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天就知道上知乎上豆瓣刷微博,秀个优越感,装个专家……” |
|
广义地把男生划分为理想、无聊、鸡汤和理论,实则都是文青loser。女性成为他们YY的符号。碎片化的小品,没有实质性内容,呈现出的是一种颓态的生活状态。它的缺点和优点都很明显地存在于薛定谔的猫箱中。 |
|
李会是印象最深物理博士,一出场全场爆笑,拟写台词幽默,大众对学术男刻板印象的颠覆,乖张可爱的学霸魅力无法挡。前半部人物立体,摄影光晕美到发指,越到后面越呈现一种无病呻吟的吐槽,结尾如果有个扭转片子会不会不那么悲观。不过专业拍和业余毕竟不同,不能阻止谩骂,云中提供了一次很好示范。 |
|
至少让我对广州有了想象 |
|
这种强调自然的主题比商业片导演并不高明到哪里去,真实的生活我每天都在自己过,何必花钱去看一个矫揉造作的版本?好电影会用镜头讲话,甚至连台词都不要,而这里竟然还要关键句提示?天体物理博士那一段还挺有意思的。云中以前没关注过,但看现场觉得是个自我感觉过于良好的人。 |
|
3.9 Blue. 散乱迷茫混沌,空有斗志得百无聊赖,没有人会喜欢这种状态,我也是,就像我不喜欢潮湿的广州,南方嘛,可我现在就是这样。所以,这种直接甚至是纪录式的手法,是不是有些太不负责任。偌大的黑暗的影厅,时不时滑亮手机,找不到出口。(又犯病了) |
|
论如何心安理得地逗逼和无所事事”。散漫的爵士乐结构,有些侯麦的假日电影有些奥尔特曼的《人生交叉点》甚至有些伊奥谢里阿尼的味道,实际上形成了某种城市交响乐式的database(可惜拎得不够明确)。粤语本身自带的喜剧性在这种连接着港片传统的即兴创作中被处理成一种尴尬弥漫的冷幽默。 |
|
段子电影。台词略猪扒,运镜构图很狗屎。
各种手法跳剪阿什么的杂炖,不过电影基本的剧情都讲不清楚,演员很让人出戏。 |
|
几个影评人互捧,于是我就坑到电影院看完了。极其陈旧的性别观念,泡不到妞就恨生活的落魄24岁男青年的意淫。也没有指向任何社会问题。演员演技很差,对话没什么大意思,还被当宝一样摘出来作为小标题……… |
|
九零后的dazed and confused,突然超想去广州 |
|
感觉像在大屏幕上看网络情景剧,只是选了一个好位置架起摄影机也算得上导演所说的“精心设计的镜头”?这也太对不起那些布景打光机位调度的人了吧… 哦对了我们还需要体现广州的城市感,那我们就拍拍大远景+音乐煽煽情吧 |
|
最难,平常心。 |
|
“我就像一台残破的收音机,能时不时收到她的消息,就很幸福。” 影评人云中的处女作,带着偏见去看,居然一点也不装,也不故作高冷或深沉或无病呻吟。完全轻松的生活小品,随性又有情趣,广州或远或近就贴近了……“豆瓣”有台词硬植! |
|
人们喜欢的电影要么是自己的梦要么是自己的生活,这片子属于后一种。看着很散,但内在气韵是统一的。云中很聪明,处女作不搞宏大叙事,也不玩炫技游戏,踏踏实实回到生活,磨出一篇闲散不失工整的小品文,看得人心情舒畅,还有点麻麻酥酥的。我反正是从头笑到尾,一下都没瞌睡。 |
|
7.30.WE影城,坐在錄音師旁看完。這部片感覺是越往南走,越易被接受。我在線上線下都與雲中不識不熟,拋開之前網上的互捧吹牛以及不厚道的北上首映,單純從電影上來看還是引起了我共鳴。不論是在地緣、人緣、姻緣等層面上都讓我感到無比熟悉。而且我特別喜歡葉洪這個角色,仿佛將我演到戲裡頭了。 |
|
去年419在库布里克书店大旗虎皮偶然提及的作品,今天竟然在电影资料馆看到了,真是天大的缘分!云中老师不仅人帅而且编导摄影剪辑样样拿得出手,好一封写给广州的情书,现实向无野心文艺小品定位精准,台词聪明不罗嗦,西装鸡汤男&天体物理学逗比博士最出彩,映后见面会最欣赏桃姐的发言,迷影精神万岁 |
|
3.8 屌丝青年的迷茫在一个水汽盎然的城市不断发酵与流溢,广州在我的生活经历里面并没有四季,电影的节奏就好像广州无休止的四季一样粘糊糊。演员本身要比影片出彩,李会几乎成为了笑点担当。影片对广州的写照比人内心感受的描述更真实,导演对演员的控制太松,有点过剩。 |
|
求映后那些影评界大佬别再拿这片子和贾樟柯、杨德昌做比较了,真心没得比。新导演新电影,我还是老老实实支持毕赣的《路边野餐》吧!枉费我旷了一上午课来看个举世大烂片! |
|
摇滚乐的真正鼻祖是贝多芬,理工男的泡妞神器是薛定谔。镜头之下的广州很美,百无聊赖的青春很丧。 |
|
昨天看完,要让我写个影评,基本会是碎念。我很好奇为什么我很喜欢这部电影却是这么低分?今晚翻了一下打了三分以下的豆瓣主页,恩,也便不再感到好奇了。这五星打得好不夸张,我仅以短评为《呼吸正常》正名! |
|
如今人人都想当个导演,但既然你没有十足的把握就不要肆意的拼揍故事,这还是九零后。生活固然波折,但并非扯淡。
|
|
轻松小品,高于预期,观影感觉算是渐入佳境。对处女作而言,作者意识少了些,好在它没有野心。 |
|
我就替别人说了句“预先邀一批互捧的人打五星,人家不给一星平衡一下还真说不过去”就被脑残粉喷了,所以只好亲自下手了。这片子:什么都想说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什么都想说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什么都想说什么都不会,您PLAY我呸您PLAY我呸您PLAY我呸我呸都呸~ |
|
白开水一般的生活碎碎念,前半段有点差强人意,后面要好很多。人物本可以塑造的更好,作为导演第一部作品,能在艰苦条件下拍成这样也很不容易。但片子并没有打动我,只能说不喜欢这种故事很虚的类型片…… |
|
这部电影我给零分,多给一分都怕你骄傲,有空写长评。 |
|
不喜欢正反打不意味着全片都不用正反打,开头还觉得会是一部描写90后生活现实的片子,看到最后无话可说。 |
|
【中国电影资料馆北京电影节展映】影评人拍的电影。调色不错,剧情剪辑太差。台词烂。相比仨90后屌丝失业失恋怨天怨地怨社会的无病呻吟,80后天体博士的故事倒是更自然。处女作差不可怕,主创自我感觉如此良好就太可怕了,比《青少年哪吒》都差很远,竟还与杨德昌《独立时代》相提并论!呵呵。勉强两星 |
|
喜欢的一幕是站在丑丑的灯光展板前说“好无聊啊”以及雨后变得有存在感的白云山。片长控制在80分钟以内会好一点。 |
|
屌丝版伍迪艾伦,豆瓣召集主演、半纪实半即兴的创作过程很符合网生代潮流,影评人零成本长时间5D3拍摄也很有行动意义,描绘出当下90后普通人群精神上的空虚迷惘、广州独特城市气质。小标题,散淡结构,金句段子,粤语,画外音,爵士乐,戏谑众生相。唱K一场开始打乱叙事节奏,再构置下起承转合会更好 |
|
尴尬 |
|
我是来拉低平均分的 不过这片子 镜头剧本平平 演员表演平平 给两颗星 不低 |
|
开头还是蛮喜欢那种调调的···但越往后越散越抓不住主题,毕竟现在还没有王家卫的掌控力来不给演员台词现场去发挥。5D3弄成这样已然不错了···但作为电影,这种叙事结构和表现形式也许不是讲述这个故事的最好方式,其实这些道理啊讲出来就没韵味了,还是很作者范儿的,不要和别人比较。。。 |
|
一部作品,不能只对得起创作团队,而对不起观众。 |
|
勇气可嘉 但真的没意思 |
|
身为广州人,完全没有觉得这个片子拍出了广州的什么,不去骂只是不想打击他的士气 |
|
一边看一边捉鸡,原来那么多台词,那么多人物,那么多场,那么长,那么不谋杀电视机,那么不公嗨,那么杂,那么乱,那么散,那么不装逼,那么像纪录片,电影感极差极差。看广州街景还不错,北方口音广州理工男和短发相亲女这对有些意思。 PS:里面拍到的2014年彼岸花开音乐节,也在现场 。 |
|
影评人间的自娱自乐。所谓的电影形式,只不过是ppt般片段式的无病呻吟。实在是糟糕透了。 |
|
1.影片既有法国新浪潮的诗意表达、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纪实风格,还体现了日本优秀电影中关于人与外界(自然、城市)相生相克的属性;2.温婉小品,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即展现了广州这座城市的特性美,又保持着一种“距离”,人物的塑造亦表露某年龄段部分群体的生活常态,使作品达成一定的共性! |
|
底线呢? |
|
据说这是中国影评人跨界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影评人膨胀起来瞎BB,比那些跨界拍片的演员、作家、主持人更可怕,支离破碎,喋喋不休,特么电影质感和镜头语言在哪里?N多影评人还为此片洗地,窝在一个小圈子里抱团自嗨,你们开心就好。 |
|
广州电视台当代青年负能量纪实报道 |
|
散漫碎片集合,捏不起来的清汤寡水;通过大量不沾烟火气的台词,无论如何不像流离在城市街头的失业/恋/神青年;剪辑不行,摄影不错,广州很美。 |
|
片如其人,一点都不装。展现广州这座城市的日常生活,如呼吸一般正常。独立电影都能拍得这么友善又有趣的话,我肯定不骂你们。推荐看大银幕。 |
|
当初选广州首映就好了,虽故意走马观花在广州各地取景,却也不违和,本土文化也有细节上的体现,实时实地取景使生活的戏剧性与电影戏剧性结合,效果不错。年轻人百无聊赖的生活,飘渺虚无的未来,不靠谱的爱情,加上话痨式文艺化对白,我算看出来了,云中不是朴赞郁芬奇粉,而是林克莱特洪尚秀粉。[B-] |
|
三星半。爵士乐般的广州青年日常。博尔赫斯书店、百花甜品店、沙面、珠江、广州电影院等让人感觉亲切,如果你熟悉广州。李会演得特别好,励志哥的角色也有意思。作为处女作,非职业演员的生涩演技、某些剪辑(比如空镜头过多)或画面构图方面的缺憾当然有,但那种处女作特有的质地更可贵。 |
|
WTF! |
|
作为新导演的第一部长片,又是低成本的非类型电影,可以给三星。碎片式的叙事我不太喜欢,但总体看并不乏味,还算流畅,也不做作。最不喜欢的是KTV一段戏,对话和场景都没啥意思,显得很苍白。还是可以在后面设置点戏剧性的东西,生活流也不意味着就要始终节奏平淡。对都市与青年的感受还应该更深入。 |
|
白开水愣充二锅头,还摆出一副“我干了,您随意”的架势,结果便是吃瓜群众皆清醒,只醉了小圈子里的一干狐朋狗友。 |
|
拍出了广州的城市气质难能可贵。虽然号称非专业演员加本色表演但充满刻意和雕琢,距离Frances Ha 都差了很多口气儿,还是别往杨德昌上靠了。天体物理学家和小西服的成功学授课人演得最好。空镜头太多,配乐太满,可你要说它多差吧,还有《后会无期》呢?为了平衡分数降一星。@bjiff2016 @资料馆 |
|
太好了,内地终于有了这样一部作品,导演好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