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头小儿放屁,结尾大人聊天气。 |
|
小津放屁也富有诗意。 |
|
1.小津安二郎最逗趣的作品之一,亦是人物关系最为丰富驳杂、叙事节奏相对最快的,短短90分钟就呈现出50年代日本都市百姓众生相,令人叹服。2.色彩极美,全片浸润在木材的棕褐底色之中,各种颜色浓而不艳,恍若戈达尔的亮丽原色与莫兰迪色相调谐中和,衣着与室内陈设的配色无与伦比。3.一部关于(日常)语言的电影:孩子们不了解大人看似无用的寒暄实则有调味料与润滑剂的意义,遂赌气不再开口说话,惹出各种笑料;而邻里间的关系竟真的因为少了一句问好而被猜忌所损害,主妇们的谣言与闲言碎语威力不可小觑;小儿出门时总将“I love U”挂嘴上,而两位互有爱慕之情的男女见面却重复聊“今天天气真好”,真心话难出口啊。4.孩子们的放屁游戏太有趣,还有那个呼啦圈。5.西方消费文化与现代性的影响:电视机,洗衣机,西服,推销员,学英语。(9.5/10) |
|
那个小家伙很可爱很可爱,"i love you"... |
|
早安这些寒暄语,孩童不懂其无意义的大意义。大人却也不明小孩对点头放屁的仪式感以及串门看电视的重要。主妇们闲言碎语着别家好坏,眉眼都扬得乖张。男人下班后喝酒,乜斜着走进别家的宅门。细细碎碎窸窸窣窣,近距离的邻里讨厌烦心又热闹非凡。小家伙很可爱,到那一男一女客套起来,别样美好。 |
|
高级喜剧。买电视机在小津的情节序列中功能等同于嫁女儿。阿宝萌死人不偿命。 |
|
双11啥也没买,一个人跑去看电影。没想到看了这么一部好长时间以来最让我感同身受的《我要买电视》!😂索尼大法不买不行了,连笠智众都低头了。。。突然发现笠智众在小津的故事里总是扮演低头的角色,忍让的兄长,向夫权低头的父权等等。。小津从《我出生了但》时期的两个不同阶层的孩子的友谊,到这部《早安》里大家其乐融融平等富足地生活在小社区,记录了几十年间日本的变迁,用一个幽默的故事来描绘普通日本家庭面对消费社会和美国爸爸的冲击。用一个手势来形容这部电影吧:非常OK!👌 |
|
父亲吐槽电视会让社会变傻;英文老师也说日常敬语乃社会润滑之必备,可发生在坡下小区的实际情形,至少是小津重点摘录的那些情形却非如此:母辈们围绕着电视、房费、记恨的各种算计闲话此起彼伏络绎不绝,未因所谓智商或早安而有所缓解,足见恋旧未必和谐。其理更由老师的姐姐道明:日人太讲究礼数委婉和心思,眼见重点却绕道而行,生生把个简单事情给复杂或耽误掉。英文老师如也能像童稚却直率的小勇那样抛掉天气直言一句“我爱你”……所以此片可被视作小津对日本文化与国民性的善意温讽,以轻喜诙谐风格徐徐道来,连戳脑门放屁的笑话都透着让人受用的愉悦声调与节奏。(青木放屁,日本童星,生卒不详,演过小津的长屋绅士与风中母鸡) |
|
经由小津提醒,或者说是点拨,或者说是重重地按在地上锤,我们终于发现生活中那些没用的话其实是最有用、最本质的,而且随后我们惊讶地发现,小津的电影里——不光是《早安》——他所有电影里全都是没用的话,因此某种程度上说,他打破了电影的叙事规则,更重要的是他也把自己摊开了,并且是用一种喜剧的方式。最令人震惊的是,当他在自己的电影里,也就是《早安》的中部点明了这个问题之后,他还可以若无其事地写剧本,所有人还是那么说话,作为观众的我们还是滑水般地看过去,感觉不到任何刻意的痕迹,但是某一个时刻,他的所有电影突然都*2了。 2021.05.23 @电影资料馆 二刷。《麦秋》变体,元电影! |
|
1.放屁与尿裤子;2.街坊四邻的闲言碎语生存嫌隙;3.小孩与大人赌气不说话,童年似曾相似;4.你好、早安、天气好,是废话,是客套,是润滑剂,也是一种乐趣。 |
|
太棒了。小津是怎么把普通生活拍得如此盎然生趣?一个人终其一生都在描摹这种美好时光流逝之后的忧伤,这一点费里尼用一部《阿玛柯德》作了异曲同工的呼应。 |
|
好欢乐的作品,看完后整个人都舒坦了。小津难得一见的晚期喜剧作品,与早期《我出生了,但……》首尾呼应,里边的小正太是要萌翻世界么?不能再爱~ |
|
这片竟然评价如此高,不能理解啊亲!小津这部片基本回归三十年代喜剧(但是最有喜感的段落便是老太太削铅笔呀),色彩上以无处不见的爱克发红为标志(他有多迷恋红色哇)。本片的精华在于最后月台上的那段看上去毫无意义的对话(恰似侯麦的绿光时刻)。片中还有少见的平行剪辑。但是此片确实乏味得紧 |
|
#重看#4.5;色彩明丽如沐春风,然则生活表象之下的无序暗流才是人生况味——邻里之间的揣测与比较,家庭内部的长幼尊卑,社会环境的影响,物质条件所起的决定性作用,爱情的滋长发生,种种复杂心绪岂是不识愁滋味的少年能理解。窄窄街道夹缝中来往的人们,无不在人情世故中冷暖自知,寒暄是世界的润滑剂,我们都要在这顺流逆流中饱尝失望,然后如这般可爱的娃一样长大。 |
|
两段式故事,第一段以会费为由引发的各种猜测流言,第二段以兄弟二人要电视而引发的赌气行为,两段故事由于小幸母亲的流言再起而自然地衔接起来。ps:中景固定机位镜头,如同剧情一样平淡朴实,充满东方式繁复的人际关系,女人和孩子走出来,男人成为背景,尤其是以孩子的视角展现大人的世界更贴近生活 |
|
日常邻里桥段,及其琐碎,咋看以为是令人无聊的繁琐,回头看各个家庭家长里短流言蜚语人情客套相互影响,引发连锁反应,结果令人莞尔一笑。结尾一句早上好让心中无限温暖。细节是琐碎的,格调是小调皮,骨子里是温吞的生活鸡汤,活脱脱一股子生气。有意思,妙趣横生呢简直。8.7 |
|
电视机和洗衣机都是步入现代化家庭的标志,邻里之间总免不了攀比。这次小津还将各个家庭的房屋排列得尤为紧密,基本上打开大门就能到对家,距离的近也带来更多复杂人际关系的问题。结合小津的作品来看的话,孩子们正好随着日本的经济一起成长。《风中的母鸡》中,二战刚结束,家庭贫困,孩子还时刻需要母亲照顾。等到《晚春》与《麦秋》已稍微懂事,甚至会因为父亲不买火车铁轨玩具而离家出走。《早安》中已经有自我思想,想要成为男子汉,对日复一日的生活感到厌烦,并且会为了电视机与家里发生争执。小津幽默地用孩子的“放屁”与长辈的“废话”对立起来,自我嘲弄般先是对充斥着他所有作品的挨拶感到不满,再利用他笔下的人物自圆其说。结尾的一句「いいお天気ですね」,仿佛在暗示无论经济发展得有多快,也不能忘记日本的传统与人情。 |
|
最小的孩子动不动就对人说“I love you”,大人却只会说“早安”这样的废话,心里的爱迟迟开不了口。夹带了小津对电视的抵触情绪,“会制造一亿白痴”,结果呢,还是抵不住时代洪流。电视对小时候的我而言也是多么重要啊! |
|
家庭,是日本人的“死生大事矣”,在任何其他地方可能看做是“小品”的家长里短、街坊嚼舌,在小津这里值得用平视正视、方方正正的镜头语言来对待,虽然拍的大部分是我们觉得是“闲趣”的东西,但是充满敬畏的。电影里有很多门,也毫不吝惜认认真真去拍人物打开一扇扇门,进入一扇扇门,穿过一个个房间,把小小的家里不同房间构成的不同小世界压缩在一个画幅的景深之中,举轻若重又举重若轻,战败后去政治化的日本文艺回归了《源氏物语》那样古老又天然的形式,就像无数日常琐碎但暧昧不可言说的“今天天气真好”一样,但它同时也隐晦地夹带了小津的些许“时代精神”:小孩儿走丢了,他们让英语老师去电影院门口找找,但结果是俩小孩在车站门口看电视。小津借着大人的态度表达了对电视这个新兴媒介的某些不待见,但最终难免也要为年轻世代做了妥协。 |
|
1.和以往中产阶级的男士们在料亭里插科打诨不同的是,本片对准的是庶民阶层里几户家庭主妇之间的谣言是非,还有婆媳之间的毒舌,但没有一个人物被丑化,反倒是充满人情味般的可爱。2.最可爱的是两位小朋友。大哥和小弟为争取看电视的无声抗议。大哥的每次动作之后,一定会有跟屁虫小弟的模仿。这种由反复带来的延迟与期待发生的搞笑效果,可追溯到松竹无声片传统。3.彩色搭配,自然与否,精心几何构图,符合现实与否,在形式上的赏心悦目面前,显得并不再重要。 |
|
小津导演的一部生活片。稳定的低机位、简洁细腻的镜头语言、精巧的房间布景,以及极为出色的美术,将上世纪50年代的日本民众生活刻画得淋漓尽致。太太们的鸡毛蒜皮家长里短。小孩子的贪玩和赌气。日本经济起飞后对现代家电的需求。西方生活方式对现代日本的渐染和影响。都能从本片中窥探一二。小津的切入点非常细微和生活化,竟然从最普通不过的问候语入手,剖析社会和生活。久我美子真漂亮呀,导演的低机位更能凸显她颀长的身材、纤细的脚踝和苗条的风姿。佐田也是英气逼人,又文质彬彬。一对年轻人郎才女貌,互有好感,却困在问候的寒暄之中,紧守陌生人的完备礼节,未能更进一步。邻里之间,也会因为少一句问候而挑眼,多想,产生嫌隙。“おはよう”,这样一句最最简单的日语,每个外国人学日语时的第一课,却在社会生活中是如此的重要。7分。 |
|
8.3/10 晚期的小津作品,邻里间的鸡毛蒜皮,大人世界的纷繁复杂,轻盈欢乐的家庭调子,片中的兄弟俩实在太可爱。 |
|
片尾那段看似无意义的对话真是点睛之笔,两个互持好感的男女谈论着天气:今天天气真好啊,是啊真是个好天气,好天气都很短暂啊,对啊好天气可遇不可求呢……在孩子们看来无聊透顶的对话,虽然一戳就破,却也似肥皂泡折射出五光十色。与之相对的是最小的小男孩见人就说I love you,这种直接的对比反倒是另一种有趣。 |
|
小津电影里、桌面上这些个青花彩釉的小瓶小罐小盘小碗小碟小壶小杯小盅小盏啊~ |
|
语言之无用乃至恐怖性——但你又说,这个社会上的一切都是必要的:早上好晚上好天气真好。并且可爱的事情也常在无聊中发生。清醒至此,小津啊小津…… |
|
#资料馆留影##松风竹影#主角是几个爱嚼舌根的家庭主妇,以及几个不很懂事“爱放屁”的熊孩子。轻松诙谐,非常生活化的一部小津电影,几个片段让人忆起久违的童年往事。归根结底,大人比小孩子也成熟不了多少,真像片中台词所言——大人们一天到晚只会说“早上好,中午好,晚上好,天气真好”之类的废话,但不说又不行,因为那是人际关系中的“润滑剂”。大人伪善,小孩诚实,但都彼此相亲相爱。小津对人性的观察还真是细腻呢,就本片的观感而言,可能是个人目前最喜欢的一部小津式通俗家庭剧了。 |
|
目前看过的最诙谐的小津作品,孩子们的表演也持续散发出稳定的活力,一句I love you居然可以屡试不爽,在各种情境中持续激起可爱的感受。在这部喜剧里特别能感受到小津构建的秩序感:正面镜头在不断反射话语(流言与“废话”)的流动。沉默会引来误解,但开口也不见得能传递真情——朴素的思辨在生活的剧本中翻滚出千般变化;“早安”“天气真好啊”,寻常的问候与交谈里有微妙的距离感,以及饱满的人情味。能在影院以这样的电影开启清晨,是不虚度光阴的最好方式吧。 |
|
“大人不是也说废话吗?你好、早安、晚安、天气很好,上哪儿?出去走走?是吗?我明白了,哪里哪里...”围绕一个家庭的两段流言,小津拍市井生活真是可爱得紧。用门框和隔断分割画面,第一个镜头出来只想再次大喊太美了,每一次 |
|
2014.1.5. 第三次。小津最有趣味的电影没有之一。大人的世界和小孩的世界,邻里的舞台和配乐。2019.6.15. 空间即舞台,上演一幕幕重复和变奏,家长里短、人生百味。消防员片段真的是笑到抽筋。散场之时听到有人聊不知道小男孩长大之后怎么样了,很想告诉她“飾演林家小弟弟林勇的島津雅彦, 童星長大後恢復本名原田龍三郎, 現為精於紫微斗數的命理學家”。小津的电影真的是让人希望每天重复看,永远都不会厌。 |
|
首先是若干琐碎的平行事件,然后,叙事逐渐显现,同小津的其他影片类似,《早安》同样揭示了日常之重复的价值,而非不可忍受。在孩子与成年人形成的平行关系中,某种程度上,小津对自己早先的黑白默片《我出生了,但....》进行了一次翻拍,只不过在彩色、有声影片的语境中,他更关注的是声音,放屁声是对日常生活机械重复的幽默性暂停,同样,也是孩童世界中秘而不宣的仪式,代表着一个成年人无法进入的空间。
尽管我们不能严肃地宣布小津是一位语言学家,但是《早安》通过两个孩子之口,我们的确发现了习以为常的问候语中的元能指,尽管我们可以找寻意义,但不代表这些关于天气之类的话语本身就具备意义。 |
|
简直太有意思了!表面看起来假假的,包括那些房子,房间内部、角色们的衣服啊,他们说话的方式啊等等。但表达的事情非常通俗,其实和表面的感觉不一样。但虽然通俗却又不庸俗、不恶俗。大妈们的家长里短非常有趣味。小孩子都认认真真的,非常出彩。虽有主角,但也是群戏。从不值得一提的琐碎生活中,发掘出那么多!特别有心!特别敏锐!也有些许的对社会的反应,有时笑着笑着也突然心酸一下。生活有太多面,生活比所有其他事情都复杂,总有可拍的东西。这个时候的小津已经是拍出很多大名片的导演了。太厉害! |
|
8。虽说是翻拍的《我出生了,但》,不过完全可以看作是一个新故事,不仅因为后者是默片。不过后者里的兄弟俩更有喜感,而且有更多搞笑情节。废话是人间的润滑剂,这句台词不错。 |
|
萌小孩、放屁、家长里短,固然天真,但缺深意,暮色只出现在那个滑稽的老太身上,也只是插曲。片中对电视机的警惕(嫌它愚蠢)、对日本人客套话的取笑却又欲罢不能,无奈的必然,这才是标准的小津。最值得注意的是他少见地多花了笔墨来描写家庭妇女的琐碎,可供理解父权制家庭的另一面。 |
|
家庭喜剧幽默小品,交会费、学英语、推销员、买电视,埋伏一段懵懂的恋情,也有不免俗气的屎尿屁,几个相邻街坊的琐事折叠起来,人物较以往作品要多一些,也更有烟火气。
「早安」一句简单的寒暄问候,在孩子初始看来是打招呼的废话,在邻居眼中是礼貌热情的标志,在恋人用来又成互探心意的暧昧辞藻。 |
|
看部小津就当过年了,是真的好啊,日本真是让人又爱又恨,人性共有的善与恶,以小细节入手,平淡有烟火气,现在的心态尚不足以创作此种故事,我的戾气与压抑太重了。 |
|
Réaliste et ancré dans son époque, Bonjour séduit par son style épuré qui relève une humanité « nature » et poétique à partir des petits détails d’un quotidien vécu. D’une simplicité enchanteresse, Bonjour dit peu mais dit beaucoup également |
|
小津对电影构图的革命形成了其独树一帜的美学风格,并且贯穿其整个电影生涯。这种对形式感的极致追求体现在画面的食物、衣物、器物、人物、建筑、屋舍等方方面面。30度夹角、榻榻米固定机位、微微的仰拍等镜头语言让电影里人与空间的关系变得非常平和,从更衣到谈吐再到就餐,让那些老生常谈的家长里短和家庭伦理呈现出一种洗尽铅华的自然美,这一点和日本人的民族精神不谋而合。【修复版】(小男孩说i love u的时候感觉好好玩,还有那个按钮手势) |
|
优美至极的音乐性电影~理解小津,差不多就理解影像的运动了。用静态的物品来收束视觉;人体运动把视觉抓住,再朝特定的方向释放开(开头值得再多看几遍)。小津的喜剧是种由内而外的身体自觉,像放屁一样!“当一人独处时,我们会为自己的屁发笑吗?” |
|
我出生了,但。。。。的重排版。 |
|
小津真是一直在展现不可阻挡的新生活现实中表达对旧秩序的怀恋不舍。看似异类,但不过是把嫁女换成了买电视,“倒不是钱的问题,我只是不愿意买”;似乎是将焦点让给了邻里八卦和孩童嘲讽大人“说话不如放屁”,但叙事又一直围绕电视展开(孩子的抗议)或由之引发(邻里的猜忌)。只是相比前后其他直接嫁女的作品,这部确实显得“温和”了很多。剧作技巧高超,喜剧效果犹如滚雪球不断叠加,但还是觉得没劲。7/10 |
|
小勇很灵,平行蒙太奇突破了单一叙事的单调和平乏,原本就是喜剧因而更需一些新鲜有趣的元素 |
|
7.7 弟弟太可爱了。非常简单到甚至有些无聊的日常生活,但看着还蛮舒服的,总是要短裤穿放不出屁的拉屎在裤子里的小孩,跟屁虫弟弟嘴上口头禅是I love you,大人每天说的都是废话,电视会让人变得愚蠢。在指出大人说的都是废话后,这个重点好像就顺溜的滑过去了,废话也没有办法是吗,因为这是日常生活的润滑剂。 |
|
这部自感一般,总讲一个家庭单位故事的小津这次把范围放大了,变成了邻里之间,那个年代家与家还离得那么近,家长里短、闲言碎语…在孩子眼里视为“废话”的互相寒暄是大人们之间交往的润滑剂!天气真好啊,跟今晚月色真美啊是一个意思。 |
|
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碰撞,电视机会毁了你的生活吗?这真是个问题。 |
|
补遗,太好玩了,真丰富真可爱,人们的叽叽喳喳鸡零狗碎用一种特别冷静的方式表现出来。人物都很立体,故事交杂不乱,特别放心。刚刚展现城市风貌的瞬间,让人心里下沉的美好。 |
|
8.3/10。三条线交织产生的各种故事:女人们因妇女协会部分会费失踪而各种八卦怀疑;俩男孩因为想要电视机而赌气不与父母说话;一对青年男女暧昧与谈恋爱。影片有着各种比较微妙的幽默(整体水平≤8.3),比如俩小孩憋着不说话引起的各种啼笑皆非。影像与视听上基本是很典型的小津,不过叙事节奏很紧凑。 |
|
小津对空间的掌握太纯熟了,舞台剧般布景的邻里结构,太便于转场和第三者视角了,自然简单地就加强了戏剧冲突,I love you! 构图又深厚又好看,看看那个连接通向外界的坡道,后来那谁谁谁做减法到简陋得不是创新而是丧失了电影本身的特性和魅力(纯属个人喜好吐个槽)。小津那种在家长里短中折射社会变革的本事太强了,战后盛行的节俭主义正在慢慢退潮,知识分子一面深刻地意识到消费主义、快餐文化带来的冲击,一面又不得不承担起传播美国文化的作用。小津有文人的清高,但不居高临下指手画脚,他的克制是对生活,并非斗争的姿态才是活着的力量。《早安》中的人情人性太鲜活有趣了,I love you! 我们老早也有过,《七十二家房客》《大李老李和小李》《二子开店》什么的,现在反而都没了……SIFF22 |
|
真是个非常日常生活的家庭喜剧啊!一张刻薄脸的主妇婶婶专业户衫村春子快成为我最喜欢的小津女演员了,而不是美貌未嫁的小姑们。“上亿人将会因为电视成为白痴”,而更多人将会因为手机而成为自恋狂 |
|
应该是小津最为有趣的作品了吧,对包括他自己的电影台词在内的废话文学一顿揶揄。要说有什么不足,大概是这部频频以放屁制造笑料的片子里少了青木放屁的演出。 |
|
已是相当出彩不一样的小津了,不造作的喜剧,一星留给对原作的期待。我们已经远离这样的生活模式,现代占据了传统,小家庭替代了邻居,沉默取代了问候,电器战胜了游戏。转型期间笠智众所担心的都一一印证了。天真不明白的长大后会懂得,但缺失的终究无法再获取。碎语闲言,里短家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