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够好看... |
|
Grace Kelly那5套衣服(其中一套是睡衣)都太美了。。。这可是将近60年前啊,一点不比现在的Couture差。还有金色卷发和红唇,体态优雅,就是女神 |
|
年纪大了再看后窗,只觉得这是部甜得不行的爱情片。再精彩的剧情也不如俏皮娇嗔,为你煮粥温酒、更衣爬墙的格蕾丝·凯利来得实在。笑。 |
|
几乎没有场景的变换,却一点也不枯燥无聊。 |
|
我的眼睛一直在Grace Kelly漂亮的脸和各种好看的裙子上。。那套薄纱睡裙穿在她身上简直美翻了!剧情倒是觉得一般,有人拿登堂入室来比,虽然年代差太久必然各有特点,但显然登堂入室我更喜欢。 |
|
如果最后发现那个商人是无辜的,一切不过是臆想,就更好了 |
|
习惯了老头最后几分钟的高潮和Grace Kelly爬窗如跳舞的优雅。女人永远有比男人更无穷的好奇和更离奇的想象。现代人已经从偷窥欲进化到暴露癖,而起因都是空虚孤独。 |
|
镜头内外的双重窥视。旁观者未必清。好奇心摔断腿。婚姻众生相。格蕾丝凯莉的绸缎睡衣。特吕弗:使我感到无比震撼的是:在他的影片中,所有的爱情场景都拍得像凶杀的场面,而那些凶杀的场面又都像爱情场景……在希区柯克的作品中,爱情与死亡的主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
|
杀了就俗了,要是没杀观者都会成为窥淫和臆想的同谋,这样更有意思 |
|
Grace Kelly 勝任聰慧大膽的時髦女郎,在她手裏沒有不能解決的問題,只看是直接面對還是委婉以求。男友不信她能一只皮箱走天涯,她便拿來裏面只裝絲綢睡衣和拖鞋的高級皮箱,一片旖旎;她能換上吊帶仔褲皮鞋看旅游畫冊,也能等男友熟睡便改看BAZAAR。她根本是浪迹天涯的良伴。 |
|
我坐在后窗看“电影”,
看电影的人在《后窗》看我。
|
|
有限空间内镜头的运用出神入化。因是“偷窥”,大部分都是带着审视、观察意味的主观镜头,但人眼、望远镜、照相机等媒质的安排调换,视觉上毫不乏味。不同景深下,不同人物轮流走位登场退场,每扇窗口后都有一个辅线故事的存在,彼此交织缠绕,而后在巧妙调度下,完成了一场另一种意义的“多线叙事”。 |
|
一个场景,如此精彩,不得不服。悬疑和娱乐性并存,还能有什么要求。其实看电影就是发泄偷窥欲望的绝佳手段啊!这里面的恶趣味还真不少。。。格蕾丝凯莉的性感从睡衣渗透至口音。喜欢她的每套衣服每个包包! |
|
景框的独特设置和镜头的巧妙移动,植根佛洛依德学说的心理挖掘,希区柯克所有的影片都非常忽视演员演技的表现力,没准希区柯克很鄙视演员这个职业,他是把演员当花瓶和动物的 |
|
偷窥是一种瘾,希区柯克给我的惊艳在于,他的重点不是让观众明白谁是凶手,而是在阵阵越发的悬疑气氛推进当中,让人无法分心只能专注。是的,他就是能够使得释疑这东西,让人上瘾。'8.5 |
|
四刷,个人迷影启蒙之一,最爱的希胖电影。1.希区柯克凭借自身高超的叙事手法和对镜头语言的精准把控,在狭小局促的有限空间内将悬念与戏趣无限延展,迸发出令人目不暇接的别样精彩。2.镜头内外的双向作用及关于电影本质的剖解:我们通过银幕看到男女主人公,男女主人公通过窥视看到楼户邻居的里况,再以一桩无证预设的谋杀案带动整个故事的发展。“后窗”便如同影像内的另一面屏幕,而肉眼/望远镜/远景摄影机则是作为建立彼此联系的媒介而存在,景框内的已知拓延了景框外的未知。3.婚姻议题的指涉与偷窥欲的反思及道德批判。4.风趣对白与各路配角的争相斗艳,幢幢窗窗共摹众生浮世绘。5.希区柯克的电影总是始于混乱,聚于矛盾,归于平静,利落收尾。我爱这个胖子。| 格蕾丝·凯莉绝世倾城,且永不再来。(9.5/10) |
|
调度和节奏感惊人,第一个长镜头一个字没说就把某些导演要花十几句来解释的事情全讲透了,而之后的悬案本身似乎都成了麦高芬,为的只是串起那些发生在不同窗口的故事。 |
|
窗里的故事比窗外的好,窗外的故事比杀人案好。肥希虽然把镜头玩的如入化境但我最爱的还是后窗。不过按照以后的结尾忽然高潮的套路这个丈夫杀妻分尸应该是个乌龙。然后男女主开始反思婚姻,呼应开头。👆完美👆 |
|
看了一个分析,觉得很有意思——男主窥视的窗口就像一块块电影银幕:寂寞女人是剧情片、新婚夫妇是情色片、钢琴家是音乐剧、芭蕾舞者是性喜剧、生病女人那里是恐怖片。因为场景单一,摄影和表演需要非常突出。摄影的确是!开头交代人物背景的长镜头、对面窗口男人来到男主房间的片段、镜头移动时遮挡视线的墙壁造成的悬疑感,都令人惊叹。though不太喜欢Grace Kelly的演出。男主是典型的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而片尾换杂志的动作,又嘲笑了女人的虚伪与肤浅。感觉这个时候希区柯克已经厌女了。(电影节,巨幕) |
|
此片从开始就有一个可能让观众存疑的空间构设的点:“凭什么你能看到他,他却从没看到你?” 因为俩人居室的楼层分明是等高的!……而演到背后秀戒指被发现两男人对视那一刻,疑团终于揭晓:希区早知观众有此潜疑,如果完全不予关照,而是按照其他方式走到终局,必然会导致他们一定程度的心理失落,“有点遗憾。导演竟然没有想到我想到的一个问题!”可如果因此早早在逻辑层面为之解惑(放心,只能单向看到,因为巴拉巴拉),就破掉了这个全片最高潮的哏!逻辑的暂时松放忽视只为关键时刻的叙事高能!就像那部比利怀尔德黑色经典:为什么“编瞎话说腿伤了,保险专家没有第一时间想到不来索赔的蹊跷”?观众想到了,编导也想到了。只是此时便随着观众心理节奏马上做出响应以凸显其智,就失去了后面的“双喜临门”! |
|
不是很喜欢这部,真的。。。因为不喜欢女主角 |
|
“我一直想见见索沃德太太” 事情不会空穴来风,女朋友也加入进来侦探可笑死了,原来是出喜剧啊哈哈! |
|
这部不是看情节,而是看独特的运镜与特殊情况下的气氛塑造...如果硬要说情节教会了人什么,那么就该是:请相信自己的第一直觉吧..^^JS演得很侦探,GK一点也不裁缝 |
|
这部片子最好玩的一点就是,每一个窗口的家庭都可以独立抓出来拍一个故事,而旁观者是拿着望远镜的杰夫,还有邻居们,当然,还有观众 |
|
谈恋爱哪有查案有意思啊!史都华塑造的这个摄影记者的角色实在是太有意思了,当他的未婚妻以及护士还有同事一起参与到破案的进程中来,气氛一下子就柯南起来了,哈哈哈,应该算是希区柯克电影中娱乐性和悬疑性兼备且结合得最好的一部作品了。同时不仅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讲故事的方式,也满足了观众们普遍有的偷窥欲,除了孤独小姐外,哈利被她的新婚女友榨得一滴不剩真的要笑死我。这部电影密集的台词写得真的非常不错,男女主角吵架的大量对话饶有趣味,护士阿姨的吐糟更是字字珠玑,当然,格蕾丝凯利王妃的每一套衣服都华丽到不行,真的美不胜收! |
|
大致明白了希胖的女性审美:金发碧眼大胸穿衣好,聪慧善良好奇心。穿得了丝绸睡裙爬得了自来水管道,当得了美人间谍玩得来侦探手段,为了爱也脱的下礼服随男人浪迹天涯。这样看,赫本的形象就不过关,梦露又太露骨而高贵不够,费雯丽个性太强。说白了,四平八稳美女,看似叛逆,最后全得栽在男主手上。 |
|
People do a lot of things in private they couldn't possibly explain in public.这句很有意思。影片前面杰弗瑞自称多么勇敢闯天涯看不上女友这个贵气小姐,然而他连女友遇到危险时在窗口大喊一声的勇气和智慧都没有,而女友却还要为他将自己塑造成挖地爬楼的形象,这种不合适的结合被认为是略带戏谑意味的皆大欢喜出现在结尾,反正挺搞笑的。这是大众的品味,也是那个年代的品味。 |
|
一部最適合寫裝逼影評的電影 |
|
1.不寻常的举动下是隐藏秘密时的慌乱;2.躲在背后的眼睛往往可以更清晰冷静的看透一切,然而这却也牵涉到道德问题;3.每一个窗口在镜头后面都是一部电影,一部关于电影的电影。 |
|
一座隐私洞开的小楼,感情、事业与自我被经营得怎生好坏冷热,全在别人的注视中被消遣,可这消遣,又把一整套人生的可能性给过了似的。看多了看久了,自己像是腐肉上的蝇,靠不时渗出的一些血水,滋养那种被日常寡淡涮掉的胃口。他们看对面楼,我们看他们,也许还有更高的存在看我们,很有意思。而在种种现实的推敲中,叫人更着迷的还是有趣二字,尤其是Stella和Lisa变得兴趣盎然后,可爱度简直爆表。关于推销员的真相,要是结局正好相反,应该也很有趣。与此同时,要是吃安眠药那位单身女人的命运也跟电影相悖,也许更添一层荒谬与凉薄。Grace Kelly看一次就要叹一次,太美了。四星半。@北影节,资料馆 |
|
时装秀的背后也有灵动,通过未经讨论的偷窥,两个人开始转好:my Lisa。悬念在于始终没有悬念,一开始便是正确答案。不过一旦脱离例外状态,两条腿都好了之后,究竟是出走还是安居,仍然是未能解决的矛盾。看似小盒子里装着满满的丝绸以及放下书拿起杂志的姿态,便奠定了不再偷窥后日常状态的……悬念。希区柯克水平挺高的,怪不得齐泽克那么喜欢他。哈利要辞职老婆很生气,孤独小姐为音乐所救,芭蕾小姐的老公回家了,这也是真正的日常生活之悬念吧。 |
|
不妨也把它看作是「桌面电影」,吉米·史都华犹如游戏玩家般时刻注视着他的电脑屏幕,自如地对不同的窗口进行打开/关闭、放大/缩小、最大化/最小化的操作。#BJIFF2019# |
|
对观众偷窥欲的满足和自我指涉。剧情不够精彩,但创意绝伦。 |
|
2021/4/8 偷窥伦理学和爱情哲学。很多人觉得结局走向不够精彩,但我们倒觉得这个结局更能激发思考——不道德的行为导致了善的结果。另一方面,片里的爱情关系也很有意思。一开始,两人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激烈地碰撞,关系在摇摇欲坠的边缘,在女主举起望远镜那一刻,感情走向突然就丝滑起来,冲突变成共鸣,渐行渐远转为心心相印,后窗推理也在女主的助力下越来越明晰,甚至有了飞跃性进展。是他们终于发现了彼此的奇怪同好吗?然而,结局女主的行为却表明她最初眺望对窗,不是发现了什么犯罪线索,而是顿悟了爱情密码。她不再强势,转而迎合男主的喜好。尽管男主对女性审美偏好并不传统,也并不主动要求女主改变,但他未曾关心过女主为何转变,是否喜欢如此,本质还是自私的。不作为的男性背后,依然是不可动摇的主宰和凝视。 |
|
3.5。闷。尽管偷窥心理之揣摩、视角之影像化都是标新立异甚至空前绝后的,但它予人的乐趣似乎并不足以贯穿全片,对被窥者杀与否、如何杀无甚好奇。至少在我观感里是这样。看到现在第五部希区柯克,除了巅峰《迷魂记》《惊魂记》,感觉其他时候所谓的悬疑和惊悚在单部片里难有两全。 |
|
剧情一般,期待的大逆转没有出现。2013.10.16 |
|
【北京电影节展映】终于在大银幕看了这部被多次翻拍、致敬的教科书级别经典悬疑片。强大的美工在摄影棚内搭建了整套公寓。全片99%都以男主屋子的单一场景、单一视点展现。摄影机几乎不离开房间,通过不同景别切换窥探视角,并巧妙地利用台词、表演去表达房间以外的世界。悬疑与喜剧元素相得益彰,台词聪明,节奏极佳,影厅内笑声不断。时隔60多年,依旧是商业佳作,女主造型气质仍光彩夺目 |
|
这布景和构图真心绝了,然而多年之后再看,我却觉得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颇有意思。爱情里的驯养和反调教,你觉得她只懂得花钱买首饰买衣服去高级餐厅吃龙虾,是个肤浅的花瓶不能陪你仗剑走天涯,然而看到她有勇有谋能穿着细高跟鞋束腰连衣裙飞檐走壁去杀人犯家里找证据,你又重新被她迷住了,殊不知她即便在你面前换装穿平底鞋长裤衬衫看西藏游记,其实趁你不注意还是重新拿起了时尚杂志,男人啊,还是太简单了呐!希胖拍谋杀如同爱情,拍爱情也好似谋杀,他是真心喜欢格蕾丝·凯利啊,每一套换装都让她美得不可侵犯,从没让她乱糟糟地出现过,另外芭蕾舞娘也好惊艳,好性感。 |
|
哦,机智勇敢的lisa,赞颂伟大的女性。 |
|
长大后重看《后窗》,觉得最高明之处并不是悬疑,而是爱情/婚姻嵌套在悬疑的剧情之中。每个窗口中的场景都是一个爱情的变体:新婚夫妇、已婚多年的人、摇摆不定的单身汉,孤独的寂寞芳心女士,当然还有婚姻不幸福的人。导演以这些象征着杰夫和丽莎关系中的各种挣扎,他极度害怕被婚姻束缚,就像被窗口框住一样。最高明的地方是丽莎在窗户对面使的手势,正指着自己的那枚戒指。 |
|
重看,每一寸镜头移动都牢牢地限制在视线范围,既是禁锢角色同样也禁锢观众。超长的摄像机镜头如同延伸的五官,窥视何不是一种神经官能症?Jeffery对婚姻的迷惑和恐惧一一投进后窗,观众的欲望也被投射到银幕。别忘记Lisa扮演了Jeffery心中的理想角色才获得了赞赏,希胖对“美好结局”的嘲弄如同暗度陈仓,美妙绝伦。 |
|
“庭院象征着这个世界,(偷窥的)摄影师就是导演本人,望远镜代表着摄影机和镜头。”特吕弗讲得好哇。每扇窗里都是连环画,是不同主题的电台,是被观看的故事。最有意思的是,作为凝视主体的男性摄影师反而像是被挪揄的对象,一直被困在轮椅上处于被动,他口中那个只会买衣服的女友,倒是慢慢从预设的人设中走出来,用头脑,深情,行动(和一套套华服)改变着观众的印象。最后她拿起那本时尚杂志,真是一个俏皮的胜利宣言啊,而对面的每扇窗子,都最终从无序回归秩序。 |
|
美妙的爱情,悬念引人入胜。旅行中看希区柯克真是太提神了~ |
|
场景局限在房间和社区,却格外引人入胜。史都华略显老态,格蕾丝·凯利美如天仙。作为世界悬疑大师,希胖对节奏的拿捏可谓是炉火纯青。但他不仅要拍一出通俗凶杀剧,而是要探求电影的本质,肢解电影的类型。难怪特吕弗赞叹道:“这是一部关于电影的电影。”他真正发掘出了电影的乐趣,做到了雅俗共赏。 |
|
在影片的高潮部分,Jeff用摄像机闪光灯对抗闯入家门的邻居,想要把邻居重新收摄为自己在后窗窥视的图像;邻居则将他扔出了后部/真实之窗(rear/real window);这不正是希区柯克对观众做的吗?让实在界的异物刺入诞想的畛域。这一过程通过影片的一系列“元”结构施行:无论是用窗框暗示取景框,还是窥视与目光的脉络——镜头常常从第一人称视角平滑地转向第三人称视角。就对悬疑片的自反而言,在案发当天六点,Jeff正好睡着了,时间的空缺就像后窗没有呈现的那一部分室内,一个污点;它不仅将真实悬置了起来,更构成了“现实”本身;这个污点于是也是一切行动的支点,一个连接欲望与法的薄膜。当然,就像所有好莱坞大团圆结局一样,最后Jeff重新坐回家中,欣赏后窗邻里的和平景观;以此向观众保证影院外继续进行的日常。 |
|
“在结构上是很不错的,因为它呈现了人的主观反应过程。一个人在看,然后看见,然后做出反应——这样你便建构起一个心理过程。《后窗》完完全全是关于心理过程的,只不过它是用视觉手段来实现的”。“在我拍的所有电影里,这部对我来说最具电影性。”——希区柯克 |
|
结尾那个长得像伊丽莎白2世的护士为什么被自己的话吓到了她是最先提出分尸设想的呀,那个男的为什么要打那么多长途电话,为什么美国人都不爱拉窗帘,这部电影是不是后来上的颜色。窥私癖真迷人没有杀人案也很好看。 |
|
强在代入和互动。如果:推销员是无辜的,所以被逼地暴走;或者三人过于关注此处而忽略了邻里彼处真正的命案⋯⋯ |
|
上课讲的,补标(这个好像是好几年前跟着父母用电脑看的?记不清了,当时还不玩豆瓣).
一直以为后窗是单纯的关于偷窥和婚姻的议题,多年来为结局为啥没反转耿耿于怀...没想到影片分析课的老师提出了一点:这是关于电影的电影(元电影).借助精神分析学,完成了对电影本体的表达,影片从窥视癖这一本能欲望入手,解释了电影存在本质和魅力之源。偷窥与观影具有同构性,电影的魅力源于偷窥的本能。
到了结尾,所有人继续在被窥的语境和婚姻的围城中演戏,浪荡的芭蕾舞女在丈夫面前伪装,寂寞芳心小姐与音乐家相爱,新婚夫妻的幸福转瞬成繁琐生活...一切仿佛一个轮回,而不愿意演戏的男人杀掉了自己的妻子,退出了生活,只留其他人,重复着他的悲剧..
|
|
前一秒还想跟你浓情蜜意,下一秒查案查得比你还积极的女人,真的是一个女人吗?前半部还跟你家长里短催婚,后半部开始跟你讨论分尸细节的大妈,真的是女人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