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总是说因为我是个豆腐匠所以我只做豆腐。一个人没法儿拍太多种类的片子。即使我的影片看起来似乎都一样,我其实总是试图在每一部电影中表达一些新的东西。我就好似一个画家,总是不断的画着同样一朵玫瑰。” |
|
小津影片中反复出现“嫁女”这一题材,但却完全不以女儿的爱情为叙述中心和基点,因小津的立意不在嫁女这件事本身的戏剧矛盾与冲突,而是想渲染女儿出嫁带给全家人、特别是父亲的落寞情怀。从《晚春》开始,至《秋刀鱼之味》为止,这种“嫁女”与“老人的情感归宿”相结合的问题占据了小津作品的主流。 |
|
1.单身能毫无心理负担地买昂贵的蛋糕,决定结婚了就得想着如何省钱。所以为何非结婚不可呢?伯父茂吉这一角色也别有深意,他闯入这个家庭的生活,来提醒纪子的父母,该落叶归根返回大和(应该就是奈良。如此称呼意味深长)。于是,两条线以嫁女交织在一处时,共同引出一个至今仍然有意义的命题:人总是为代际的延续和交替,让渡眼前确实的幸福。这是值得的吗?《麦秋》的结尾,父母喃喃地说服着自己应该满足,但他们那么伤感。2.一个不可忽视的细节是,谦吉将纪子战殁的兄长省二夹有麦穗的遗信转交给纪子。其中隐含的意味,或许也构成纪子选择谦吉的一个心理动因。3.既然主题是代际传承,嬉闹的孩子自然不是闲笔,童趣让人忆起小津早期的电影。4.气球遥遥飘飞上天,老父亲说:一定有小孩在哭了。身为观众,看到这里,也有想哭的情绪。 |
|
其实笠智众很年轻。那时原节子的笑容还没有许多阴霾。本片里他是她的哥哥,两年以后他演她的爸爸。永远都是那几个演员,看着看着就不知道自己在哪个故事里面。 |
|
嫁女这个主题,对小津来说是最能平淡中见真章的。谁在伤心,谁在伤脑,谁是前车之鉴,谁在重蹈覆辙,一目了然。家庭成员的关系就从这之中体现。一切的口是心非/不情愿/暗恋许久/不能说的秘密,也都是小津的终极秘辛。堪为对比的是孩子,观众眼里他们是笑料,小津则通过笑料来挖掘成年人的内心世界。@2021.05.15 资料馆三刷。人真是个奇怪的东西,上次看觉得奇快无比,这次观感截然相反。不过这次更好——除开运动,又多了时间。 |
|
1.不像《晚春》里面给人无尽惆怅和忧伤,反而不是营造出一些喜人的片段,让人心头一乐,不禁一笑;2.不在是对未来幸福的彷徨,而是坚信自己能够去把握未来的幸福,自立自主坚强的女性;3.飘浮的气球、云、麦浪,无不让人浮想联翩。 |
|
其实并不喜欢这部,前半部分似乎太杂,亲戚来往,girl's talk,下一代教育,后半部分的剧情转折又略显突兀,最后仍以亘古不变的小津式隐忍的结局收尾。不过其中的一些女性婚姻观很不错。 |
|
女主面临着一个小津电影里未婚女性都会面临的问题:被催婚。虽然她拒绝了别人眼里的好对象,不顾家人的反对挑了一个二婚带娃的男人,但这个男人也不是她喜欢的,她只是觉得认识的久一点,心里踏实一点。而且特别荒诞的是,他们的婚事是和男方的母亲一起商定的,自始至终,两个当事人都没有面对面说起结婚这件事。在这样的背景下再去看姑嫂二人一起展望未来,立志要把日子经营好那场戏,真是无限悲伤。 |
|
有点吃惊里面运动镜头的数量,大多数为转场,但最后一镜实在神来之笔:麦田有吸收一切悲喜之意,运动镜头强调时间流逝,合在一起就是“生活在继续”的绝佳表达,让我想起《恋恋风尘》主角大哭之后的那个平移空镜。父亲得知女儿决定后第二天坐在铁轨前发呆那段也很神。片子还融入《早安》式的儿童喜剧。 |
|
两组平行对照推轨运动镜头(尤其倒数第二段落),非常见功力。命运的交错与无常,在“人去楼空”的空镜里,同领略,难言说。以及,相比《晚春》,父之法的执行力度被明显削弱,甚至反转。 |
|
含蓄却不扭捏。 |
|
介于《晚春》和《东京物语》之间:一方面,情节由父亲嫁女转向哥哥嫁妹;另一方面,花大篇幅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上,最终感慨“离散”的在所难免。女子未婚派和已婚派互打嘴仗,落点也是寂落的叹惋;纪子的选择看似突然,但却早在“喜欢”和“信赖”的纠结心情里久久打转,关键在于,她确信自己有能力创造幸福,拒绝陷入自怜的境地,这也是女性独立的一种彰显。总而言之,容纳的主题相当丰富。原节子的特写少了,又或者是因为角色更立体些,不再是《晚春》里那种二元对立的演法,因此她的表情也不太会激起太强的虚假感。这几日在小津的作品矩阵里几近迷失,看同样一批演员在那些极其相似的母题下来回穿梭,却又总能制造出微妙的差别,最终发现创作者在不起眼的地方完成的精微的开掘。 |
|
几乎全是固定机位,很少使用复杂镜头。全片少数几个推轨镜头,有一个还是方向相反的组接(好姐妹上楼窥探真锅)。我也想起前头有一处正反打也是打破了180度原则,那个对话场景是纪子母亲和谦吉母亲之间情绪上的接应,按道理这么突兀接上并没有衬托相反的意味。摄影上非常注重景深,浅焦下室内环境和人物的行为非常融合。构图上无论远近,都看得出自然的贴合。但是说到嫁女儿这回事,就把日本国内父权这一套恶霸系统给展示出来了,哥哥对纪子的不理解甚至蛮横到伤害家人,父亲的默不作声,家中的女性都被父权压在身下。纪子作为大龄剩女不着急出嫁,充满自信和愉悦的心态正是对这古老系统的对抗。即便是结尾看似幸福又充满了淡淡悲伤的描写,也是一种相对保守的家庭体系的维护。 |
|
秋田位于本州东北部,谦吉被公司派去履职数年,临行前纪子突然决定嫁给这位携女鳏夫。此处似乎存在类似“那里有广阔天地等着你们大展身手”的鼓励支边的意味?当然剧情和情感层面上还是要给观众一个交代,于是就有了纪子与嫂子登沙丘并坐谈心,“我觉得带着孩子的男人更值得信赖”……可不管如何找补甚至境界升华,此重大叙事转折感觉过于事发突兀,特别之前花费相当篇幅表现闺蜜互动围已婚未婚之争时几乎无迹可寻。小津肯定不属于重视结构强调呼应的导演,可仅就麦秋这故事而言,难道真可以无需使观众预先感受谦吉哪里值得信赖吗?……另,本片又可谓小津角色谱系情节母题大合集。爷奶健在(东京),父母齐全,顽皮男孩两枚(早安),闺蜜趣味调侃,纪子晚归还能吃到茶泡饭!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1895774332/ |
|
2015年秋看了《秋日和》,2016年秋看了《麦秋》,2017年秋再接再厉地观看《小早川家之秋》。?—— 一如既往地谈婚论嫁的小津安二郎,叙事还是有条不紊地波澜不惊,吵个嘴、教个训、追个逐……都不像平常生活那样大动干戈,而是极尽收敛显得彬彬有礼。纪子说:丧偶有子的谦吉比40岁还未婚的真锅靠谱。 |
|
虽然仍然是嫁女这个主题,不过比较注意到嫁娶与家庭解体后面的社会经济问题。纪子出嫁以后无法再补贴家用,和嫂子相约比赛节约;东京这样大都会的兴起和就业机会的集中──纪子的好友说我总觉得你应该是在东京住洋房说英文的呢,但是医生只有到乡下才有晋升的机会。加上二战中丧生的次子,相当时代感。 |
|
SIFF@和平;原节子与笠智众的角色都略有变化,使得整体结构和表达方式都略有改变,纪子在婚嫁问题上不再屈从于「人生无可奈何之事」,而去勇敢寻求自己的幸福;以观赏歌舞剧衬人物心情,很多侧后方镜头;果真十分克制,就在以为偏离「常态」时又回复日常。 |
|
镜头缓慢而有力地打动人心。小津的电影就如同陈年老酒一般醇和温厚,令人不知不觉中怡然陶醉。 |
|
大概是看过的小津里最热闹的一部。一家三代七口同堂,远方的亲戚来探父母、一大群孩子周末来家里玩耍,女儿和朋友们分为已婚未婚阵营彼此斗嘴,邻里和睦,其乐融融。只是再好的朋友也会渐渐疏远、再大的家终会分散为小家与小家。八音盒的声音连接首尾,人生到头,最终陪在身边的也只有老伴儿了吧。 |
|
#SIFF2013# 九成满。大银幕看小津太享受了,几乎每个画面都超美,等于看了两小时黑白instagram,然后每个都按了赞!小津对空间的感觉太好了,突然觉得人物在frame里走动,就和那种切身体的魔术表演无异! |
|
1、不仅有移动(推拉)(6个),还有升镜头(1个),在小津片子里真少见。2、真是……煽情的庶民剧啊。3、八音盒还挺有味道,然则正像传说一样,小津不怎么懂音乐。 |
|
20220203没想到笠智众还能演原节子的哥哥。跟《晚春》讲了同一个故事,但是在这部《麦秋》当中原节子终于摆脱了家庭的束缚,体会到了何为真正的幸福,最后也能无视世俗的眼光,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爱。这部片子所描绘的家庭群像特别美好,特别纯粹,这种幸福在小津的电影当中反而显得非常难得。两个小孩子简直是点睛之笔,虽然他们和家中最年长的人无法直接用言语沟通,但因为是一家人,心与心之间一定是能够互相理解的,孩子们会用孩子的方式取悦老人,老人也会一直包容孩子们。一家人有聚必有散,家庭成员总会一个个离开,拥有属于自己的家。与其活在对未来的哀伤当中,不如珍惜这段同住一个屋檐下的时光。20240214 |
|
观影时一直在回想桑塔格的摄影理论。摄影总是带有禁锢时间的冲动,希望将美好一刻截取封存,但悖论的是,也正是封存时间的照片,最能证明时间流逝的在场,从而摄影总是迷恋怀旧,甚至是死亡。摄影往往因时间距离而被赋予历史价值,所以一切旧照片都会被观察到美学意味,黑白电影与照片更是如此。1951年的《麦秋》,至今有69年的距离,即便是年纪最小的矢部的女儿饰者,也接近了死亡的边缘。《麦秋》是怀旧的,也是死亡味的。结尾父母亲单独拍照,儿女站在一旁,相机好像给两代人划了一条线。 |
|
我覺得低角度攝影也有教演員身材比例顯得洋氣的作用(節子的五官已經夠西方了),在必須仰視銀幕的電影院裡這作用更明顯。否則何必進了洋房、出外景還仰拍?儘管東西文化似這般曼妙頡頏,到底是本地風光占了先;節子說:知根知底的青梅竹馬信得過。這話裡有千言萬語。回看我所來處的蕭條離散,能不傷懷? |
|
之前看小津不多,和C看了这部之后便爱上了。非常有节制有设计,一看就很会拍电影,节奏明快,故事丰富。八嘎、牛奶糖、闺蜜聚会、爸爸追儿子…每每想起都会心一笑太温馨了。结尾大泪,契题处一出突然感动得不行。群戏流畅,将每个人物都塑造得很生动又跟故事很好地契合。光影好美,背光让发丝根根可见 |
|
欣欣向荣的自然朝气,干净舒服的生活暖流。一丝童趣,一丝可爱。看那风吹麦浪,面朝大海,火车呜呜的开,残忍被轻轻的“唔”毫不留情的带过,时间就这样流逝了。这是小津的电影,这是你我的人生。 |
|
很多温馨有趣的生活细节,女人们的调笑打闹,大人与孩子的对比,针线包的比喻…两个老人说完“这可能是我们最好的时候”,看着气球在天上飘。结尾的麦浪太美。在巨幕上看小津也是别样体验,很想吃他们藏起来的蛋糕。 |
|
小津安二郎的影片总是淡泊通透,将稀松平常的家庭生活拍得有声有色。1.罕见地出现了多处移动镜头;2.老伯父与两孙子在佛像前互相抚摸脸庞,温馨满满;3.看着飘零气球,父亲说:"一定有小孩在哭了";4.如针线活时寻剪刀,戴眼镜找眼镜,太接近了反而没注意到;5.全家福;6.风吹麦浪,恬静美好。(9.0/10) |
|
四星半。看小津的片子总会不知不觉漫溢出幸福感,即便惆怅也是甜的,比如父亲在看到空中气球时的感怀。不过这部演员的年龄感太混乱了,父子母子年纪看着都差不多,笠智众剃了胡子就从爸爸变成了原节子她哥。 |
|
设计痕迹太重,对白的做作也不中意,虽说小津是日系小清新鼻祖,真心觉得不好看,黑泽屏幕中青春飞扬的原节子变成了一个做作的女孩。一个参加过战争的老头子絮絮叨叨讲嫁女,妄图用温情人生抹去战争之暗色,好个鸵鸟精神,乏味无趣 |
|
这部电影就像是人生的命书一样,它既是连贯的,又可以像一首音乐那样,每一个段落的旋律在注解生命,我好喜欢这样的电影,把它摊开来,揉进我的生命里。这部电影是关于等待,不同于《晚春》里的纪子,这里的剩女纪子是一个在等待中打开了自己完成了自己的人,所以她很自如的进入了婚姻,当然也免不了战争元素的设置,母亲一直在等待省二,也有咖啡厅与谦吉见面时谈到咖啡馆里的画这样的小细节。电影里杉村春子所饰演的母亲说想要纪子这样一个媳妇,纪子答应了下来,那一场戏我每次看都激动的想哭,心里特别特别的感激小津安二郎导演和杉村春子,是他们让我看到了真正的几十年前的普通人的生活,普通人的喜悦,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质量,尤其杉村春子,那是我看到的最普通最本质又最高级的表演。 |
|
#中国电影资料馆# 小津安二郎03,比较轻松愉快的一部,嫁女主题下,至少看到了纪子对婚姻的思考、对未来的自我选择与承担结果的勇气。觉得一个人可靠就是喜欢吗,不一定,但我认同人总是容易忽略离自己最近的人。连看三部小津,这一部终于出现了非固定镜头,其它方面还是很喜欢。 |
|
东京物语中大家族体系崩溃的前奏,这是麦实离开母体的夏日,二十余年的生活模式终因嫁女而改变,虽有收获时节的沉甸幸福,但秋日和寒冬也将接踵而至。【9】 |
|
[麦秋]里的镜头稍微地运动了几下,屏幕这一边的我就震撼得瘫成了一滩葛优。这些克制的运动镜头十分积极地把“时间”维度引入了这幅家庭群像里。于是这部电影和嫁女并没有太大关系,它说的是大家庭必将在时间里解体,个人各奔前程。影片临近末尾,原节子和女友蹑手蹑脚地偷看本来的夫婿候选人,镜头一反常态地向后拉伸,把镜中的人物诱入谁也看不见的未来。麦子在初夏熟透,是时候起身远行了。 |
|
门啊frame的 |
|
又是关于嫁女的故事,又有不一样的视角,这部是目前看的小津最早的一部,这一部也有很多他之后的作品的影子。 |
|
嫁女这个题材实在不合我胃口,原节子也不是我的菜,还是最爱东京物语了。此片感情理解不能。但是小津镜头下的生活真真细腻,看后日时就觉得那是彩色的小津吧,那些日式的房子。说起来小津的另个特点,让任务对着镜头说话本人却不喜欢哈。但是小津总是慢悠悠不经意地触动我心,啊哈哈。 |
|
还是看小津的电影太美好了,就说里边人与人之间是真的希望对方好的,当然不包括小孩子哈,相比社会的相处家庭还是避风港。移动的镜头,海边和麦浪,但三里屯放4K修复版比例不对裁画面,镰仓北站都显示不全。小津的电影也别连着看,笠智众和原节子多变的银幕关系难免出戏,结婚和单身的讨论很有趣。 |
|
说真的,父权都能被美化的这么“岁月静好”啊,传统还未崩塌 |
|
“坦白说,我对四十开外还单身的男人不大能信任,反而信任有孩子的男人。”结婚前后的不同立场,各自为难的自由悖论。纪子总算嫁出去了,三代同堂的景象也不复存在。片尾滚滚麦浪里的移动镜头 |
|
2014.12.12.重看.4.5.男人和女人的区别,婚后闺蜜的疏远,男孩的捣蛋。凶的笠智众,不是因为记挂父母而是为着“新女性”而不婚的纪子,“心事果然还是说出来的好”杉村春子得知儿子要离开以及纪子说我愿意的两段表演好耀眼!爸爸长坐在铁道边看鰯雲。东京的鸟和车。无论看小津的什么片都有笑点和哭点。 |
|
老父老母坐在大佛下谈论女儿的婚事,嘴上喜悦却有担忧,婚事尘埃落定后父亲独自坐在铁路边默默无语,惊叹于Ozu是如何发现这些真实时间的;那位台词中的真锅先生当然不能出现,只能待在由两位女性小心翼翼地步伐绵延出的空间里 |
|
特别喜欢一组平行,即两个老人在路旁边吃面包边看天空里的气球的镜头和后来没有气球的天空,前一个镜头中远景中景特写的来回运用足见小津式镜头的“自觉性”和“不打扰”。拍全家福的时候,从全家福到两个老人,我的脑海突然跳入“细胞分裂”。P.S.不习惯移动的空镜头 |
|
还是那么几个人演 结局都是老无所依 这部有更多的生活味 还有时不时的小幽默 小津片子的细腻总在那儿 感觉很好 |
|
风吹麦浪,新娘在田间小路走过,不知去往何方开始新的生活。那片土地上的人,出生、成长、结婚、生子、变老、死亡,代代相传。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小津电影的结尾总是回到大海或田野,人世的悲欢都在自然中被静静地接纳,生命的轮回也融入更广阔的天地之间。 |
|
小津最生活的一部戏,多得出奇的吃饭场景,安逸生活滋养下的丰满健康的女性,可谓人间烟火的美好表达。嫁娶的抉择,父母之命的降临,女主角的为难也对照不少观众吧,想想我们人生总有几件叫人不那么难受却足够深刻的尴尬事情。平淡的生活一如工整局促的小津构图,到了海边却豁然开朗,视角大长。 |
|
上承《晚秋》下启《早安》且音画优美的《麦秋》无疑又是对两者的超越,它是小津序列里少有的既通透大观又活泼自然的极品。无为而治不仅在他技艺和思想上,更指喻“婚事”的发生也是一种水到渠成。那些聊以知足谈之生趣的家常,甚至让你品出了《东京物语》的味道。人生里这种醇熟的绽散,真可谓饱满啊。 |
|
破天荒明显的推/移镜头……但是为什么要动有点没弄明白。人情世故,嫂子作为同辈亲近的已婚女性,是最能够也最应该站在已婚角度去理解纪子的人。每天晚上能和这样的人一边偷偷开荤,一边聊聊心里话,真的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围绕蛋糕的那场戏实在令社畜歆羨不已。 |
|
[SeoulArtCinema] 这才叫活的影像。从早餐一场戏人物在房中穿梭,镜头跟随人物的脚步和视线而切换,镜头后的人物穿衣、收拾碗筷,形成了比实际更紧凑的电影时间。婚嫁、东西洋文化的共存和总是叹着岁月真快的老人,无数的人生凝练在小津的电影里,今天也有生命被延长的体验。 |
|
只有经历过生活的人才能体味小津电影里喜悦与忧伤。也就是生活里那些最平淡却又最难忘的琐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