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10。洛迦诺喜欢的都是迷离的、斑驳的、我不能进入的。 |
|
回忆是鬼魂。情节弱,感情强烈,但算是克制。摄影真好,声音真好,视听一起呈现幻想场景,本质上就是一种通感。每次处理进入另一个空间的过程都干净利落。虽然逆光柔光和调色看起来不太舒服(true black没了),但还是一种很精确的表达,拍出了“触觉”。长镜头的节奏抓得很准,最后那个走去抽烟又回来跳舞太打动人了。 |
|
90%室内戏,柔暗色调,要不就是过暴阳光透过窗帘后形成迷雾,总之明暗都不让你看清这家庭。妄图种上两盆植物带来生机,搬来移去也只是徒劳。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消失,撇下Marcela一人又如何,即使像Rina那样离开,生活也不是照旧。家不过是活人的中转站,只有鬼魂才常来这儿看看。仅有的室外生活场景永远有Nacho的伴随,但连这点最后也保证不了。又一个将家庭比做囚笼的blablabla。。。声音是不错(按恐怖悬疑片气氛配的),中段的一出超现实好(老太拿椅子躺地上比划不就是先疯实验音乐现场吗!),结尾好在哪里?为什么我觉得cliche? |
|
Lucrecia Martel风格的意识流家庭片。以后遇见Martel说好的电影我可得躲远点…… |
|
亲人去世,家庭开始变得有黏性,导演用细腻的柔光铺开,逼仄的室内空间,丰富的人物情绪,大胆的声音运用,有两段神乎其技。 |
|
87/100,帘幕不断投射的光包裹着他们的身躯,仿佛在为他们做着洗礼。质感的绿里,他们起舞。有部分段落几乎是恐怖片式的。叙述从未成为情绪流动的阻碍,自然而然的、突如其来的,透过无比通透的空间、丰富而层级清晰的声响,持续输送着无法形容的感官体验。直至最终切断一切场域之音,迎来仿佛期盼已久的梦幻时刻,我们一同覆没在这奇诡日常。 |
|
前2/3故作玄虚得很,拍日常,拍生活,拍母女,拍琐碎都非常无力,挑挑拣拣留不下最重要的那一人,高潮过后反而渐渐升温,随着音乐而起的欲望和爱情在一瞬间升起又消失,她的坚持也像一个泡泡“噗”一下幻灭了。结尾很让人迷恋,但这种节奏还是无福消受了。 |
|
C+/ 假如更粘稠混沌一点或许可以成为另一种《沼泽》,但现在总感觉那些晶莹剔透的部分像是强扭的。 |
|
灵魂“浮现”,光阴“不见”。 |
|
中年女人的琐碎日子,要随时给自己创造各种喘口气的机会,不然怎么走下去。 |
|
有时懂了有时又没懂……液体融合和窗帘转圈拍得很美。 |
|
emm~~~~~~ |
|
难怪马特尔又吹又捧,原来是马特尔干女儿拍的。陷入马特尔的沼泽地无法自拔,选择假装跳舞相濡以沫 |
|
3.5。無頭女人混合沼澤,但終究是比Martel差一點。日常的部分差一點感染力,鬼魂的部分卻又有詭異似真的日常感。尤其愛兩場聚會戲,形成了某種對照,收尾的長鏡頭漂亮。 |
|
超五星。从用一个画面两个声音同时勾出五人家庭繁琐日常,到亲人缺席、偶遇,不断在现实和魔幻、过去和现在之间徘徊,再重新陷入家人重聚的感受漩涡之中,如马特尔说:“拍出了家庭对话的永恒生活”。室内的柔光,缤纷的南美,内心的实体化,无剧情结构,无处不在的薄纱,和不断往角色靠近的摄影机,像最后两镜一样,触摸人物的内心(那个导演内心的主体)。 |
|
就如之前很爱的那部《我的快乐家庭》,都是女人在挤压之下试图寻求一点独自的生活,不同的是那部是来自事件的刺激,这里是源于各类感觉的刺激(声音/视线)。因此最终她并无需找到那个实体的独居场所,仅靠想象便足以构成。 |
|
【4.5+】帘幕不断投射的光包裹着他们的身躯,仿佛在为他们做着洗礼。质感的绿里,他们起舞。部分段落几乎是恐怖片式的。而叙述从未成为情绪流动的阻碍,自然而然的、突如其来的,透过无比通透的空间、丰富而层级清晰的声响,持续输送着无法形容的感官体验。直至最终切断一切场域之音,迎来仿佛期盼已久的梦幻时刻,我们一同覆没在这奇诡日常。 |
|
文艺家庭主妇。 |
|
我觉得 我还需要再看1000部电影 才有资格看意识流的电影 |
|
亲人故去激发中年自省,死去的亡魂与现实融为一体……hmm……关键是琐碎的家庭片段也不好看啊。 |
|
3.5
“人到四十”的题材,问题是感觉上这并不太属于女性电影,特殊性就会弱很多,导演始终也在商业浪漫和文艺写实中间找平衡,都不太立得住。电影镜头像是近距离窥视,紧密跟随却又被光打的模糊 |
|
Marcela戴眼镜还真有点像Martel。有《沼泽》的部分优点,但没有去中心化的视点,导致漂浮感差一些。《驱魔人》那段非常惊艳。 |
|
琐碎的故事和结构配上琐碎的镜头语言让电影最终呈现出了一幅缺乏重点和主题的自我陶醉图景,场景与场景之间太割裂了 |
|
今年看过的最好结尾,中间几段也看的头皮发麻,反倒是一些日常部分觉得力度弱了些。声音设计是阿根廷人的种族天赋吗? |
|
非常隐晦自我的表达,私人影像化,破碎的日常,疏离的情感,现实与过去的迷离交织,亡魂乍现的诡异,中年已婚女性的情感困境,母系原生家庭的分崩离析,这种电影已经完全不服务于普罗大众,只服务于创造者和电影节。 |
|
大抵又是一部在结尾后开始“生成”的电影。 |
|
这一家子过得太别扭了。 |
|
她仿佛置身于日常生活中,却又游离在生活之外的上空。 |
|
电影有马特尔“圣女”一样的气质和价值,可以归功于导演María Alche参演前作的影响,视听技巧的形似外同样有女性个人焦虑的探寻,把压力定义为“内心世界实体化”,不辨真假到辨别真实即是在寻找如何重归正常生活的答案 |
|
家長里短,甚至有點詭異。 |
|
典型文青喜欢的调调:迷离、虚无、形神俱散,情绪控制一切,流到哪是哪。虽然拍摄技法有亮点,但几乎从头懵逼到尾,这种我真的无福消受。 |
|
看得我有点懵逼,不清楚女主最后一段舞蹈的动机。不过其他部分很不错,拉美电影正在开拓一种新的电影类型,不在受限与时间与逻辑,跟梦境有些类似但又不全是。 |
|
4.5 |
|
A-,一个吻之后便迅速退场,和马特尔一样都喜欢在不经意间沟通时间、空间。生活得过且过似乎也没什么不好。 |
|
需要带着对的心情才能看出对的电影。情绪在先,技法其次,故事微弱。 |
|
最后一场跳舞戏的音乐真好。整体对我来说还是比较闷,看完总觉得电影有些妙笔被自己忽略了。65 |
|
短小精悍的故事,讲述一个想逃离家庭的悲伤女人,中间看到灵魂的那段拍得很棒 |
|
有几场戏真的好 |
|
画面色彩很像巴西那部《看不见的女人》,包括那些绿植。电影讲的是一个家庭成员离去后,通过大量的家庭内的琐事表达这件事对其他家庭成员的影响和对女主的创伤。昨天吃饭的时候喝了一点,看电影的时候略微有些晕晕乎乎,状态是适合这部电影的,但也因此有些没看太懂。不过看了下这部电影的豆瓣短评,我觉得我就算完全清醒,全神贯注也不一定能看懂。文艺、意识流,混沌、又迷离,短评好像在写诗。 |
|
有点过度依赖声音了,空间衔接可以更好一点。总体很棒 |
|
镜头分大于故事分 |
|
看了三十分钟,待看完。(看电影的环境决不能将就,不然就……) |
|
前半段的琐碎日常已经足以把我的耐心耗尽 |
|
琐碎而迷离的私人生活 独有一番魅力 |
|
4.7 过了一小时,才出现真正的锋芒,前面1小时实在是无法入戏,这种家长里短的还是东亚文化氛围比较适合我 |
|
看的时候中途睡着了,再怎么退回去放都感觉不是滋味,郁闷。喜欢室内自然光与窗帘绿植造成的纹理。心灵相通的某个人,可能突然就人间蒸发。家庭成员之间或许不能真正了解,但永远不会消失,就算做梦都会爬回来。 |
|
什么也未发生,正如我们的生活,什么也未发生。 |
|
声效诡异,喜欢。 置景很有原始生命力,神神叨叨的,喜欢。 就是真的边看边没了 |
|
一股洛迦诺独特的味道/ 柔光幻影污染/ 声音设计/ 鬼魂呓语/ 梦境家庭/ 换一种心境看可以5星 |
|
#姐姐观影系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