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dd Wes Movie、失重感、童真味、伪记录、美洲鲨、红线帽队服、嗜好房间剖面、Songs by David Bowie ♫Life on mars |
|
几部片子看下来,首先是N多的冷幽默。尤其是比尔墨菲,两人也快黄金搭档了。大量经典音乐的引用。情节相对松散。关注亲情友情。不过他的片大多四星水准,不好不坏的。 |
|
安德森式的【老人与海】,永远与困厄、与失意、与危机斗争;Bill Murray 简直是招牌;12岁是我喜爱的年龄。 |
|
不知是影片节奏有问题还是自己的状态出了问题,就是感觉整部看下来都不知道到底讲了些什么,尽管小包袱还是一如既往地密集;鲍爷的原唱和翻唱都用得很赞;配乐果然还是Mark Mothersbaugh做的啊,这次太Devo了暴露身份了哈哈~ |
|
哈哈!哈哈!时不时蹦出来的冷幽默!但感觉剧情方面有点像《狐狸爸爸》: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少年爱情,各色人物,营救计划,放弃复仇,善用炸药。 |
|
还是具有韦斯·安德森独特气质的作者电影,一如他所有电影一样在连续不断的冷幽默中探讨着亲情与爱情,可这部的结构实在是太散碎了,看得人犯闷;不过那水中探险的定格动画在这本来就荒诞的片子里看着还真协调,一看字幕这部分是亨利·塞利克负责制作的,哈。 |
|
不是最好的韦斯•安德森,却是最韦斯•安德森的韦斯•安德森,那些他常用的技俩这里面都有了,时隔一年后终于下决心补完了他的最后一部作品,可以说是怀念中伴着遗憾了。总有人给韦斯标喜剧的标签,可他的作品里却常常有一种孩童般的忧伤,你会因为这些忧伤过于轻飘飘而忽视它们么?其实这种轻快掩藏的是另一种沉重吧。无论多么成熟,我们或许都没法真正理解自己,迷茫着、磕磕绊绊着,我们终究都是个孩子。 |
|
爱极了那个半剖面的船,有桑拿室、图书馆、剪辑室、引擎室、厨房、客厅、潜望厅,就如同一个浓缩的人生一般。依旧是安德森那股子怪里怪气、笑又笑不出声、哭又哭不出来的微妙气氛,但是越看越爱。大抵很多时候的心情以及生活就是如此吧! |
|
二看韦斯.安德森,应该用“怪鸡”来形容他的风格,想象力很天马行空。史蒂夫第二次拍海洋电影是为了给同僚复仇,但却失去了儿子。当他再见到那条虎鲨时,才被它的美丽与壮观折服,意识到这样的冒险循环无疑是徒劳无终。把布兰切特塑造成一个寡妇兼孕妇也是一种对父子心理创伤弥补的调和剂。 |
|
复仇追凶,团队冒险,父子齐心,三角恋情……本来都是好莱坞主流类型之俗套标配,却因别致选材而讲出了新鲜感觉。只不过,韦斯安德森的疏离温讽怪诞等个人特色与上述元素内核所必须承载的情绪之间的落差过大,以至于这些新鲜感觉落在牵强违和的部分明显大于深化丰富。有评论甚至认为,安德森的风格“已从时尚变为了僵硬的矫饰主义”。另,被绑架的谢顶大叔就是哈洛与幕德中的男孩。 |
|
父子关系一直是韦斯·安德森电影中十分重要的一环,《穿越大吉岭》中三个孩子认为“父亲如高墙般隔绝了他们”,本片亦有亲&伪父子的双重关系。
但无论如何,看他的电影时永远是最放松的,你不需要考虑剧情走向、深层内核,不需要懂茨威格的昨日世界、日本政治隐喻,油画质感+天才时刻才是最迷人的。 |
|
画面很清新,但是故事比较一般。想不到威廉达福也可以卖萌 |
|
连威廉达福都卖着命演如此低智商的角色,就知道维斯安德森的魅力有多大了。他的片子都跟童话一样,单纯的角色,冷幽默的台词,最关键的是绚丽多彩的颜色!(这还是他投资最大的一部片呢,大概是因为那些枪战⋯)最后大家一起坐在潜艇里看鲸鱼真是暖暖的。原声大赞! |
|
維斯安德森式的脫力喜劇這次有點讓人犯困,敘述風格稍顯鬆散隨意,整個故事情節似乎有些自況的表達,人物的個性和辨識度不是很強,總體來說像隨手塗鴉的漫畫的3D版。能捕捉到其中的特色冷幽默,別具一格的治癒系,但作為劇情片是遜色了點。 |
|
好棒,Wes Anderson这部满足了幻想/设计/情怀的各种指标,我觉得是比较上乘的一部。船里的一个个小舱太赞,三条腿的狗,大蟒蛇,还有那条神奇的大鲨鱼,意象满分。 |
|
3.5 如果大银幕观影也许会甘心给四星。wes的片分可爱有趣而已/不只可爱有趣,做到前者就已经秒杀大部分电影了。 |
|
每一个镜头都美到让你忍不住大叫,尤其电影创造出的海底景象和各种生物,Bill Murray 的表演也让人着迷,中间不断有非常聪明巧妙的对话,可我还是喜欢不上来。过于形式和风格化后故事本身就显得弱了,人物也变得扁平。 |
|
充满梦想与爱的故事,比尔默瑞不堪寂寞,又来此片中和儿子抢妹子。深刻探讨父子关系,不过剧情有点散,看着难免闷。大爱中间以及片尾那两段半剖面的船,好有感。还能在片中看到为数不多的枪战,不过对我而言还是一般般。三星。 |
|
好看的喜剧不一定就是让你笑得掀天花板的那种。那只弹吉它唱歌的黑人小哥,好想把他装到笼子里吊起来养在家里噢。 |
|
剧情比较平缓,但仍然是典型的韦斯•安德森电影,画面很美,音乐很好,童心很张扬,梦幻很迷人。 |
|
前好于后 要素混搭 抽插组合排列 中间一度散漫 全片还是冗杂 好在船舱戏里内置环境太精致了 幻想赋予实体好评 |
|
很喜欢海海人生这个名字。韦斯安德森的电影,不能称极好又总是不坏,艳丽颜色神奇人生,冷幽默的细节和有风情的音乐,因为演员面孔总是熟悉,就像看到了老朋友,很亲切。比尔默瑞最后想哭的样子还是让我微微动心了。 |
|
黄色的潜水艇不能叫杰奎琳号的原因是“她不是真的爱我”//这种电影只有他来拍才会这么有趣可爱//wa的电影总是在证明他拥有非常奇怪的点 以及无论什么气质的演员到了这里都会被wa疯狂同化(不成功的话也就再多点奇怪而已//我会认为他更适合使用动画或是启用儿童演员 成年演员和奇妙故事结合带来那种过家家的感觉在大酒店里达到巅峰//还有mgg |
|
好可爱哇·····最爱一家人各各是怪咖的故事了·················· |
|
现在想想几十年来风格如一、永远在拍同一类片的似乎也只有韦斯·安德森了,连演员都没怎么换,长情之人果然都有一颗赤子之心。红色水手帽,黄色潜水艇,船员就像大家庭,那只色彩斑斓的虎鲨可爱极了! |
|
这是一帮有梦想和有爱的人呀。韦斯安德森无疑是个手工制品爱好者,能把少年(11岁半)的爱好保持到现在。影片漫画式的不靠谱气质下描述的是中年危机和父子关系,这种中产阶级式的主题被呈现为有点间离式的电影化方式——造梦,某种程度上这才是极致和作者气质。 |
|
7.6分 没看出到底是在说什么,感觉有些无厘头。喜欢这种剪接和画面。 |
|
watched at Dunedin backpackers hostel with someone who like sigur ros and had been to their concert :) |
|
镜头在船舱各个房间外平移,不过这时还没到横平竖直的苛刻程度,也经常手持。仍旧是一次煞有介事的冒险,饱和的红黄色和暖融融的色调。父子俩爱上同一个孕妇,即便失去生命也不温不火。最后所有人坐在游戏机般的捕鱼舱内看周身通亮的虎鲨。 |
|
这就是韦斯安德森式的电影。完美的OST、长镜头、梦想家和无厘头的中产阶级危机一样不少,可奇怪的是只有他才能拍的这么好。 |
|
父子寻鲨记。开始有段船中隔间介绍的长镜头(之后1h18m45s还有一段1分多钟隔间长镜头)跟之后《穿越大吉岭》中百态人生列车隔间蒙太奇如出一辙,当然,还有一贯的家族(族)主题。巴西音乐家(那个拿吉它的黑人)Seu Jorge唱了葡萄牙语版life on mars以及其它David Bowie葡萄牙片。 |
|
韦生早就预见了《菲利普船长》 |
|
荒诞的故事真切的情愫。真心闷但越到后面越能品出味道。葡语cover的大卫鲍伊的歌动人极了。 |
|
间隔时间一长,愈发有重看木更津的感觉。这俩真应该搞一次。 |
|
啊,读《追忆似水年华》的布兰切特。 |
|
一種罕見的賣萌 这就是部讲暧昧的电影 每两个主角间都有些朦胧的敌意和爱意 |
|
菲利普船长要是Wes Anderson来拍该就会是本片60到65分钟那样。精致但对于我略违和,笑不出也哭不出。临近结尾时,忽然觉得这父子关系其实很动人,加一星,音乐依旧大赞 |
|
一般,看多了导演的趣味就出来了,印度人,水族馆,父子关系。
|
|
Queer but marvalous. I love the whole cast especially Cate! |
|
这个电影太嗲了! |
|
Wes uses very good soundtracks; it was 2004 and they were so young. |
|
然而……aquatic life makes him shoot blanks |
|
幽默:冷的,语言上的。名角儿不少,成名前的波拉特= =,女王扮丑真的很不适应……场景和道具上很夸张…配合着配乐整体呈现出很独特的效果…拍摄纪录片很伟大。像赫尔佐格们致敬 |
|
短短两天,看了两部凯特的片子,我是有多爱她啊……应了一同学说的话,她果然老的快 |
|
特别喜欢“海海人生”整个译名,听起来就是海一样的蓝色。红帽子蓝衣服的这群人太可爱了,在潜艇里挤成一团awwwww... 豹纹鲨鱼就像狐狸爸爸里的狼一样,如此浪漫又充满奇迹的意象。 |
|
韦斯·安德森电影里这种幽默又很有哲理还很怪怪的调子越来越喜欢,情节松散一些,不过就像一本漫画,透过中年男人的事业危机讲婚姻、亲情和爱情,一艘精巧设计的海船俨然是人生的浓缩,尤其是海船剖面,独特的运镜看着很有爱,还有几个鲜明的角色和奇妙的气氛,配乐很出彩。 |
|
韦斯安德森钟爱的海上冒险题材,故事情节编排得荒诞不经、散乱无章,寻找鲨鱼只是麦格芬,旅途中遭遇的海盗绑架和小岛营救是邪典味道的佐料,主要还是展现这个了不起的行业里的人物。只不过在他的电影里,这些探险家、科学家就自然而然打上了韦式标签,童心未泯、内心敏感、举止奇特。他们言行不一的小毛病是典型的韦式幽默,两个大男人竞争一个女人的幼稚情节,也让人联想起《青春年少》,“12岁是我喜爱的年龄”。比尔默瑞冷面笑匠的迷人本色,独一无二。韦斯安德森把摄影机的推拉摇移升降玩得淋漓尽致,特别是介绍轮船的结构、表现各个舱室和甲板上的人物行为,固执地只用一个镜头完成。用停格动画和模型来拍摄水下特效。请到索豪黑用葡萄牙语把David Bowie唱了个够。 |
|
黄色潜水艇·红色毛线帽·蓝绿色制服...la la la!~~ 。o 0 |
|
比尔·莫瑞、欧文·威尔逊、凯特·布兰切特等主演的喜剧片,冷冷地恶搞,挺有趣的,嘻嘻~~喜欢比尔·莫瑞! |
|
其实这部没有传说的那么差啊,汗,虽然韦斯·安德森每次都是这样换汤不换药的,但是我觉得要比今年改到火车上的穿越大吉岭要更耐看一点,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