的重大创伤与成长中的阵痛编织成一个相当复杂的故事,里面几乎每个人都在争吵并且有所不安;人物性格的完成也在屡次争吵以及偶尔闪现的歌剧中一点点被推进(尽管还是太长了),到最后真正完成让人长舒口气,又开始回忆起这起事件所有的发散。而它也莫名让人念起五年前的《金翅雀》,也很长、并且同样口碑分歧票房滑落却又相当华丽。 |
|
真是长啊...此片也算是众星云集了...很典型的高中女生形象,觉得自己无比正确,觉得其他人都不理解她,都是错的,自以为是,自我为中心,偏执神经质,真的是那个年纪很多人的写照,包括我自己,但是还是得说女主实在太招人烦了PS.在女主角开始悔恨前,节奏还很适应,后面可能因为剪辑得关系,好不连贯 |
|
無論多長的篇幅都無法講述成長所失落的,所以作為一個已經告別青春期的人再來對年少的理想與良知播撒無奈和淚水就真的只有高高在上的做作了。你們的野心爲什麽都那麼大,爲什麽你們覺得自己擁有莫大的才華。可悲的人不分地域國家,掩耳盜鈴是何其愉悅呀。 |
|
所有女人都处于一种狂躁、对抗、混乱的敌对情绪中,每个女人都见不惯别人,每个女人都自以为是和让人讨厌,两个半小时就是女人烦躁的骂骂咧咧和吵吵嚷嚷,撑完真不容易。。shit!还好还有个温和而可爱的matt damon露了几个脸 |
|
成人世界好可怕啊,真不愿意长大的女孩也得面对啊 |
|
我就说马特戴蒙怎么那么年轻可口嘛~原来是六年前的片子了。。。还以为《我家买了动物园》以后大叔逆生长了。。。p.s.我还是一如既往的讨厌牙缝女,六年前的自以为是和傻逼延续到现在的真爱如血 |
|
看完后一定要冷静的思考,千万不要被那恶心让人想抽她的女主角给激怒,凭心而论其实这部片子还是挺不错的,我喜欢它的各种荒唐和尴尬,在现在的这个社会就是如此,你凭什么认为这是对的,凭什么如此自以为是,还把自己如此戏剧化,ANNA的表演很出色,把心志不成熟演绎的非常到位,那些大角就不用说了! |
|
从延长版里可以明显看出,《玛格丽特》的核心动机是戏剧和歌剧,它们规则的叙事模式对于青春期的女主角而言是值得向往的,毕竟它们都围绕着一个主人公,似乎一切都要对他而言有着身份创造的功能。但女主角所面临的世界经历过了911,每个成年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面对失去,也都明白这是一个叫天天不应的时代。这其中的摩擦正是电影的主题。 |
|
中二少女破灭记。另外这已经是我第三次看到安娜帕奎因的角色和男老师搞起来了。。。 |
|
好多熟脸,12年看05年拍成的片里帕奎因小姐演17岁高中生的感觉有点微妙。 |
|
牙缝妹还带着《True Blood》里的性子,看烦了都。 |
|
花季女子的烦恼,第一次接触成人社会的利益关系,这是年轻人的精神世界与成年人物质世界的冲撞 |
|
没有GG中戏剧化的浮华,这里的纽约上东区充斥着残酷、尖锐、冷漠和现实。Lisa绝对不是讨人喜欢的那种女孩,可是这不能掩盖她试图以理想主义的方式让错误得到弥补的努力和诚意,虽然结局是种种破灭。这几乎是与成人世界接轨的必然结果,比那些对青春虚伪的怀旧或矫情的唏嘘来得更珍贵真实。三星半。 |
|
好喜欢结尾。Lisa在片里第一次和妈妈拥抱的时候只是个染了血受了惊的小孩子,最后一次时已经是个残破幻灭过的成人。言语和真相一样毫无用处,最好还是在沉默和浑噩里流泪相爱。太喜欢这片里的JSC了呜呜呜呜好年轻好辣,然后Anna Paquin在马特达蒙等等男星之中偏偏操了Kieran Culkin这事越想越好笑,更好笑的是Kieran又演了个性功能障碍的批死屑,救命。 |
|
150分钟的故事越看越心烦,一边以目睹车祸的女高中生为捍卫公道引出社会的多面性,一边则通过家庭、校园观察女高中生成长,每场戏都设计了很冗长的台词,导演想说的很多,但主线很混乱,总看不到重点,倒更像电视剧,安娜·帕奎因演高中生年龄是大了些。 |
|
评分这么低,大概是大部分人都很讨厌这个自以为是的女中学生,可是,这不正因为电影很成功地描述了我们的自以为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