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ti电影真正体现的是他对世界的观察,看似有趣的人群,其实一直行走于法国社会之中,只不过没有人去发现和描绘。他对技术革新的跟进也是很有趣的地方,当然技术会带来好处(多功能餐车)也会带来麻烦(汽车会出故障出事故),有时候甚至没什么实际意义(人类登月)。而他做的是,就是悄悄记录下自己的观察。 |
|
开场,塔蒂以近乎纪录片的方式呈现车辆的生产线———钢铁被加压为车辆。但在《Trafic》这部现代性乐观主义的影片中,虽然人物喜剧动作有一种传染性与机械性,但公路并不是生产线的延伸,相反,通过车辆的故障以及乡村,官僚空间的捕获,公路成为了一个乌托邦式的交通游乐园,最终堆积,重塑人们的活动空间。正如同科塔萨尔《南方高速》,通过堵车形成的理想主义共同体,也是柯南伯格-巴拉德的反面。
某种意义上,他们的确成功地展出了Altra新款多功能露营车辆的有用性,只是被错置于阿姆斯特丹的国际展会之外。
《Trafic》从剧情上看,是公路喜剧的雏形,但不如同他90年代的好莱坞亲戚,于洛先生从来不依赖文本,而是嘲讽文本,在连环车祸的十字路口,以及废弃车辆的填埋场——现代性的B面——中,没有什么是一等重要的。 |
|
雅克·塔蒂是一位诗人。他能将工业的噪杂声响,神奇的转化为独特的音乐。我不认为这是在嘲讽,仿佛他已经乐在其中。 |
|
巴斯特·基顿可以轻松脱离主线,表现他如何设计复杂的设置和制定聪明的计划克服路上障碍,但是,于洛先生很少表现他对物质世界的迷恋。前者关注的是探索和实验电影的形式,对道具并无多大热情,而雅克·塔蒂对场景道具的热情本身也能算是电影其目的之一。塔蒂对小玩意的荒唐想象,加上于洛先生的胆怯,这一切都让人忍俊不禁。 |
|
【北京电影节展映】并未觉得多么幽默好笑,更似江郎才尽,极尽搞笑之能事,然回天乏术。野营车设计比较有才。车辆司机蒙太奇剪辑很有意味。(观影侧记:中途正昏昏欲睡,却被影厅内一笑点奇低的奇葩女子笑声所惊扰。该女子几乎每个画面必夸张大笑,一直到电影结束。惹得众人纷纷侧目)两星半 |
|
还行吧,节奏依然烂烂的,镜头也不算有感觉,如果没有那些笑料真的没法看。 塔蒂有搞喜剧的创造力联想力,有点当代艺术家的感觉。但是拍电影似乎不只靠这些。只有游戏时间最全面,最厉害。形形色色的车和里面的人,挺好玩的。 |
|
8.2;雨伞扔到车里,烟斗很少叼起,喜剧时刻大多留给了随机闯入的群众。你说老塔蒂不好笑了,我说世界变化快得连辛酸也散落在公路上给车流压碎 |
|
常态中的异态,失序中的秩序者。利用突发事件和意外串通叙事线,塔蒂延续了动作喜剧传统,人物动作变为物的动作,机械时代人对物的操控喜剧也跟时代变化,把物拟人化形成公路上的失序协奏曲,车祸一场和结尾雨刮器一场尤其精彩。铺垫笑点,把动作重复三次以上把笑点最大化,车祸后的鸟叫声立马形成回环呼应。结合几年前看过的几部,塔蒂有超时代的审美和想法,露营车的巧思设计、女性的太空感服装等。音乐也是混乱中自有节奏,最后的无源转有源也极巧妙。在全世界工业化机器化的时代,城市和人的失序反而是最认真最傻气的于洛独行其道。 |
|
构图色彩各种美…一边是靓丽新车,一边是工业垃圾…赠送塑像的加油站,抠鼻子的一百种方法是偷拍的吧哈哈,撞车那段怎么拍的,雨刮器也这么会演,雨伞终于派上用场啦...野营车在警局完成了展示,又在修理厂投入使用,话说这辆野营车真不错诶 |
|
对比起玩乐时间和我的舅舅,塔蒂这部电影看起来是如此的平庸。少了很多灵光乍现的点子,剧情也变得特别寡淡和无聊。 |
|
4.5。很精彩,设计露营车的奇思妙想会让我想到巴斯特.基顿。公路喜剧,状况百出的参展之旅,一路上看似时间紧迫却又时常漫不经心,美丽的女公关一边为赶着去车展焦头烂额,一边却又有闲心撩汉和野餐。本片中于洛不再是主角,主角应该是汽车,车展上的各种新车、路上的行车、废弃车厂堆里如山的废车,影片的现代性意味便从这些对比画面中凸显出来。汽车本是为了方便人而发明出来,结果汽车似乎逐渐成了人的牢笼,宛如钢铁巨兽,挤压了人的行走道路。
黄蓝配色的野餐车→暗色调且色彩单一的参展新车、于洛等人在修车厂的野餐→车展里人头攒动、结尾下雨天于洛和女公关冒雨行走→马路上刮起雨刷的汽车,这些对比能让你感受到塔蒂对于人情味的眷恋。 |
|
依然是生活中的有趣,不过这回终于有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有些以往的精彩却丢失了,群戏,制度化的暗示,小讽刺都少了很多,有点失望 |
|
大笨蛋于洛的终篇,雅克塔蒂拎了一辈子的大长伞终于终于在结尾排上了用场。相较他的其他电影,这部喜剧成份更明显,也更刻意,不过我还是被逗得哈哈大笑。无字幕,也无需字幕。 |
|
70年代欧洲车展,车型都比较小巧。法国人好像目的性没有那么强,走到哪儿算哪儿,什么是天大的事儿?不知道。 |
|
这是一部「公路片」😆行走途中的经历、导致同行人的关系变化、最终引导角色成长。开头工业劳动流程与工人阶级劳动样貌的刻画,以及这种刻画所用的灰色调和考里斯马基美学十分相似。开头的公路修车内容还是常规喜剧,进入中后程时,工业城市的麻烦与乡间生活的美好对照愈发明显,风风火火、咄咄逼人的美国女公关也逐渐享受并归顺于这种静谧,乃至最终在雨中素面朝天撑伞漫步。工业禁锢人,却又发明出度假的概念「解放」人。 |
|
雅克·塔蒂第四部以笨伯于洛为主角的影片。这回于洛是一名汽车设计师,需要把他的新发明从巴黎开到阿姆斯特丹,去参加一个国际车展,结果途中状况不断:车没油了,被海关卡住,还遇到了车祸,最终赶到车展自然是晚了。塔蒂式的元素依旧清晰可辨,不过前作难以超越。塔蒂连车祸都拍得这么可爱。 |
|
于洛先生游车河,好喜欢最后一场雨中的镜头。今天中午跑步的时候在下雨,抬头看玻璃,就是最后一个镜头的感觉。 |
|
太难笑了,不过塔蒂一把年纪了演出还是比较拼 |
|
抠鼻子,打哈欠,连环撞,雨刷百态;迷失翻译秀怪车,攀墙吊挂毛毯狗,月球机修效率低,随波逐流撑破伞……于洛先生的随性生活有种不咸不淡的简单浪漫,挺好的 |
|
3.5.喜欢挖鼻孔、狗狗、雨刮、还有最后走车迷宫。上周我们出去玩,晚上下雨了,雨刮也是会”嗯-呀“的响,我侄子说”这个小朋友一直跟着我们“。 |
|
20210530重看,虽然中间一度还是觉得平淡稍显冗长,但整体观感升星,越看到后面越觉得真是妙。意外不断的旅途,语言个性都不通的旅伴(或是说汽车),机械嘈杂冰冷的工业社会背景下,终于没能逃过成为打工人的于洛先生,依然以他未曾改变的姿态超然行走其间。露营车没能赶上展示,却于郊外的两日悠闲中真正完成了使命兑现了价值,司机与修车工缓缓“太空行走”,实乃点睛全片。抓取的司机抠鼻状态、拟人的雨刮器、事故后所有人伸腰蹬腿好似终得解放,等等等等,妙笔无数,妙不可言。最后于洛先生终于又回归了闲人状态,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撑起伞,与一路上逐渐弥合反差的女同事挽手走进雨中,是塔蒂在这里温柔的落点。 |
|
江郎才尽;大多数艺术家只有一个主题。那么他宁可重复他的主题好了,可能又太认真。于洛先生呀。更像是一部作者形象像幽灵一样在其背后盘旋的纪录片 |
|
塔蒂对技术的兴趣拉起的是一条环绕在实用主义周围的线路——一条“无用”的路,这绝非封闭的讽刺,毕竟为了了解机器,我们要先创造属于自己的,所以这一次他不再只是一个旁观者。对塔蒂而言,没有用的东西产生意料之外的姿态,它以错位而改写空间,因此他得以轻快地串起一系列的辩证(工作与休闲、城市与自然),自然也顺势建立了场面调度的法则。 |
|
雖然沒有遊戲時間那般的規模浩大,但這相對小品的電影仍然展現了賈克大地將他的喜劇節奏和調度融入對現代生活的觀察,可以說後面這兩部更像是社會觀察的實驗作品。其中有一場戲中的車禍讓所有車聲嘎然而止,滿有味道的。 |
|
2023.3.24:从希区柯克的麦田到广告片,一切都灰飞烟灭了,像一次展览那样被拆除了。电吉他、合成器和架子鼓表现出世界的节奏,加油站赠送的雕像是不经意而短暂的信物,而电视另一端的登月是对语言的告别。《小宽宽》的杜蒙应是塔蒂再世,但仍然缺少这种美妙、唯物的雀跃。A- |
|
堵车戏比《周末》更接近《南方高速》!
塔蒂电影中的空间是排斥性的:它拒绝角色顺利地穿越。距离和被精准分割的空间成为角色前进的障碍,这在这部公路片中尤为明显——漫长的旅途本身就构成一种阻碍,更不用说机械—车辆—车厂/警局/展馆等大小空间的层层嵌套了。而那辆可爱的野营车(设计太天才了!)似乎象征一种安居的梦想,它在语言互不相通的交流中成为沟通的媒介,一个调皮又忧伤的落点。 |
|
逃离摩登都市之魔改汽车!确实40分钟过后开始变好看了(前面有些比较长的不太好笑的sequence,加油站发人头我还以为会有什么follow up但看起来只是一个错位梗/隐喻符号)一旦进入好看模式就停不下来的连珠炮梗,迷你房车太可爱,后面狗狗的笑话明明很蠢又笑傻我。。。结尾还很温情 |
|
塔蒂作品《于洛先生在车展》,哦不对,一直在前往车展的路上。观察范围缩小到汽车的方寸之间,从展示野营车的神奇多功能开始变有趣起来。即使没赶上车展,可仍然给观众展示了车的创新设计。堵车、路怒症、撞车连环事故、修理汽车、下雨天开启雨刷,又是从日常烦躁中发现出新的乐趣。 |
|
【资料馆塔蒂展5/6】3.5星,后半段稍显乏味,好在还有包袱和汽车蒙太奇。几个xxoo包袱反倒看着突兀。不大喜欢这部的美国女主,叽叽喳喳的音调听多了头疼。精妙的机器装置又一次让我想到了基顿 |
|
资料馆倒二部塔蒂,最后的于洛,延续人类世目睹之怪现状,呈现过去-自然/现代-工业/未来-太空的箭头指向,蓝色多瑙河开始演奏,真想知道库布里克和老塔对这部电影的看法,除了无比醒目的太空虚无指向,还想到费里尼与瓦尔达…声音营造登峰造极,连海报的字母都像是管乐器,色彩为其风格添彩,“人”在电影中闪耀。 |
|
7.3/10。①汽车设计师男主把新发明从巴黎带到阿姆斯特丹参加汽车展的路途中遇到了各种啼笑皆非的困难/意外。②关键词依然是对工业城市的调侃/讽刺。③摄影美术水平很高:冰冷、干净、现代,却也带着喜剧的鲜艳与温情。这也是影像的整体气质。④有各种(主要通过肢体动作与对音响的巧妙处理等来实现)轻微的幽默/笑点,整体水平≤7.3。 |
|
无情节的汽车画面,构图色彩都好美,能感受到雅克塔蒂对工业、机械的爱。后半段进入乡村后色彩突然很侯麦,但却过分无聊,甚至还有奇葩桥段:PR误以为自己的车子碾死了狗狗,居然还一屁股坐在了车上哭,生怕压得不彻底是吧… |
|
野营车的设计很有想法,只是不知耐用多长时间,工艺的精细很重要。加油站送头像、抠鼻子、撞车事故、警局里的折腾、雨中行人不止等桥段很有趣,雅克·塔蒂饰演的于洛沉默寡言,走路方式也不正常,既聪明又笨。这是一部喜剧,而且是一部有着很多奇思妙想的喜剧,不是我们看腻了的港产无厘头喜剧。 |
|
连在Play Time后看略失望,camper car, 挖鼻的路人,车祸和雨刷器还是有着Tati一贯的趣味。@Jacques Tati Retrospective NMS |
|
#资料馆留影##雅克.塔蒂主题展#开始没抱多大期待(拍交通意外还能拍出花来?),结果意外惊喜笑得屁颠屁颠,别人眼里无聊平凡的日常生活,Jacques Tati总能从中发掘出新奇和创意,比如在警察局示范越野车的一百种功能,比如几辆车在马路上碰在一起,结果车主们不是跳出来骂街骂娘,反而轻松地伸伸懒腰,活动一下筋骨,彼此互相问候然后找四散的零件……作为系列终章,Mr. Hulot在这一部里已经没有多少存在感,几乎没有对白和性格,淡化到如同影子一样了,着重描绘的是这次公路旅行过程中的种种意外趣事。Tati的世界里有着童话般的色彩,滑稽可笑的是这个世界而非电影本身,无论是Tati或者Mr. Hulot都不是装傻耍宝博观众一乐的“小丑”,他们不过是“大智若愚”的可爱笨拙,真诚的善良,而且心中童心未泯罢了。 |
|
能把一点不讨喜的题材拍成这般精巧有趣,只有雅克塔蒂做得到。空间和声音被他在电影里应用得淋漓尽致,单调的汽车在他富有色调的镜头里仿佛有了生命。完全无法想象有电影竟用这种拍大片的方式来拍摄城市里随处可见日常和小闹剧。总之,太喜欢了。 |
|
好欢乐 n国语言连续说的女公关 麻烦不断的货车 让人惊异的宿营车 最后雨中很温馨 |
|
難道沒有廠商想過把monsieur Hulot的旅行車研發上市么。那些老甲殼蟲老mini是多么生氣勃勃。 |
|
职业身份上的具体令于洛与现代工业社会有了进一步的相融,而非是前几部中的隔膜者。可有了具体爱好的他反倒更凸显一种孤独,结尾在已冷寂的场馆中,于洛自己参观,使得全片始终围绕前进的他透出无尽的悲凉。城市形态相比《玩乐时间》被简化为“流水线”形态的有机体,人被刻板的规划在了人工的道路上,这成为塔蒂所有电影中对资本社会隐喻最明显的一部。状况则变成了阻碍运转的问题,解决突发意外在故事模式外不断指向维持社会运作,一个公路模式的运用更凸显了机制。车才是主角,在全景内寻觅笑点的作者风格化身为有关车的状况情景展示,在主线空隙描绘了汽车的千千万万。乡下段落成为于洛系列中最诗意抒情的部分,几个镜头有着法国画的美感,舒缓下来的气氛另人无比沉醉,于洛伫立河边阳光照耀他时,他完全融入了环境,终于不再是城市内的闯入者了。 |
|
像看连续不断的四格漫画一般,充满生活情趣和细致观察的高级幽默。对都市机械化生活的调侃态度化解了疏离和恐惧,透出一股浓浓的人情味,充满对城里人生活处境的同情和自省。狗皮褂子和办公室两个段子最搞笑。导演对人声的处理很有意思,除了必要的交代之外,都故意让其淹没在背景声中。 |
|
4.75/5 Pure comedy genius and a fantastic farewell to Monsieur Hulot, one of the most charming and memorable comedy figures in French cinema. Tati, so beautifully blending his cinematic visions with breathless architectural designs, has expanded the possibilities of 'road movies' with Trafic! |
|
(6.5/10)于洛先生的戏份大减,原先那个由他带领我们与这个世界发生碰撞的任务分散给了诸多配角,别人的天赋还是差不少啊。最好的还是开篇空旷的阿姆斯特丹展厅那段。 |
|
阿姆斯特丹RAI真是40年不变啊 |
|
一如既往的烟斗和大长腿。只是皱纹斑白爬上他的大鼻子脸。革命性的声音喜剧。却又遵从着传统影像tragedy in close-ups; comedy in long takes的金科玉律。老年塔蒂的小幽小默以及对人类社会细致入微的观察表达是他区别于一般戏剧制作人的最大特点。诗意收尾。 |
|
21.05.30 1号厅
目前看过的几部塔蒂里最喜欢的一部。之前在假期里还在开一辆奇奇怪怪的小车的于洛成为了汽车设计师,设计出来的野餐车是真的非常实用的样子,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受到了应有的欢迎,也算是物超所值了😂
最喜欢橙车飞驰而过以后导致的交通事故,高速公路化身成舞台,每个演员从车上下来以后活动筋骨,在路边的树林里找寻丢失的汽车部件。这本来是应该看的很轻松的段落,却莫名想起来昨天发生在南京的那起恶性事件,突然百感交集…
塔蒂对于交通状况的观察也是很细致入微了,抠鼻子的蒙太奇真的是忍俊不禁😂,修车工和司机模仿月球登陆的慢动作在薄雾下反倒有点如梦似幻。被开除的于洛和总是咋呼的公关殊途同路,反观全片,一个足够内敛,一个足够外放,二者的喜剧效果进行叠加,的确是无敌的。 |
|
于洛说话了= = 各路行人在车里的各种姿态太有趣了 感觉于洛先生的地位有所削弱 喜剧表演的部分不像以前那么多了 依然是讽刺摩登生活的主题 力度却不那么强 甚至女主角一开始也是一位典型的追逐潮流的摩登妹子 少了室内冰冷灰暗的布景和机械麻木的演员们 缺了一点塔蒂的味道= = |
|
一个人要有多无聊才能看完这种琐碎拖沓无聊的伪谐片 |
|
在片尾的镜头中,汽车变成镜子,反射出道路的形状及能量。塔蒂的装置构成微妙的力场和光场,不断地弹射。 |
|
轻松地公路喜剧,有一天会不会带着你发明的交通工具上路流浪 |
|
相当复杂的动作喜剧设计,选择了非常典型也很大众的生活场景,个人觉得叙事仅次于《我的舅舅》,对塔蒂最后一部叙事长片《游行》更期待也更担心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