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镜头太有意思了,稳当当地对着一扇门,就拍门里的故事,这种稳当扎实特别能让人产生对欲望的罪孽和羞耻感。宗教真让人疯狂,而对于没有信仰的人们,性爱让他们疯狂。又见对宗教的探讨,却是在探讨宗教的不可探讨性(好拗口的一句话)。很漂亮的一部片。 |
|
3.5。竟然会有人看笑?!我相信导演探讨信仰问题是极其真诚的。就我与基督徒们的接触来看,前半段对基督徒生活的刻画相当真切。至于将两种宗教冲突纳入婚姻问题之中,总觉得处理不好。结尾对信仰的彻底绝弃也不怎么可信:基督徒不会有这么差的抗弯能力。更喜欢上一部《天堂:爱》。 |
|
以信仰代替爱人,要什么就没什么 |
|
与前作《天堂:爱》不一样的巨大尺度,但温度却被从肯尼亚海滩调回阿尔卑斯小镇,冰冷至极。如果充分上映,应该会引发梵蒂冈愤怒吧。 |
|
比第一部更沉闷...通过大量定格展现一个教徒的生活...裸身鞭挞、耶稣塑像自慰、聚众诵经...瘫痪丈夫的回归使得Anna平静如水的传教生活开始分崩离析...在我看来,其实最大的矛盾就在于对性的抗拒,丈夫因为妻子不愿同床而心情暴躁,仇恨因而转移到宗教对立上...当信仰接手生活后,便是一场悲剧... |
|
宗教也解救不了性压抑。 |
|
我就是来看看构图的,看这些固定机位如何反复利用!对于缺失爱和安全感的人,总要寻找一个强大的信仰理由让自己生存下去,即使无法说服自己,也要勉为其难继续;我们往往无法和最亲密的人沟通,我们只爱陌生人;这根本不是信仰,这是人世的煎熬。 |
|
原本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但凡宗教探讨都会胸闷,但这片比较外在的观察简单而幼稚的嬉戏如何面对混乱的人类现实,如果不能完成一种自认为普遍的联合认同,对拯救的幻想也会如此脆弱地消失。 |
|
机位很有意思~ |
|
纵然残疾和信仰都压抑不了人性的欲望。不同信仰间的碰撞以及信仰者与无神论者之间的冲突,如同传销一般死缠烂打讨人厌的布道,冷静严肃到冰冷的镜头,一下下鞭打,一声声嘶吼,还有那神经质般的低声呓语。走火入魔的信仰只是盲目的偏执,当信仰坍塌,它只是个冰冷的挂饰。 |
|
偏执之徒,宗教信仰之某一类人极端化。风格冷峻,张力大。电影中的玛利亚,情感如此冰冷的信仰者,真是莫大的讽刺。信仰于她,只是工具而已。这部电影,让人开始反思。 |
|
Ulrich Seidl天堂三部曲次部曲,首部曲《Paradies: Liebe》中講述欲被愛而不得愛的故事,本片講述的則是因信仰而失信仰的故事,繼承著這個系列反烏托邦式的主題。導演仍然如上帝一般將角色們的故事展開,紀實化的講述讓影片具有衝擊力,而主題的講述更是較前作更加強而有力。 |
|
让信仰坍塌的永远都是现实,从上一部的欢愉之后的落寞,到这一部压抑之后的爆发,很赞叹尤里西·塞德尔这种控诉和思考的功力,这并非简单的心灵鸡汤式小品所能匹敌的。很多场景印象深刻,还有片尾短暂沉默后的无配乐的低吟浅唱。 |
|
笑死,怎么会有这种电影啊,夫妻两人打架差点把摄影机打倒;去人家传教打架打到摄影师没地方躲。整部电影有着严格的两种格式,日常中的固定机位,以及一旦去往人家传教,立即切换为手持镜头,圈子内稳固的信仰体现遭到撼动。随后则出现了全片中唯一的反例,家中手持尽头的介入,整部电影因此解体,蛮规整的。 |
|
2.5;粗拙而直陈的戏剧化展示,虽能理解大幅留白的初衷,如此也使得女主从对耶稣自囚式的供奉到最后视为弃屣,情节塞满了各种算计套路。最能体现创作者偏狭思考的点在于,将传教路上见识的底层凄苦和男权迫害定性为信仰崩毁的导火索,委实称不上高妙,拍法也没什么新鲜感可言,承袭同类题材的宗教仪式化构图和几次手持运用还算添彩。 |
|
187---信仰是个婊子---2013.10.11 |
|
第三幕戏内戏外都拍崩了...正所谓真正的粉丝,哪有这么容易反戈?被挑衅打骂几次,生活的平衡就碎一地?好的地方在于导演前面铺设的人性细节虽然很“预设”,但至少有鲜明的性别差异视角,到来标记时才意识到,这是个男导演。 |
|
比上一部舒服多了。 |
|
dreadful for the sake of being dreadful |
|
信仰就是个婊子 |
|
98比2不如不要那個2,就從頭到尾都不要動好了。奧地利人的風格還真是接近,最近看過的三個完全是同一種氣場,加上過分清晰卻沒有層次的數字畫面,我只想爲什麽沒多睡會兒。 |
|
Movie Movie 自選服務版少了7分鐘。 |
|
三部曲里最沉稳的一部,赛德尔保持一贯的冷峻态度。 |
|
这一对当初是怎么凑到一块的。 |
|
20130323 @ UA Taikoo : 一場意外令一對夫婦各自走向不同宗教, 極端宗教狂熱實在令人費解, 批判性很重的電影... (看到中間不小心睡著了-_-) #HKIFF2013 |
|
人不怕没信仰,但就怕信仰成瘾。如同纪录片般的剧情片,并没有太多的场景。剧情也似乎单一翻来覆去的传播信仰。但是面对家中男人,信仰如最后的耐心一般,一点点殆尽。 |
|
天堂三部曲最喜欢的一部 |
|
太可怕了 |
|
信仰的崩塌 |
|
疯狂的爱与恨 |
|
这是一部又无聊又吵又傻逼的电影 真不敢相信跟《天堂 爱》是同一个导演 真不敢相信我居然看完了 ORZ 所以我果然是个没有信仰的人 |
|
我不知道是否有天堂,但我正活在地狱。本片是奥地利导演尤里西塞德尔《天堂》三部曲的第二部。 |
|
3.5-4 冷冰冰的三部曲 |
|
主题先行 太概念化了 |
|
宗教乱热粉,我无法理解! |
|
宗教總是有漏洞 |
|
the overly dramatic setting and presentation bar it from being as excellent as the first installment, albert a strong viewing experience |
|
色调清冷,风格写实,如此而已。 |
|
丈夫瘫痪的基督徒、天天鞭挞自己、布道遇群交、最后连自己也唾弃上帝 |
|
从极端的放纵到变态的执迷,再到无助的企盼,《天堂》三部曲解剖了一个奥地利普通家庭精神的迷茫。 |
|
尤里西·塞德尔这次终于失手,问题就在于:这部作品完全是抽象和理论的,所有对白都为主题所限,缺乏具体的并且能使内容得以扩展的基本情节。 |
|
从肯尼亚的炙热到阿尔卑斯小镇的冰冷,从大海拍到封闭的小房间,给观众偷窥的刺激感,再一次被震撼。病入膏肓的信仰者。 |
|
用些许荒诞的手法展现了人对宗教的执迷不悟和自以为是。甚至有点可笑;但是在她布道的行程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这便是大千世界的迷途之源。人的虔诚与困惑终究还是困惑。镜头非常自信,格调也树得颇高。 |
|
看得心里很膈应。抱着耶稣自慰那段惊着我了。 |
|
#HKIFF# |
|
高度设计的样板戏 |
|
信仰真善美,退教保平安,观影冷淡期,转发此锦鳞 |
|
2013/3/23 1500 UA TAI KOO |
|
很反感这种强加于别人头上的信仰。 |
|
7/10 結尾有些落入俗套,有很多其他影節系的電影都做過類似的表達,但是除此之外,對於「全世界都在下沈,卻有人仍裝作歲月靜好」的展現很準確和全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