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上有两种电影,一种是戈达尔的电影,另一种不是戈达尔的电影。如果电影里一个青年走进咖啡馆,谈论着革命调戏着第一次见面的女孩,那肯定是戈达尔;如果一个青年在客厅里和刚认识的女孩谈论着哲学并商量去乡下度假,那肯定是侯麦。如果一个青年在巴黎的大街小巷四处乱逛,别说着一些只有他自己能听懂的话,那是戈达尔;如果一个青年在海滩上或者在度假屋惹女孩怄气不久之后又和好了,那是侯麦。 |
|
戈达尔的论文电影,政治,性,文化,消费主义无所不包。1.纪录式访谈长镜,松散情节,宣言式大字交错穿插,既解构传统电影,又彰显后现代社会的疏离与断裂。2.声画错位,复现的枪声,影院单镜头内的断续配乐。3.拆字:男性=面具+屁股,女性=空无,F____IN。4.投诉画幅,借火自焚,马克思与可口可乐的孩子。(9.0/10) |
|
恐怕是最感同身受的戈达尔。男性如太阳一般, 披荆斩棘却处处破壁,用锋利的口舌时刻战斗着;女性如月亮一般,风花雪月却自得其乐,用温柔的眼眶无限包容着。世界是更开放还是更封闭的?是紧紧咬合的还是全然错位的?镜头紧紧包裹着人物,如星系一般以万有引力互相牵制着,却始终在框定的空间中打转。戈达尔要的是影像意识的无限大,以及在参照系对比下感官层面的极度渺小。 |
|
4.5/5 masculine包含masc和cul,而feminine除了最后的fin一无所有。 |
|
戈达尔惯常的玩世不恭和虚无主义弥漫全片。令人吊诡的是,其实在类似采访的镜头下,一种表面追求客观的视角却记录的相当主观而非理性的叙述。由此引发的结果导致提问者也被带动,问题开始变得可笑而没有意义。这种反讽是因内心立场不同引发,所以男性女性的话题实则是个伪命题。 |
|
利奥德跑到放映间指责画幅放映错误的段落看得我老泪纵横。 |
|
她蹩脚的跳跃姿态以及他怪癖的吞烟动作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ymCp2dacJQ |
|
通过几个男女间的对话与小故事,戈达尔表达着对于当时社会各种现象、男女关系以及新思潮乃至意识形态的观点。所谓“马克思与可口可乐并存下成长的孩子”。戈达尔注册商标式的跳接,声画不相对的突兀,新浪潮的新潮。 |
|
我想我一定是把你跟你重叠在了一起。
“方松点,ポール。”
“アモ!アモ!”“男人的心漫溢着孤独,你回首仰望我眉眼间的女性美,我的爱瞬逝深海。”
“在梦中,我们同样抗拒死亡。”
|
|
4.5 又想cinema verite又想自我表达,又要拍革命电影又跳不出情节剧框架,最终结果就是一部试图探讨现代生活的混乱与矛盾的电影自己比什么都混乱和矛盾。戈达尔这个时期太浮躁了,想法一大堆但都浮在表面,为实验而实验,最后还得靠低级的自我重复来打圆场。女主和歌是亮点。 |
|
35mm。政治先锋看高达,脱线喜剧还得看高达,那些矛盾了智慧与愚蠢的社会文字游戏永远那么可爱,而核心永远都是不同层次的语言隔阂对人的隔离,电影在政治化上迈进的同时也不忘迷影与情感,是他最有幽默感和观影乐趣的作品之一。 |
|
戈达尔说这部电影可以叫做“马克思与可口可乐下成长的孩子”,果然像一片论文。一个完整故事,中间穿插了许多对男女的谈话,涉及的东西方方面面。 |
|
伯格曼评价戈达尔:我从他的电影里看不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他们都是那种让人思维混乱,假正经并且死气沉沉的电影。他的那部叫《男性,女性》的狗屁电影是最没趣的一部,亏得还有那么大的名气。 |
|
the children of Marx and Coca-cola; we control our thoughts which means nothing, and not our emotions which means everything; it's impossible to always live alone, without tenderness you'd shoot yourself |
|
让男人看女人,让女人看男人,世界很纷扰,戈达尔的内心很细腻。【你杀了人,你是杀人犯;你杀一百个人,你是征服者;你把他们全杀了,你就是上帝。】 |
|
男人的问题女人给不出任何答案。男性与女性之间的桥梁并不是沟通,而是矛盾与性爱。戈达尔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这是对话的姿态,也是电影的某种本性,即与观众对话的本性。可口可乐女孩选择发声,马克主义者选择沉默。我揣测戈达尔的观点应该是,男人是贪婪的,女人是无知的。 |
|
“哲学家就是用良知对抗观点的人:要有良知,就得对世界开放。要做到忠实,就要去行动,仿佛时间并不存在。真正懂得人生的人才有智慧。” |
|
"Masculine/Feminine" 披着15章论文式电影的外衣,戈达尔招牌式的黑屏语录,从另个角度刻画了六十年代年轻男女冷静的疯狂和迷茫,记录和反思“The children of Marx & Coca-Cola"的遭遇:战争、革命、性解放、消费主义etc Madeleine梦呓: "孤独的灵魂深处...全裸女性额头..海洋..梦中..两人死一般站着 |
|
masculine(男性)包含masc(面具)和cul(屁股),feminine(女性)呢——什么都没有,fin(完)。用枪声打出字幕卡,金句频出,最有名的是“这部电影可以被称作是马克思和可口可乐的孩子”。
片头提示有15个片段,但别指望戈达尔老老实实地给出15个数字提示,从3开始数,4之后是4A,7和8连着,9是1965年地9,然后就直接到了15。
60年代风云激荡,社会思潮不断涌现,用浅薄谈恋爱故事包装,去浓缩社会调查派的思想精神。美国也是巴黎街头巷尾谈论的主要话题,越战、反美、现代生活、流行音乐、南美解放、涂鸦标语。目睹太多无因的突然死亡,妻子枪杀丈夫、男子捅刀自戕、示威自焚,所以抵达第15章节时口述死亡,早已变得麻木,不会悲伤,开始筹划窗帘杆怎么摆放。
PS.在瑞典取景拍片,主角们看的色情电影似乎是戏仿伯格曼的《沉默》。 |
|
"we control our thoughts which mean nothing, and not our emotions which mean everything." I don't think there's anything more romantic than Paul's recorded 'love letters' to madeleine. |
|
与后期万花筒一样的剪辑差天共地,这时候的疙瘩儿反而是个纪实派的导演,大量景深长镜头,大特写,突然蹦出来的画外音。探讨了男女,社会主义,哲学等问题。“意识不能决定存在,但存在可以决定意识。”处于战后混乱不堪的巴黎年轻男女,既厌恶又关心政治,一腔荷尔蒙到处发泄,对突如其来的现代化充满恐惧,他们的空虚与快乐永远无法复制。结尾是标准的疙瘩儿抖机灵F_in |
|
“我从他的电影里看不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他们都是那种让人思维混乱,假正经并且死气沉沉的电影亏得戈达尔还这么有名气”——英格玛伯格曼。有道理...... |
|
爱啊,爱啊,孤独的灵魂深处,我仰望着你的容颜,全裸的女性额头,我的爱就是一片海洋,梦中,两个人死一般地站着。 |
|
只有哲学门外汉才会把《男性,女性》分开来谈论。戈达尔对于两性关系的洞察和理解真是狭隘又偏颇,他的实验电影也总是把有趣的男女关系搞得特别无聊。在这部拼贴感十足的论文电影里,哪有与男性平起平坐的女性?影片本身就是一部男性主义电影,女性自始至终都处于男性凝视之中。影片里的男女根本就不来电,然而大有影像霸权主义倾向的导演非要强行将他们绑在一起。作者把全部心思都花在了视听体验这门学问上,他那脑子一热抛出的各种话题无疑也都是一些概念性的名词展示。影片最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大概就是穿插在日常生活中的那些戏剧性时刻:男人要跑,女人追出去,给了他一枪;女人想逃,男人迎进来,控制住了她。这个用来打通虚拟与现实边界的方法如今看来繁琐而又笨拙,作为电影终结者,阿巴斯只用了《樱桃的滋味》就轻松而巧妙地完成了这一目的。 |
|
思路清晰明确,议题讨论引人深思 |
|
106min|D'après les nouvelles La Femme de Paul et Le Signe de Guy de Maupassant.« Bien sûr un film interdit aux moins de 18 ans puisqu'il parle d'eux. » (JLG, 1966) 20200117JLG回顾展重看DCP Séance présentée par Jean-Pierre Léaud |
|
在美国,生活节奏快,而且自由。某个女人打死了男人,只好卖淫以养活孩子。“我们老是被配音”几首女生配乐很好听。“你要是杀了一个人你就是凶手,杀了百万人你就是征服者,杀了所有人你就是上帝”。男人爱搞政治,后来死。女人为是否流产他的儿子而迷茫。
|
|
@中传大阅城研讨间207 无映后讨论挺可惜的。戈达尔真知灼见地指出了这种欲求平等却不可实现地二元对立,男性-女性的二元结构其实只是一方面,影片提到的共和-民主、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等对立关系,都暗含影片一直讨论的主题——避孕,也可理解为一种强奸关系。 |
|
我很羡慕他们,有一个可以大肆书写的时代。我也羡慕他们有大肆书写的自由。我喜欢的剧作家说影像会限制我们的思维,但戈达尔的片子本身就是一种开放笔触。我在想是我会怎么拍,大概最终也不能绕过政治不谈。不要产生思维定势,因为生命本无常。男女主角都很年轻漂亮,连作态都是美好的。 |
|
4-10-2009 3:00pm science museum |
|
印象比较深的是女孩儿说“巴黎的劳动者都很得体”“你说那些工厂里的女孩儿 她们都是怎样的 她们连做爱都没有时间” |
|
比较抽象的电影,一个不完全激进的革命青年Paul,咖啡店认识女孩Madeleine,最后和她相爱,怀孕。他的朋友罗贝是激进革命青年,老是抗议工资罢工等等。电影插入不少相关叙述,消费主义,越战,不自由,建设。还有一段Paul去杂志社工作,后来搞民调机构采访女性关于政治,爱,避孕等等的访谈。他还认识伊丽莎白和卡特琳,各有个性。有两次枪杀,画外自焚,刀子捅自己。罗贝喜欢卡特琳,无果。各种细碎情节,说不完了。最后保罗也被交代在高层住宅掉下死了,堕落了?和2 ou 3一样抽象。 |
|
左派保罗是自焚人士马克思渴求的普罗米修斯,两性之间的关系既是隔阂也是对立,更是一种反讽,被物化的女性(妓女),再次在本片中以一种逼问的方式推至消费主义制度本身的牢笼。
男性等于面具加混蛋,女性虚空无物,法国年轻一代的困境在他国也是如此,他们否定过去未来,以自我为中心,实际上连自我都快已被丢弃,因此陷入精神困境。
所有介入式的观察者,客观性都会悄无声息地消失,当所有的问题都对应着一种社会价值,这并不能完整地反映其精神面貌和活着的姿态。因为这都将是过去的,但“十年将会有一次闪光。”
“揭示语言的危机已成为戈达尔导演影片的首要动因。”但语言危机早诞生了新困局,想谈主体涣散,但主体早已变成降智快餐,大家连文字都看不下去,“新”媒介了:倍速视频+解说词。文字生存空间急剧下降。谈揭示?大家并不在乎语言。 |
|
in the heart of man is solitude,and your face thrown back and here we are against death ,and love that was a lie.女主美的可爱 |
|
"love, love, in the heart of man is solitude, and your face thrown back. over the brow of my female nakedness, and my love is in the sea, in dreams and here we are against death..."被问及奇怪的问题我也只能说些莫名其妙的话... |
|
我们常看电影。银幕亮起时我们很兴奋。但我和玛德琳总是很失望,影像陈旧跳动,玛丽莲·梦露在老去,真可悲。这不是我们梦想的电影,这不是深入我们内心的电影,不是我们想拍的电影,或暗自希望能身在其中的电影。 |
|
全球革命风暴的前夜,消费主义的麻醉效果还在,不满情绪滋长却无力改变,杀人与自杀皆不足为奇。 |
|
7.7 真人真事:看的时候扔掉了喝了一半的可口可乐,因为我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新时代青年。 |
|
#CloseUp 之前觉得《蔑视》的讽刺非常直白,现在一看戈达尔大部分的作品讽刺的都比《蔑视》直白多了,大多都通过台词就展现了,反而越来越不喜欢这么直白了。片中的分段结构大量使用的是他其他作品的分段的标题,带有一丝联动感,大量的现场收音保证整个时间完整性同时利用长镜头构建一个角色疏离的空间环境,不过对比于非常不错的室内长镜头的运镜和调度,我还是更喜欢洗衣店那场戏,多角度的越轴跳切直接中断了空间的联系性,而前后非常有对照性的问答也非常有趣,不过政治与身体确实有些看疲劳了。戈达尔说拍电影只需要女人和枪,但看似男人和刀也行… |
|
愤青的理想主义革命生活。这次做得像是一个集锦式的碎片化的私人论文。我们回答问题时映照的不是现在,而是过去。 |
|
这一次,我终于和伯格曼站到了一边。 |
|
Léaud是新浪潮导演们梦寐以求的完美投影仪,banalité |
|
看的时候被街头唱片制作机所吸引,第一次看到还有这种东西,旁边的立刻取相,倒是之前看过,感觉他们好富足!还有那个断头台小玩具,不知道有周边吗?想要拥有!他们吃土豆泥感觉好细腻啊?是不是加了牛奶黄油啥的?看起来好有食欲!男主好友对于男性气质的分析面具和屁股?男主这次身边有了三个女孩,一个是他喜欢的,一个是拉踩他的,还有一个被他好友认为喜欢他的!这是没少安排啊,比特吕弗一男两女还复杂!没有了安娜卡里娜的戈达尔,更加政治性,也更加无聊了!全片在说行动起来的价值,但男主好像一直被爱情所延宕,伯格曼说这部完全没价值,我不同意呢!!戈达尔真是把女演员都拍得好美;男主拍得也很好,感觉亲爹就是不一样,虽然跟妈离婚了,对儿子还是好的!让人调电影播放尺寸,可太有意思了,是向过去生活的致敬吧?!最后男主居然自鲨了? |
|
MF和BB在里面小露了一脸 |
|
为了看这部电影,我买了一罐可口可乐,喝了一半,女主角却说,她喜欢百事可乐。 |
|
8.5/10。①如简介所写:以一男一女谈恋爱的故事为线索引出了各种政治与文化话题,剖析了这些“马克思与可口可乐下成长的孩子”。②通过疏离的摄影(光影/构图)、断裂且关联甚微的剧情、时断时续的背景噪音和配乐、一些跳切、大量(调度优美的)长镜头等营造了一种既疏离又肆意的影像气质(正如疏离且想革命的年轻人们)。虽然这两种气质整体平衡的挺好,但毕竟相互矛盾,也因此大大限制了影像的力量。 |
|
如果任何人在被提问敏感问题时,都像片中人物一样淡定就好了。这些问题包括:你喜欢美国的生活方式吗?你觉得社会主义有没有未来?你了解共产党吗?你觉得民主有意义吗?你知道其他地方有战争吗?你喜欢pepsi吗?你觉得反动分子应不应该存在?……不过这部片仍然无法超越我爱的中国女人和阿尔法城 |
|
7。男权社会必如此 |
|
你若杀了人,你就是凶手;你要是杀了几百人,你就是征服者;你要是把他们全杀了,你就是上帝。渐渐地,我发现,这些问题并不能反映什么,只能显示出群众情商的丑陋。 |
|
Amour 是在一片海洋里面,两人死一般的站着,注视着女性裸露的额头……断头台玩具有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