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艺青年的苦行,可以想见,影片对角色、剧组、以及演员本人都是一次磨练。只是这路太苦、太压抑、角色也压抑。释放的少,快乐也少,看着累。除了可能会艳遇,也没觉得那边有多好。整个片子太柔、太文艺,不硬气,不豪气,天高地广的地方可惜了 |
|
不要我们哪天在对方的葬礼上说,要是当时做了就好啦。 |
|
这部电影最大的意义就是让我们的观众看到,除了伪劣武打和伪劣惊悚外,中国电影或许还能有其他的方式来正常地拍一部电影。 |
|
骑着单车去拉萨的玩命小清新。 |
|
在《摩托日记》《荒野生存》“摧残”了我多年以后,终于有这样一部在路上的中国电影。生命不息,梦想不止。你在年轻的时候应该做一件事儿,这件事儿等你老了你可以拿它来吹牛逼,至少证明自己曾经活过。永远的年轻,永远的热泪盈眶。选择一种生活,并且有勇气坚持下去。 |
|
没有传说中那么好,晓川落崖之后,一直在等这个故事有一个像样的高潮,但看到最后才发现落崖才是高潮。在晓川之后,路遇的事与人描绘都太浅了,既没力量也不细腻,没法触动人心。但对我而言,还是激起了想念滇西和藏区的心呀 |
|
人生无法被简化,值得与否只有上路才知道。 |
|
在影院中再次感觉到了身体与心灵的双重震撼。其实这是个简单的故事,为了实现哥哥未尽的理想,大学生书豪开始了自己的滇藏线。其中有兄弟情谊、有佳人动心、有亲情触动,直到最后的自我认知达成。旅行改变人,人改变世界。期待与你一起开始的旅程。 |
|
一趟旅程过后,又重新活了过来。 |
|
看《转山》的预告片的时候,就决定一定要去看。之前约前男友同看,对方是一个对西藏驴行不感冒的小伙子,勉强敷衍不愿作陪。这段苟延残喘的感情持续不到两月,昨天爽爽快快的分完手,淋雨喝醉大哭,早上醒来,一场大雨把成都冲刷的干干净净,空气也滋润鲜活。带着内心的隐痛,一个人参加小型试映会。
|
|
苦了全剧组,一路上全是困难,不见一点情绪的释放,太压抑了,过重的文艺腔让电影显得不够大气,一路的景点和路况可以当成单车入藏的旅行指南了,还是拍成纪录片更合适。但在今年乌烟瘴气的华语影片中能有这样一场纯净的心灵救赎励志片,已经相当让人惊艳了。★★★ |
|
张书豪演张书豪,台湾郎骑行西藏。虽然我知道真实的转山并不是电影里这样,但梅里雪山、来古冰川、南迦巴瓦、冈仁波齐…这些在我收藏夹里躺了快四年的地名,如今依然只能在万里之外魂牵梦萦,很难不心塞。 |
|
如同所有的公路片一样,一次寻找自我之旅。电影资料馆,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
|
应该拍成纪录片会更合适,电影的质量并没有故事本身好,瑕疵太多,本以为老驴晓川的坠崖会是一个转折,去直到最后也没有等到。而寡妇的那段实在狗血与不合时宜,但总体来说仍值得一看。★★★ |
|
为什么这么好的片子只有这么少的场次?? |
|
难得的诚意之作 |
|
小宇宙微微颤抖了一下 |
|
今年看过的最好的国片。表演、摄影、音乐都很棒。多一颗星给风景 |
|
《转山》是值得一看的文艺片,国内还没有谁把公路片拍得这么美,单车进藏,旅游民俗,自然风光,这些都能吸引很多观光客,不过就像屡试不爽、且阐释过度的特写镜头一样,人物配乐的煽情、抒情段落太多,人和环境的关系显得有些矫情,台湾电影的“娘炮”味并没因为李晓川喜感十足的云南“马普”减弱。 |
|
诚意满满的骑行藏记,对信仰的尊崇令人肃然起敬 |
|
藏地风景转山路,生死离别兄弟情;我曾经在西藏生活过400多天,对那边土地爱得深沉。每一部有关西藏的电影,我都会关注,可惜能配得上那片风景、那份虔诚的电影少之又少,《转山》算是其中较出色的一部。这部电影让我想起文哥,他从云南大理出发,徒步走到拉萨,相信他看过之后会感同身受。 |
|
教你勇敢,教我勇敢。 |
|
结局和音乐都不太好,看完电影,我跟老傅的感觉一样,跟《荒野生存》差远了 |
|
二笔弟弟历险记。台湾人,拍西藏,嗯。 |
|
挑战自我,动力何必来自哥 |
|
略显压抑跟小气了。主角最后给他哥哥打电话那段,确实令人泪奔。整体还不错~ |
|
冲着名字去看了,看完呢没感觉啊没感觉 |
|
原声不错,风景很美 |
|
他在海拔5020米看到那飞扬的红色和远处的雪山欲哭无泪的时候,突然想起同学去西藏时特意买给我的唐卡,至今仍摆在我的床头… |
|
我一直认为行记的改编是一件值得尊重的事情,镜头的平铺直叙要比后期更能贴近观众,电影不在于神话痛苦,而在于尽可能地凸显细节。只不过这片子柔和有余文艺腔重了些,以致故事原本应有的硬朗被侵蚀。 |
|
藏区的故事太多,本片聚焦在一个很小的视角上,立意就不显大气也缺乏深刻了,故事本身一般,还是能唬唬台湾同胞的。 |
|
被深深的吸引。 |
|
比起转山那本书差太远了。还是很小清新 |
|
摇晃的镜头看得我胃不舒服,是生理的,更是心理的不认同。我能努力去理解那些磕长头的人,可实在理解不了这帮骑行客。张书豪为了他哥去旅行,他哥为什么呢?热爱生命?好矫情的理由。 |
|
属于中国人的励志电影。 |
|
困难与坚持 挫折与力量 友人与故事 全都轻飘飘的似有似无看不清楚 |
|
很不错的旅程 有想上路的冲动。 |
|
没看过书,但无论从情节还是人物还是景色,实在是没有五星的水准。承认这次评价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在飞往新疆的飞机上看了一半,在巴音布鲁克的旅馆里看了另一半,回想起09年川藏线的日子。人生最珍贵的,便是梦想。 |
|
心有多宽天有多大 心有多宽地有多长。
人生就该这样奋斗下。 |
|
特大号冰激凌雪山美翻了!所以无量劫之后,我学着你当年的身姿,踽踽独行,去寻找足以回应的表情... |
|
陈国富喜欢为情造情的片子,小矫情,不过海拔一高呼吸不过来了就顾不得挑剔那么多了 |
|
充满台湾文艺小清新味道,具体到途中的某些经历都不能算太深入,这个一会像彭于晏一会像金城武的奶油男生有点旁观者的感觉。不过这本来也不算纪录片,力量不足就用唯美风景和镜头去表现别的,很好看。 |
|
前行,或许是种使命。 |
|
首先我认为此片拍成纪录片会更好。电影只是把整件事叙述出来毫无悬念。男主角的固执坚持只让我感到他的闭塞,原因是剧情并未开发角色的心灵成长与励志成分。还有过程与小寡妇的一段让人感觉情节恶俗且多余,男二号坠崖太无悬念,之后男主角的心理转折描述不到位。运气成分过多。加油吧。 |
|
三星半;生命就该是行走在这样天高地阔的地方,这一路上你会遇见善良和信仰。一年前《那年,雨不停国》里的张书豪还是羞涩的高中生模样,一年后的《转山》里已是有着这般的硬朗。就让这部电影送给所有未能启程上路的梦想。 |
|
佩服剧组的旅行拍摄,可能拍成纪录片会更好,作为剧情片美中不足的地方还是太多。男演员火候不够,我只看到了一种固有的坚持和闭塞,编导未能开发角色的心灵成长与励志成分,也缺少一个兄弟手足的引题,还有小寡妇一段很没味,男二号“消失”后本可以作为主角的一次心理转折,可惜这些统统没能看到。 |
|
不知道为什么,哭了一场。 |
|
最疯狂的愿望,一定最美。再次感谢那年卡瓦格博,以后吃着冰淇淋都会怀念我们的幸运~ |
|
转山片名出来之前讲的是什么?去晚了没看到。会影响到一直觉得兄弟情这个motive太弱了吗?后来就一直在纠结给哥打完电话怎么就不拔电话卡呢…看完还跟南洋姐abc他们讨论打一个台湾电话要不要用完一张电话卡的事,大家都跑太偏了。。最后想说台湾电影的小情怀和西藏的大壮阔其实挺不搭的。
|
|
“我要去拉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