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也是北京。” 从人物故事到素材运用都非常实在,没有激化矛盾的地方,难怪得到这么多官媒的支持。让事实如事实,坦言最实在的生活问题,没有情绪化偏激。不过感觉拍小孩子太多,是愁下一代的意思吗?对于问题本身仅仅是展现,缺少另一方的陈述,掣肘感。未完待续。 |
|
感觉导演其实完全不关心里面这些人的生活,单纯就是出于居高临下的好奇心拍的 |
|
挥之不去的,除了在首都另一个脏乱差之面苦苦求生的人群,还有「河南信阳」这个另一层共和国历史之烙印在故事的潜流中,「求生」或者寻找一个比原来更好的生活,一直都是中国人卑微的理想,最终故事的主人公回到了荒凉败落的家乡,这也是大多数中国人的结局。 |
|
北京好还是老家好?呵呵。 |
|
题材蛮好的,但是没放开手脚~ |
|
还是少了一些批判 |
|
只记录,不说话 |
|
华语纪录片节给了老师一些免费的赠票,于是想着既然免费就去看看。感觉像是一部新闻纪实。香港太空馆的椅子直接间隔太小了,腿伸不直,两部纪录片一起展播累坏了观众。 |
|
浮光掠影,蜻蜓点水。 |
|
高高的帝都,废城下,北京的天空,河南的娃。 |
|
CNEX出品的纪录片,保持着一贯的水准和人文精神,推荐。 |
|
俩小姑娘挺逗。河南人在北京。 |
|
欢乐 愁苦 城郊 打工 即使只是公式化走过场,也觉得亲切 |
|
慢拍学《吾土》《大路朝天》,快拍学《拆·迁》《架子工》,但这片问题和片子里的废品一样多,没治。 |
|
家乡他乡无吾乡。 |
|
【CNEX&凹凸镜放映】选题很好。关注到北京北五环外、距鸟巢只有数公里的大片废品回收城区。三万河南人在此收卖废品,吞吐着城市巨兽生产的垃圾。这里当然也是另一个真实存在的北京。而这片区域也终将和北京其他外来打工者聚集地一样迎来拆迁、驱逐的命运。偶然还捕捉到小孩骂人顺口溜的有趣桥段。然而素材量和剪辑短板很明显,既无法完成每组拍摄对象的线索,也不能完整记录“废城”人逐渐搬走的经过。与相关部门的扯皮仅限于“来水来电”。草率收尾,十分遗憾。两星半 |
|
拍得挺好的,结尾很妙,祖先坟头上的灯火,是脆弱的希望。 |
|
拍得实属一般,但利维坦与民争利,让升斗小民无立锥之地的描述,已属难得。 |
|
“老家好还是北京好?” |
|
浮于表面,胜在题材 |
|
人之初性本善,你妈洗澡我偷看 |
|
农村中产的现实生活。 |
|
那是一种被拉回童年的体验,农民工子弟学校、废品堆、狭小拥挤的房间,那真是的只是生存着。不同的地儿即使有着十年的距离依旧没多大变化。感觉素材不够,撑不起来。 |
|
电影的主题不是太明确,也不够深入。纪录片难拍,特别对象是一个熟人群体,想要进入他们的世界很难。小孩子的视角对于我来说是最看重的,她们对于家的理解,对于北京的理解,对于家乡的理解,都是模糊的。住宅区的集体搬迁,不论是对个体还是群体都是有害无利的。但这样的群体存在到底是不是有意义呢? |
|
好俏皮啊。是我喜欢的那种傻了吧唧的镜头画面! |
|
去过这个地方,从来广营龙德广场的小马路进去,都是土路,现在不知道哪里怎样了? |
|
对拍摄对象缺乏基本的了解,包装素材追求视觉和故事性——CNEX 作为制片和发行方,其运作方式(选题,海外展映,学术机构版权)本质还是商业性的,作品没有很强的个人表达诉求,没有独立纪录片特有的、毁誉参半的尖锐视角和不妥协的立场。如此而言,作品不惜冲淡主题底色来追求所谓诗意也就说得通了。 |
|
镜头对准熟悉地域的陌生地点,熟悉职业的陌生人群,是很有社会意义的一件事。但片子本身存在一定问题,条理不清,节奏不对,人物和事件探析不够,仅仅是表面的镜头记录,缺乏深度和沉重。 |
|
拍了点鸡毛蒜皮的人和事就把片名叫《废城记》,这城废在哪里了?导演你说! |
|
缺乏一个明确的主题,简单描述了废品厂的一段时光,张力不足。北京需要废品厂,但是废品厂却无处生存。光鲜亮丽的是北京,荒芜破败的也是北京。 |
|
2.5。宏观没讲清楚,跟的人也缺少连续性和深入性 |
|
意外地好看,原本以为只是普通的记录底层的无能为力,但开宝马的老板,一样无能为力。“你觉得北京怎么样,这里就是北京”。以及第二个出场的女老板看着像李雪琴… |
|
别的不说,谁会希望自己的孩子会是那些相由心生性格乖张的孩子的同学?作为一部纪录片来说,不评价永远是对的,强势未必恶,弱势未必善,见的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
|
缺魂。 |
|
音乐选的好。内容还是单薄,很多参与方的声音没有捕捉到。 |
|
相隔两年的拍摄,也是给个赞 |
|
惊现同款方言。挺有质感的,可惜拍摄者介入太多,大女儿一句都没问到,何故? |
|
北京垃圾行业 |
|
没有归属感的一批人 作为北京人对外地人有种难以言说的感觉 |
|
20.10.25 片子选取的繁华北京里的废旧品城中村很有意思,人物有市场主管、里面两个有孩子的家庭。孩子这个角度倒是很好,不过整体烈度不够,没有surprise和冲突。差点意思。导演想表达的竟然是家庭?扣一星 |
|
感觉差点意思,浅浅的 |
|
感觉这个电影确实就是那种,有主要内容,但缺少中心思想。导演到底想说什么呢?还是拍着拍着就走神了?片子中的小朋友们都非常可爱,要不然真的让人看不下去了 |
|
老家好还是北京好,她们还知道老家是什么…… |
|
毫无想法的纪录片…… |
|
在亲情方面,切入点较好,其他的一般般。 |
|
有关东小口外地打工者的故事,题材非常好,很有人文情怀,但拍摄技巧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之处,讲故事的线索也不太清晰 |
|
典型的靠着题材争奇斗艳的国产纪录片,但是北京的冬天真是美丑最分明的季节。 |
|
还不够格用废城来命名。 |
|
他们陪伴着中心城市的兴起,却无份享受繁华 |
|
一般吧,上中下三层感觉没有理出那么强烈的对比,所以感受不到导演所想表现的震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