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使倚在世人的肩,或脸贴脸,或只是经过轻轻搭一下手掌,那一刻全世界的温柔都被赋予,纯洁如孩童神圣如上帝。他走进人间。他精通所有语言,掌握无尽宇宙奥秘,却又同初生婴儿努力辨识这世界。他用天使的铠甲换一件斑斓外套,他触到爱人身体的温度,数万年来混沌的世界逐渐清晰,他第一次做了彩色的梦 |
|
即使在间隔那么久以后,我们还能回忆起众多场景和细节,图书馆、马戏团、演出现场,每个场景的大致长度,画面上的粗大颗粒都显示了时光的默默。这是一个时代片,永远没有办法再复制的经验,那些喃喃自语,即使在日后其他影片里也多次运用,但永远没有办法取代当时的激动。 |
|
翻了翻2019年的映后交流笔记,文德斯说:凡人的世界是彩色的,天使眼中的世界只有黑白,因为天使是超验的存在,他们只需看到本质和精髓,这些本质恰与颜色味道无关。天使眼中的黑白是丰富的黑白(影片色调是用祖母的尼龙袜作滤镜拍的)。他还说,“天使的存在让人欣慰,让我们觉得心声有人倾听。”文德斯是如此热爱天使,以致十年后又到好莱坞写了一部《天使之城》,甚至他所有签名都习惯性添扇小翅膀。(20190521资料馆文德斯影展) |
|
最后字幕致敬小津安二郎、特吕弗、塔可夫斯基,称他们为降落凡间的天使,让故事又变成另一重意义了。艺术家就是孤独理性和热闹人世之间的摆渡者。 |
|
又一部必须进影院看才会有感觉的电影。。用碟看是闷片,而投到大银幕上就全然是扣人心弦的诗作了啊,2个多小时丝毫不嫌长--诚然,要是眼角那些细纹都无法看清,那么其间的心动、暗涌跟哲学思考又要从哪里寻找着落呢? |
|
当孩子还是孩子时,他总爱问,为什么我只是我,而不是你?人的一生从何开始?宇宙在何处终结?阳光下的生命,是否只是一场梦幻? |
|
哀婉伤怀与生命激情兼具的诗性电影。1.悲悯寂寞的天使与孤独疲惫的凡人,伤痕累累的柏林。2.黑白天使视角,运动长镜头流畅灵动,一如肆意穿梭的神之意识。3.兀立于时间之河的歪脖老树,似[雾中风景][女性瘾者]。4.Peter Handke的童年之诗与Nick Cave的摇滚。5.品一杯咖啡,看饱满之色,坠入爱河。(9.5/10) |
|
我真的哭了有将近半小时,这部德国电影几乎触及了我内心深处哲学和审美观念的极限。我的泪点忽高忽低但最多也只会鼻子一酸而已,从未有过一部电影像这样让自己的“理性”完全失控,就像一位虔诚的基督徒真正见到了上帝那般
这是一封神性和人性同时献给对方的无字情书。天使意识流般地聆听每个人内心的细腻,同时也观察着宏观的一切——战争,爱情,岁月变迁......在震撼的远景俯瞰镜头运动和夹杂着宗教般人声的无调性弦乐的背后,我看到的“永恒”与“毁灭”
“当孩子还是孩子的时候,
总是满脑子奇怪问题:
为什么我是“我”而不是“你”?
为什么我在“这”而不是在“那”?
时间的起点在哪?宇宙的尽头又在哪?
是否阳光下的勃勃生机不过是幻景?” |
|
天使听完摇滚乐也想当人(我在胡说八道些什么 |
|
(8.4/10)文德斯公路片的另一种呈现——关于心灵的旅程。天使视角下的普众独白,群像式的人群组成柏林的历史、现在、人文与情绪,黑白影像中的彩色交织,每一个孩童都是诗人,拯救孤独灵魂的只有爱,致敬小津、特吕弗和塔可夫斯基。
昆德拉语:人的存在及真意何在,要到离题万里的枝节中去寻找。 |
|
在一切存在当中,我找到了真真切切的自己。 |
|
本来以为2018年将终结于卡斯帕尔豪泽尔之谜,结果横空出来一个柏林苍穹下…结尾致敬小津特吕弗和塔可夫斯基真的让人豁然开朗:原来这部片子是一部“传记片”啊!对德国人的状态进行群像式描摹,单是声音的创造性运用就足以让每个人立体起来。成人之所以没法意识到天使的存在,大概是因为自我太盛吧 |
|
本片荣获1987年第4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
|
无所不知是黑白的,永恒是黑白的,浪漫是彩色的,你是彩色的。坠落尘世,卖掉盔甲,只想喝一杯清咖啡,流一次血,回应一次你的微笑。十倍咫尺天涯那么美。 |
|
09-10上半学期电影课半期作业,分析片中的超现实场景。 |
|
4K修复重看。上映不久后,这个柏林就不复存在了,因而每一帧画面都渗透出仿佛上帝礼物般的immediacy与怀旧感伤。欲望诞生与长久的观望,好比多年如一日在镜头后为他人生活作传的电影人,如同戏中戏中戏嵌套结构,把现实也一同套了进去。其支撑便是所谓的“孤独”这种情绪,或许正是由此才获得了完整吧。 |
|
好艺术的片子。如此诗意的电影语言,因为没有遵循类型片的条条框框,让作品很真实,很个人,很贴近编导的灵魂。但是我更喜欢戏剧化多一点的电影,这种与其说是纯粹的电影,不如说是变异的散文的影像,不如一个故事更让我梦绕魂牵。 |
|
是一部影像宁静的影片,它从天使的角度体察着人间的苦恼和哀愁。 |
|
和爱人一起看,快结束的时候她靠过来,把头放在我的怀里,抱着我,而我默默流泪到不可自抑。只有跟她在一起我才能得到寂寞,对她完全敞开心扉,让她进入我的心灵,用全身心的幸福拥抱她,我知道,她正拥抱着我。 |
|
“片中所有通过滤光器拍摄完成的黑白镜头都是由一双袜子制造出来的效果;而这双袜子是由该片摄影师亨利·艾勒肯的祖母提供给剧组。” |
|
天使??要不是有nick cave的音乐就一星了。很无厘头的片子。无聊 |
|
想打五星,但看到天使都是男人,女性则被客体化,作为美好的投射,情感的对象,就觉得还是局限,要看见和承认时代局限与系统局限。
视听非常棒,喜欢天使之眼的观看、絮语的收集(这部分声音的处理,吟唱的转化,都太棒了),当情感被唤起时变为彩色的设置也很鲜活。还有虚无与真实的议题,以及将抽象概念落地,去感受的途径。(作为一个当下就时而困入虚无之境的人,有被抚慰到)
结尾致敬人间天使也让影像与现实再次印证交叠。 |
|
[柏林苍穹下]是一首无与伦比的影像诗,是对于人性、对于人之历史、记忆和为人之局限的礼赞。彼得汉德克高山仰止的诗歌与文德斯的调度结合地是如此完美。在还是分裂下的柏林诞生了拥有如此历史高度的作品,真是一个奇迹。 |
|
柏林墙边的忧郁,弥漫在灰蒙蒙的手风琴里;战后发泄的疯狂,释放在歌厅金属的啸叫中。被围观男人满身汽油的愤怒,马戏团杂技女放弃梦想的落寞,自杀男人下坠前的绝望,落单男孩墙角边的哀愁,天使游走在人间,听取了太多心事。不如化作人类,分得清颜色,感受到重量,用不朽换取短暂,用才华推动文明。 |
|
8/10。反对上帝抛弃人类的天使被流放到了柏林这座失落之城,被贬为历史灾难的记忆者:坐了一天冻僵的犹太女孩和战火中熊熊燃烧的街道,可如今人们麻木地走在被满是涂鸦的柏林墙分裂的城市,曾经繁华的市中心变成荒无人烟的隔离区,只有拄拐的老人在寻找波茨坦广场和图书管里老诗人感慨没有人想聆听自己的故事。文德斯运用摇滚一反如诗的旁白和柔情的摄影,乐队舞台上的迷幻和疯狂,象征着战争伤疤后德国青年深陷美国殖民文化的自我麻醉中。开头关于儿童的诗,以及流动的人群中只有儿童看得见天使,点明了儿童在自我认识上的天赋,丹尼尔握住石头、铅笔而无法感受实体的失落源于自我认识的迷惘,而玛丽安隐喻人类向精神家园的回归,在月圆之夜表演空中飞人时丹尼尔的视角第一次变成仰视,结尾玛丽安一袭红衣燃烧着生命之火,人类和天使达成了相互性救赎。 |
|
#HKIFF# 当孩子还是孩子。散文诗般的电影,黑白/彩色与精神/感知的两分法彼此融合的地方最奇妙,也就是说,感觉到看不见的东西,一如电影。 |
|
亲爱的文德斯,这个人世不需要也不值得你来关怀和悲悯。不过后半段终于还俗了,还不错。但是你就别一开始有那么高的立意。喜欢酒吧里那首歌,超赞! |
|
提供了诗与谜语的两种看法:1.城市漫游之诗,两日的散步,勾连起柏林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历史、今时与未来。每个出场者的心声,意识的呓语,在沉默的有声里变得可读。放弃永恒、投入当下,才能进入对于城市的感知。2.天使入凡时跌睡于柏林墙的中线,这部诞生于柏林墙倒塌前几年的作品,在结构上是以西柏林的漫游为主角,以东柏林作为可对视的背景。某种意义上,也是反思德国将要走向何处。每个出场者的心声都可以继续延展为“日常之谜”的集合,而女主最后的对话则是最终的谜语。 |
|
“当孩子还是孩子时……”第一次看文德斯。尽管哲学色彩很浓厚,但是好庆幸不是一部反戏剧电影,后半部的叙事节奏明快了好多。天使坠落凡间,爱情俘获心灵。影像色彩的变换源于视点的不同,亲身经历永远有置身事外得不到的乐趣。完全没意识到好莱坞的天使之城改编于此,大抵是诗歌和流行音乐的区别吧。 |
|
文德斯的天使被流放在时间上的柏林,黑白—彩色是两个纵向叠加的世界。这在结尾的一个全景镜头中昭然若揭,含混不清的絮语既是催眠,也是梦呓,强迫着观看着倾听他们的内心表态或注意着已经化为荒原的城市,但《柏林苍穹下》却如同《浮士德》的浪漫主义,关于柏林墙的政治隐喻以及沉重的伤痕文学被“永恒之女性”化解,她不会带领着我们“飞升”,反之,她引领着天使下降,进入那个彩色的“虚无实体”,这个词语难道不是相互矛盾的吗? |
|
看完电影回家地铁上,旁边一个女孩在电话里要求男友检讨自己的不诚恳的求婚,不停抖腿,要求把错误条条列出,要买书提高修养。联想到这个电影,每天聆听人类内心吐槽的天使上辈子是造了多少孽啊!非常喜欢诗一样的旁白,观影时几处泫然欲泣。 |
|
像哲学,又像诗歌,电影画面质感无可挑剔。 |
|
前一个半小时: 两位天使耳中众生的思绪流动。城市、灯火、河流、废墟的灰色影像。历史的伤痕,荒凉的画布。完美。然而最后半个小时: 矫情透顶。像是蹩脚电视剧,结局还要用女主的独白进行一番自恋说教,各种大词大概念大道理…… 彩色的插入本来很有韵味,天使还俗之后才发觉这是个俗套的隐喻。 |
|
【B+】浪漫的不行,将人的心理活动艺术化的跟诗一样,其实人未必有那么多的独白,就好比我,大部分时间,我的脑袋都是空的(发呆……) |
|
@2024文德斯回顾展。
文德斯和彼得汉德克的再次合作,天使降落,从凝视柏林废墟到倾听人间苦痛,从黑白到彩色,渐渐融合在同一片苍穹。
文德斯将这部电影献给all the former angles, 尤其是小津,特吕弗和老塔。
黑白到彩色的转变,不仅是电影史的转变,也是梦想到现实的转变,菲林到数字的转变。而观众通过观看电影故地重游,化身天使,每次睁开眼睛,都像张开了翅膀。
文德斯在映后采访中说到,在修复过程中观看画面,电影成了时间胶囊,东柏林的画面都是偷拍的,当时孤岛般的柏林,无论往哪里走,总会走到墙边。希望柏林可以继续展现一些伤疤,保持她的透明。需要更多天使,也更需要learn to listen, everybody can be an angle again by listening. |
|
一定是对我本人非常非常非常宝贵的两个小时。它悲悯、浪漫又自由,看的过程中我一度觉得自己并非身处幽闭空间,肉身也不再是精神的牢狱。天使目睹过战争之殇,耳闻的是人心底的秘密和牢骚,却仍然向往人间。黑白色调下的柏林美极了。 |
|
无论看多少次都会感动得一塌糊涂。这是部会让你用新的眼光看待生活的电影。从放映厅出来会想要触摸所有眼前所见的东西,走在街上会想象路人内心的独白。它让你明白生命本身就是奇迹,而最纯粹的诗意就在咖啡,香烟这些最平凡的事物中。这部电影本身也富有着这种诗意。 |
|
If someone would say, ‘I love you so much today,’ that would be wonderful. The world appears before my eyes and fills my heart. |
|
#电影资料馆 线索很多,文学性极强,结构松散,存在很多无法理解的地方。一贯地具有维姆·文德斯的公路片质感,尤其是片子的前半部分,男主飞过寻常百姓家,用读心术路过人间,建起与凡世的桥梁,进而探索人类精神世界的永恒。在大段的黑白段落中,彩色的出现必然会夺走大部分吸引力,彩色或许就代表着对最本质情感的渴望。观看不应居高临下,而应视线相平。后段天使下凡后,满眼的灰色被彩色填满,对生活的新鲜感便会因长时间的压抑而在此处爆发。身穿红衣的女主有一段长镜头自白,让观众梦回三年前的《德州巴黎》,而后打破第四堵墙,凝视镜头,像是对小津安二郎的致敬,更是一种对观众的号召,要正视生活,去爱,去感觉。惊心动魄的女主杂耍戏以及歌手在livehouse的演奏都充满了入魂感,千家万户的生活,以及我的故事,将会继续下去。 |
|
独特得视角,不过有点没看懂 |
|
自说自话的话唠电影真可爱 |
|
很宁静也很哀愁 |
|
文德斯的镜头就像柏林的眼睛,看尽红尘滚滚。电影最后对小津、特吕弗和塔可夫斯基的致敬感动到我了,是啊他们才是降落到这个凡间的天使。 |
|
A. 世界是黑白的,因为爱和渴望而拥有了色彩,多么通俗却奏效。以运镜方式的对比模拟生活视角的变换,随着天使坠入凡间,摄影机也抛弃了它灵性的注视与沉思,转而成为一种纪实的观察和体验。纵然比起后半段的天仙配,我更偏爱前半段漂浮的灵动和幽暗的孤独,但末尾那看似平凡的确幸,或许才是从电影出梦后需要脚踏的岸头。2021.9.24 Le Champo |
|
铅灰色的黑白噪点,在4K修复的大银幕上,如此浪漫如此迷人。电影散场,这座城市却依然不眠,文德斯的灵与肉,汉德克的情和骨,刻在胶片上的孤独,时间是温柔的大海,所有的故事都会回到起点吧,当孩子还是孩子时。 |
|
你们看 尼克洞 的演出 都不蹦吗!德国人!!! |
|
文德斯描述了两种存在,永恒的终结是现在的开始,故事的中断是活的继续,孩童之初回答历史之重,时间治愈一切,可如果时间是病?存在从“遗忘”中解脱出来,成为沉思吟咏所系。雕像翼影、孤魂空游的镜头如退而远瞻,但黑白向彩色过渡是电影的魔力时刻,时间开始进入。同场演唱会两分异色,迷人,迷人。 |
|
看罢觉得做梦也不过如是了。大段俯视镜头,摄影机在空中摇摇欲坠,观众也跟着提心吊胆,却把天使的视角逼真呈现出来,仿佛真的体验了飘在云上的轻松无束;在人间的人们,或者行色匆忙,或者按部就班,或者生来向往,或者生无可恋,在无法触及的潜意识山谷,流淌着爱欲之火诗歌般的呢喃,爱欲之火令天使坠落,爱欲之火为凡尘镀彩,爱欲之火将时光超越。 |
|
1.前半程观影体验太差了,后半程让我在内心狂吼“你是我的神”2.好爱女主和男主终于碰头那段,电光火石之间,那种致命的张力。她那段独白我简直想全文背诵3.好的导演非常懂得如何应用镜头调度去拨弄观众的心弦:那个女孩会在月圆之夜发生意外吗?那个似乎要自杀的男孩会向下跳吗?男主和女主会彼此相遇吗?4.很有意思的是,本剧男主一样成为人类是因为一个女孩;1984(或者我们)的男主想反叛、楚门的世界的男主想离开“乌托邦”也是因为一个女孩。 |
|
看尽尘世流转,阅遍喜乐悲欢。站在时间之外,不如变成风景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