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年走亲戚的时节,看小津的电影挺合适,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些人物这些情节,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有很多,甚至不乏较之更具戏剧性更狗血更给力的…但只有小津,能将这种个体的孤独私欲与家庭的温暖可贵,同时完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太多的作品能较好地把握前者,却往往让后者流于煽情的虚假低廉 |
|
人物关系有点乱,支线有点多,但是明显看到小津的彩色片手熟了。后30分钟极好,笠智众和望月优子的酱油打得真破坏感觉…… |
|
特么的没有人讨厌小津的角色总是无时无刻的微笑吗? |
|
小津每拍过四次婚礼之后,就会去拍一次葬礼。这次轮到了酿酒屋的主人万兵卫。中村雁治郎的角色无论浮草还是小早川,都属于小津价值标杆笠智众的绝对相反,即使与那几位拿老板娘调笑的酒友大叔相比,也生生多出一个色胆。于师傅,或者命丧黄泉,或者戏班散伙,被小津剥夺了幸福结局——当然演绎的过程仍要维系在和缓温喜的调性内。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村雁治郎的两个角色都属于民间小企业主,而非小津电影传统男主通常所具有的那种大企业中高层主管的职业背景?影片结尾小早川家族酿酒作坊被大企业并购也被描绘成仿佛不幸中的万幸。这种“崇大”倾向是否为日本文化所独有?好莱坞等西方电影中,大企业往往是无良逐利、阴谋吞并、阻碍科技进步等资本原罪的代名词。(2017.03.02. ) |
|
子女婚嫁与长辈丧葬一样,都是旧家瓦解的仪式。以往小津电影的结尾,是嫁女后的孤独,而本片则多少有点出人意料地以嫁女为副线,将死亡这一最恒久的孤独以最恬然平静的方式,安放到剧情的终点。但《小早川家之秋》看到最后并无感伤,反而生出羡慕。下午还与孙子(其实是女儿)捉迷藏,晚上在久别重逢的情人身旁溘然而逝,也不担心儿女,也不牵挂家业,无忧无虑,兴尽人返。人生有这样的结尾,复何憾恨呢。烟消火灭,无非春秋代序。 |
|
看似无常,实际却一切皆已注定。小早川家之秋,三重含义,其一是寡妇秋子的相亲再嫁故事,其二是遇到旧爱的公公随性生活的暮年,其三是小早川家族产业面临夕阳,可能需要兼并。葬礼带来典型的、凝重的向下式收尾,再嫁成荒、人老离去、产业艰难。所有人扰扰纷纷一生的奔波,片尾火葬场升起的一缕青烟。 |
|
陈词滥调加各种雷-07/16/13@Film Forum |
|
8/10。看了小津3部作品,感觉人物刻画普遍不鲜明,景别始终保持在中景视距,善于用精美的空镜组合将日式家庭结构印在观众心中。故事千篇一律到烦躁的程度,这部还讲得稍乱,但不可否认,他是个手把手教你如何用文静端庄的构图、贴近真实的动作细节、恰如其分的机位设置和镜头长度化简朴为亲切的大师。 @2014-04-03 08:50:54 |
|
"依我看,她不是夸张的表情,而是用细微的动作自然表演强烈的喜怒哀乐的类型。换言之,她即使不大声呵斥,也能够表现出极度愤怒的感情。原节子这样的表演能够轻松展现细腻的感情。反而是有些被誉为“戏精”的演员,该怎么拿捏分量都要我一一说明,实在困扰。"小津安二郎如是说。 |
|
群像。so it is the end. 葬礼的配乐。Ryu叔这酱油打的- - |
|
編劇的教科書,空鏡頭已經無懈可擊到入禪的境界了(一般鏡頭的構圖也無可挑剔),結尾笠智眾亂入有點畫蛇添足,以及這部的配樂應該是小津作品裏面最糟糕的一部吧 |
|
构图和色彩都是看似不经意,然而却极具匠心,画面特别漂亮,可以想见在大银幕上得有多好看。虽以死亡结尾,家中各人的琐事也并未尘埃落定,但也跟小津其他很多片子一样,给人向往生活、感激琐碎之感。 |
|
8.8;那些空镜真是出神入化 |
|
小早川家之秋 The End of Summer |
|
1.小津安二郎的倒数第二部电影,又一带“秋”字的电影,亦是落脚点最沉重的(尽管前2/3段相当欢快)——父亲的溘然长逝标志着家庭之秋寒意蚀骨。2.鳏夫嫁女主题类似[晚春][秋刀鱼之味],只是本片中的父亲实在调皮精怪,与昔日初恋情人旧爱复燃后还会反跟踪耍赖赌气,表面上和孙子玩捉迷藏,暗地里却在同女儿耍躲猫猫。3.依旧是方正框式构图贯穿全片,部分场景纵深感强,还有小津钟情的后方斜45度低机位仰拍二人镜头(两人姿势动作也总要同步契合)。4.小津晚期彩色片的调配真是一绝,尽管室内设计与服装的主色总是棕褐茶等淡雅莫兰迪色,但不少画面中亦有鲜亮明丽的小色块点缀,一如茶碗、水壶、酒杯与灯笼。5.本片的转场空镜中常有人物走过后景,更添动态感。6.画廊管理者、酿酒屋老板与走马灯似的美国男友。7.笠智众与杉村春子打酱油。(8.5/10) |
|
过于复杂了,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不是小津典型的风格 |
|
讲究 |
|
我看的第一部小津安二郎作品。看的脑仁发紧。。。而且很焦躁。我觉得吧,就我目前这个境界,也就停留在打打杀杀噼里啪啦的层面上,实在看不下去这种电影。等俺长大明事理了对人生有诉求有感慨了,再回过头来细细品味吧。。。 |
|
父女三人的情事抉择,因父亲的生命之秋,在姐妹二人四组蹲身闲聊中一一了结,父亲的老如顽童,姐姐的淡定知足,妹妹的随心之选,均是小冿世事看透后的禅悟心照,底蕴则仍是平和之下的悲凉,感伤之外的豁达。 |
|
本来无一物 |
|
4星半。笠智眾在片中几乎是一闪而过。 |
|
1。唯一一部东宝拍摄电影,舞台设定转向关西,不少非小津作品的新演员,性暗示与喜剧性的融合,叙事线多重等原因,让本片在小津作品中显得极为特殊。2日本房屋成为游戏的空间。3关键人物衫村春子如《麦秋》般依然成为作品基调的转折点。4 新珠三千代和司叶子到底哪个更好看的终极纠结… |
|
头顶一方棉质毛巾,折扇不离手,顽皮的父亲其实是末尾笠智众口中的“年轻人”吧,“从不依靠别人,想做的事就一定要去做”,“临终之前肯定还有很多想做的事”。两次姐妹的谈话,一夏一秋。司叶子好美! |
|
B+/虽然没几个镜头但真的感觉原节子很定海神针…… |
|
8。比《早安》的色彩好许多 |
|
真是日本的奥黛丽赫本 |
|
即使是这样的家庭片 小津用蒙太奇设置故事小悬念 小高潮的手法还是很高明 |
|
这样调调的片子没有导演再能拍出来了 |
|
一个割裂+碎片化的小津让我突然看到小津作品中浓烈的结构感,如果说希胖是先有“image和关系”再造叙事,是否可以谈小津是先有架构再填情节,所以情节相似根本不是问题,就像希胖的作品里蹩脚的推理故事也不是重点一样。PS.正面镜头太多15-18世纪肖像画式的构图了,妥妥神性化 |
|
人到底还是要化为一缕青烟入云端。 |
|
地狱一丁目,三味弦之梦 |
|
7分 |
|
颇有些混乱怪异,尤其是结尾部分。 |
|
洋酒、可乐甚至洋人等舶来品象征着传统遭到冲击,开篇的巨幅霓虹灯伊始,就将视线引入小津镜下的战后新日本。在为数不多的彩色片里,本片也展现了小津俏皮的一面。父亲的猝死似乎就像是跟家人在玩捉迷藏。片尾也再次鼓励人们坚定信念,勇敢坚强地活下去。 |
|
从一开始大家似乎就在等待笠智众的出现,不负所望果然酱油般的一现了,一句感叹“不管有多少人死去,总会有新的生命取代他的位置”,晚年无奈和不被理解的小早川和小津是何等相似唏嘘。PS:1960年《秋日和》里司叶子还是原节子的女儿,1961年《小早川》里就已经成了原节子的妹妹。PPS:女神的微笑看着 |
|
死了就是死了。 |
|
中村鴈治郎大叔比在浮草中还让人喜欢 |
|
1. 散 2. 对话时候纯正面cut也太意识流了吧 |
|
人生无常,世事变迁,把握当今,筹谋明天。 |
|
好像我爺爺 |
|
老头子非常可乐 |
|
2015年秋看了《秋日和》,2016年秋看了《麦秋》,2021年秋总算是看了《小早川家之秋》。→ 2017年忘记观影,后来才因自己的文字记录而想起,一拖再拖,如今终于观影了:以谈婚论嫁为开始,却以生离死别做结束。“人生就是这么变幻莫测。Life is so fragile.” 小早川万兵卫的情节支线让我联想起《搞笑一家人》里的李顺才与《俗女养成记2》中的陈晋文……或许是出于故事剧情的需要,或许是反应现实人性的复杂,影视作品里的角色若都是至善完美之人,所作所为尽是合乎平常伦理道德之事,那样会显得虚假吧?尽管如此,现实世界里还是时不时能看到“情节不合己意就谩骂故事人物甚至波及演员的”情况。有多少人能结合整部影视作品、尽量理性一点地看待其中的剧情呢? |
|
在这部晚期作品中,几次出现火车的声音却已经见不到火车的形了,精巧的留白依然那么“对”,本来以为这部没有笠智众了,没想到结尾处惊鸿一现。依然保持一贯的高水准,这部里小津似乎有很多话要说,在人物的设置上有些过多导致人物关系并非十分清晰。捉迷藏一场戏处理太棒,将将五星,86分 |
|
镜头没HHH抬的高 ....悲天悯人是一样的....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
|
来亦何哀,去亦何苦。 |
|
-。 |
|
”我就这样去了“ |
|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问题搞的人物关系有点乱,小津电影里常有的主题这部都有,但是亮点全在那个率性而为的老头子身上,简直就是一个老顽童,结尾化作一缕青烟,走的仓促又觉得一生也算充实。小津构图总是极美,尤其姑嫂同框时!最喜欢老爷子背着女儿外出那段,人物调皮孩子气的一面展现的淋漓尽致。 |
|
结尾的几个镜头才说得过去 |
|
假使你离开了,我也会因为不后悔而一直幸福下去。小津安二郎是在想象他死后的世界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