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私人制造反电影,努力在这个荒芜茫乱的世界里攫取意象,终究成空。不推荐。 |
|
t7aa096a47 |
|
光怪陆离的花园里我看到了贾曼无处不在的现实焦灼,支离破碎的画面并不影响意向的表达。可能因为贾曼自己擅长多种艺术体裁的原因吧,他之后所有其他导演的“实验电影”都给我一种野路子的感觉... |
|
7。海边搞基真是太浪漫了 |
|
全片5、6分钟的台词,没有翻译,却吸引我一直看完了。抽象的影像,前卫的镜头,真的如艺术品般光彩夺目。 |
|
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叙·阿多尼斯 |
|
光怪陆离,孤绝游魂的悲吟。大海、石头(如你自认无罪)、花朵、火把(革命)。浴缸中拥吻的两个男子,苛刻的世界就是不许以他们安宁。钉尖上的石头和洞穿过的手掌。最后的晚餐空抚杯沿(茹血)。被镜头围攻的玛利亚,被女人撕扯的异装癖,被吊的飞车党犹大,推销信用卡。后置影像背景。同志权益广告。 |
|
Déjà vu的诗性影像之流动!酷儿弥赛亚逡巡于霓虹斑驳的时间回廊,花园是我们业已失去的天堂。 |
|
贾曼的诗电影,拼贴,跳跃,反叙事,相似的意象与画面不断复现,既破碎杂糅又不乏连贯的音乐,手持超8与各色滤镜。核心内容还是一对男同相爱、结合与蒙受迫害的历程——受禁锢、被侮辱取笑、遭鞭笞至死,他们也被等同于耶稣,手掌的创伤既似圣痕,又与艾滋病导致的皮肤溃烂相似。对基督教典故的戏仿/重现贯穿全片(三博士、斯文顿演的圣母、12门徒聚餐、耶稣受难与抹大拉的玛利亚)。又见贾曼式的古今并置、时空混搭:手举的烟花、旷野高压线、多彩霓虹、幻变的背景屏幕、废弃汽车。黑衣蒙面、穷追不舍的狗仔队。打破第四面墙的手挡阻挠拍摄。荒漠岩堆中的浴缸,海岸浅滩上的白床(想及[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手指顺高脚酒杯边沿游走的仪式,棉絮乱飞的枕头战。浪涛,红日,游云,火焰。点燃糖纸望其飞升下落,最后,我蓦然有沧海桑田感。(8.5/10) |
|
非常雄壮的史诗。 |
|
第2000部標記。@Metrograph. Introduction by Tilda Swinton. "Derek is here." |
|
臆像。呓语。 |
|
片子灰常像Nico的《evening of light》MV |
|
对加曼的喜欢是一阵一阵的。 |
|
“早晚,我们所经受的事业必将湮没无闻。
甚至连我们的名字也将被人遗忘。
我们的生命将如云彩一样飘过。
将如烈日之下的
雾一样地消散。
经我们在世的时光,如同流动之影。
大限之日。在所难逃。”——《现代自然》 |
|
被冰霜覆蓋的那一代人 人也不是人 上帝也不是上帝 |
|
too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
|
前阵子去了电影拍摄地的那片海滩和那座海边小屋,屋子还是电影中的装饰,现在有了维护资金有了主理人,他还会在ins上发照片;冬天海滩风大,海浪层叠,吹得我手指发麻,头都要裂开了,远处还有那两座核电站,地貌是黑土和荒芜的植被,一瞬间我以为在美国西部,就在无人的海滩上我想奔跑我想长久地坐下来,我拍了很多照片,天上乌云飘过下了阵雨又放晴了,那个地方我一下了车就觉得是电影中的,即便曾经不是未来也会是,然后享受了无人注目的快乐,就像电影和人飘进历史中 |
|
12/11/10 让烈火烧尽一切腐朽严苛的世俗。Tilda女王,让善人得以在天堂重聚,让我们来鼓掌。 |
|
贾曼的幻像是自由且悲悯的。 |
|
什么样的戏什么样的角色Tilda Swinton都能驾轻就熟,她不仅仅是个演员了。 |
|
一路开小差。。 |
|
I offer a journey without direction, uncertainty and no sweet conclusion. When the light faded, i went 2 search 4 myself. There r many paths, and many destinations.
|
|
好久前看的,当时看不懂,但不准备再看一次了 |
|
性爱如海,归于花园;孤绝游魂,意向漫游。 |
|
这是一个梦境,这是一首诗,你跟着飞就可以了。(竟然有Tilda出演) |
|
是好片,但不喜欢 |
|
当日光隐没,我出门寻找自己。 |
|
红裙男子跪下来亲吻荷架者的脚背;烧糖纸 |
|
各种意象与同性爱情、历史压迫践踏的写照与杂糅。两位男主塑造的男性伴侣形象安静祥和,与外界的喧闹邪恶形成非常鲜明的对比。 |
|
90年代还有胶原蛋白满脸的女神 |
|
花园被粗暴地侵略,爱与生命受凌辱,人世嘈杂肮脏,愤怒已无以言表。最后,受难的人们,燃尽、飞升、鼓掌。 |
|
可能归类为视频艺术更好些。 |
|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films I've watched. 也是一种对mind space的完美营造与呈现,和Costa完全不同的风格。 |
|
补添加 |
|
Guy Maddin比他屌,可惜那厮主题小。 |
|
那么多长评短评也都说不出个什么东西来。 |
|
非常意象化的表达,电影的片段相对有些零碎和分散,只能从部分镜头中窥到不完整的主题与故事。但当将电影与贾曼导演的自身经历结合起来理解,整部电影也就不再那么空洞。“cold cold cold, we die so silently”,是控诉,亦是呐喊。 |
|
开头炫目~ |
|
@Metrograph. Tilda Swinton说她把这些用超级八摄制的电影看作是贾曼的home movies, 我倒觉得这部应该被归类为video art. 换言之: 根本不适合在电影院里放。 |
|
很纠结是不是要把它归到纪录片里。很有想象力,很多地方让我笑出声。可以是极度黑色幽默,也可以抒情唯美。Tilda Swinton(竟和我同天生日!)辨识度太高,当演员还要拔鸡毛不容易。 |
|
欢迎围观“我”的噩梦史 |
|
不喜欢这片子~ |
|
看了一半了 还没有完全理解 |
|
没字幕,念白又和宗教有关,有一段没听太懂。p.s.喜欢蜗牛的段落 |
|
荒芜中筑建花园,平和中应对纷乱,毁灭中换取大同。 |
|
德里克·贾曼导演的实验影片,没必要去探究什么,用心感受就好。手指在高脚杯的边缘轻轻画圈,像是最后的晚餐,却看不见任何的食物,只有聒噪的杂音缭绕在我们耳畔,经久不散。手持篝火赤身裸体的教徒围绕着沉睡者不停盘旋,宗教性的音乐缓缓响起,任由海浪冲击着肉身,却依旧不为所动,如同可怖的梦境在延续,惩戒彼此。海边的同性情侣在相互亲昵,短暂的欢愉过后,是被窥视的痛苦与折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残忍又无助。 |
|
柏林电影节致敬单元,德里克贾曼,融合运用了几乎全部的已出现过的电影类型元素,写了一手错综复杂无以复加的自我的爱之诗歌。 |
|
92.08 |
|
符号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