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而为同,涂上颜色生活依然暗淡,没有出路,没有奇迹,要学会为自己舞蹈(发骚)。 |
|
今年的泰迪熊奖给得非常艺术啊!三段体叙事+贴身镜头,妖冶的荧光颜料对比萧索疏离的生活,在别人的故事里永远只是经过的霓虹男孩,电影就像细小的欢愉投入无尽的空洞后,隔了好久好久发出的回声... |
|
真心沉闷+致郁,酷儿视角有变也有不变,变化的是不再挣扎在身份认同里,而是关注作为人迷茫与绝望的困境。不变的是依旧对边缘群体的关照,这一次不仅是酷儿更是底层弱势群体的困境,生活一眼望不到边,每个人都想逃离。霓虹与音乐作为男孩唯一的希望最后也破灭了,最后一舞是美丽的重生还是人生的终结? |
|
形式大于内容的酷儿电影。如水般潮湿的忧郁氛围渲染很足,霓虹上身的直播少年是蠕动在社会底层的卑微生命,不过叙事波澜不惊,冗长乏味。没有出路的年轻人大概已经是全球文艺电影的老生常谈了,酷不酷儿好像已经没什么关系了。猜想如果同样题材拍一部日本片,或许就会生动许多。 |
|
赤裸的身体已然日渐失去观众们的访问,直播中的性、狂欢和游戏似乎也已退到了私人空间的角落和尽头。精致化、艺术化以及职业化的《涂样人生》或许能为存在感稀薄的酷儿们赢得更多的金币、鲜花和目光。然而这些炫酷的颜料似乎只是一层虚无缥缈的假象,毕竟底色悲凉的他正独自面对着一场前景不太乐观的困局。 |
|
私心五星,抛去同性标签和人体彩绘性爱直播的外衣,这部电影的内核其实极为悲伤:在巴西政治和经济大环境的颓败下,人物被命运无情摆弄,就像那个巴西南方省会城市被水流逐渐吞噬一样,人们纷纷逃去理想的外乡。导演对柏林是真爱,配乐神了,同志必听,等出原声。 |
|
男主独自把荧光色涂抹在身上,舞弄摇曳,即便不会跳,也显得多重性感。但是多了一个人一起晃动,就太凄惨阴森了,实在无法在男二身上找到美感,男主孤独太久不挑食了。 |
|
可以预见,未来酷儿电影的风向将会从同志群体的“主流性”转向“非主流性”,“同志亦凡人”将不再是人们关注的主题,如何精准地描绘同志社群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将成为对创作者真正的考验。作为少数群体,同性恋往往更自由更勇敢更习惯打破规则,也更自私更冷漠更没有道德底线。在探索人生边界的过程中,由于缺少参照系,同性恋往往更易获得也更常失去,更易感知兴奋点却更难找到落脚点。《涂样人生》是一部极为诚恳的电影,它以一种全然交付的姿态深入人物内心,以完全私人化的表达呈现人物的敏感和脆弱。声音的处理无疑是最大惊喜,导演卓越的选曲品味与细致的音效编排营造出一种疏离、空旷、透明的容器质感,也让这个简单的失恋小品散发出同类影片难以比拟的迷人气质。 |
|
“你应该多出去走走,不然你会老的很快,丢掉很多值得追忆的东西” 身边的人一一离去,孤独的城市逐渐消沉,带着一抹霓虹起舞迎接新生…各种露,各种甩,年度最大尺度,涂样人生可以更多彩。 |
|
喜欢整个电影的诚恳和严密逻辑,感觉得到导演用到的每个场景都有很明确的意义。喜欢很多小细节:直播到一半突然网卡了,下大雨淋坏了电脑,在临近清晨的草地上睡着。不喜欢电影里太满的东西:醒来还正好看到男友上车离开(太俗)/看起来这么爱他的人居然也瞒着他去柏林的的消息好几周(太刻意弄惨)。 |
|
想在你身上做画家对画布做的事,
想让你在身上做乐手对乐器做的事,
如果你是光,我是雨,就一块做一道彩虹吧~ |
|
我不喜欢的地方在于过强的设计感,几乎每一场戏,每一次剧情转折都带着明显、强烈、简单的意图。比如每次男主倒霉或收到不好的消息,必然紧接着在其他方面遇到糟心事,借此重复并强化某种情绪和境况。这并不是精准而是目的性过强,其实就是编导功力还不够吧,反映在剧情与人物塑造上会感到生硬且不够真实立体,整部影片表面的光怪陆离之下实则灵气欠奉。以下乱弹:网络直播是一项压力巨大,容易致郁的工作;约炮须小心,你真的不知道那个家伙是不是带着刀想要劫财,当然如果你很强壮应该问题不大;虽然许多场面足够explicit,但以我的标准绝对不够erotic。 |
|
好渣 |
|
你们呐!就是仗着年轻!挥霍身体!每天打手枪!一夜好几次!还玩直播?巴西的孩子都这么奔放吗?年轻人呐,青春无敌四不四?说正经的:我爱上了男主的姐姐,真好看呐。边往身上抹颜料边勾引,get到了新的情趣……片尾应该是antony and the johnsons的歌,选他的歌作为结尾,给导演加分! |
|
纯表达情绪的电影,多了也觉得没什么新鲜的。 |
|
不拍鸡微真是浪费人才 |
|
这男孩长得实在太不对胃口了,看得昏昏欲睡。 |
|
又一个绝望的故事,一个让人看不到希望的城市,所有人都在逃离,剩下男主角一个人,很可能即将入狱。片子属于那种慢热型的电影,导演把人物的状态拍的很迷人,有几场戏处理的非常出色,男主角试图在自己的生活里找到一抹亮色,可能就是最后那一抹神来的霓虹橙色吧,伴随着男主角妖娆洒脱的舞姿,他可能是成长了,只是生活和现实依旧没变。 |
|
巴西的《周末时光》,为了让乏味失意的人生五彩斑斓起来,主人公用了非常直接的手段,但男主好不容易打开的心房却又再度受挫的现实,应该是让很多人可以产生共鸣的,将同志的生存现状“模拟”的相当有艺术感,此外电影里选取的舞曲都很抓耳 |
|
如同那个始终修不好却总能源源涌出清水的水龙头,霓虹男孩总能在生活的缝隙中挤压出源源不断的爱意与生命。霓虹的涂色,即是充满魔力的嫁衣,让男孩在虚无中寻觅生机;又是锋利的铠甲,让男孩在生活的荆棘中成长。男主最终面带一抹霓虹,拾起所有勇气,对未知的未来起舞,这组镜头,我给满分! |
|
不是我不愿意敞开心扉接受爱,而是每一次结果都没有什么不同啊。 |
|
用了很多情節鋪墊孤獨寂寞的氛圍。如跟姐姐住在一起(但之後離開了);有一個啊嫲(也離開了);被騙炮還要下大雨;離開的男友等都為電影營造了一種平凡中的無力感。同時情感也得到彰顯。結局處理也很爽快。 但是全片節奏還是處理得太過拖沓了,交代得太慢了。 |
|
这就是同志的一生,依靠不断离开,到最后你只能靠自己坚强。彩虹男孩,不需要颜料你也可以发光。7/10 |
|
好像看着瘦白的卡瓦尼和矮胖的艾马尔谈了场恋爱,众人皆离我而去的场面也梦到过,手持跟拍和配乐音效彰显绝对的孤独感。喜欢在荧幕上闪光的你,表白时刻超级感动。我从不出门也不会跳,结尾奉上又一经典的独舞影像。尺度不小但不猎奇很自然真实,萧瑟的经济和环境,颜值表演这么好的网络主播都不能火,电脑就是我面对的全部世界。法国文化爱酷电影周。 |
|
生命中也曾出现过光,不过后来黯淡了。 |
|
网络同志情色与阴暗现实交织出一幅感人却不煽情的巴西底层世界的图景。成功描绘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孤独的肉体在鲜艳的荧光油漆里焕发出欲望四射的光彩,从而把寂寞的心灵从绝望的现实里拯救出来。 |
|
#骄傲月专题观影#没太多新奇的点,感触不深。 |
|
不知道是因为两位主角实在让人提不起性趣,还是这又是一部关于孤独、逃离、解放的影片,总之我是分成了三次才勉强磨完。虽然缓慢的节奏很适合营造压抑的氛围,但即便是最后的纵情也还是显得力量不足(也许即便同样处于低谷期,也很难和主角产生共情)。荧光颜料的好点子和窗台上凝视的身影是影片的亮点,可还不足以闪光。 |
|
网络窥视下的呈现已经成了占有一席的电影主题,相较于通过主人公LGBT的身份标签来看这部电影,通过对比在线下与线上的自我展示与沉溺来看这部电影更有趣。 |
|
失望,因肉體說好的,我鄙視你 |
|
那年用沙子砌起的海岸正在陆沉,城区会消失的吧?就跟争先恐后逃离此地的人的一样,照耀过,忽地就消散了,连告别都成了奢侈的摩挲。Pedro曾经以为,颜料不过是个转移视线的工具。但奶奶看着这些能叫人在暗夜中发光的涂料,温柔地说了句,能让你开心的,就留着吧。可再开心,也终归是要洗掉的。要一直等到被迫道别,等到自觉放下,才发现,自己本身就是那么自由那么美丽……突然想到,Pedro的身体该是清凉的,还是Leo暖和些,他的表演也更有魅力。@爱酷电影周 |
|
【巴西】基本上延续了之前那部迷你剧《巢》的风格,蛰居族、直播文化、底层社会的压制以及南部城市民不聊生的众生相。三幕式的整齐叙事都感觉有些地方没能完整,但大胆的身体彩绘和凛冽的电音交杂着却有赏心悦目的加成。“或许试着把夜想得更长,也许就能变得美好。 ”在那份光明还没有来到之前,就在黑暗中吸收伤痛,尽情起舞。 |
|
有些文艺 |
|
段落结构,叙事节奏都很清晰明确。在完整的架构中讲述不完整的人生和故事。尺度方面又猎奇又恰好的调味。就像荧光色系艳丽明快。 |
|
A / 镜头注目于逐渐空心的城市角落那些观望窥伺的剪影,仿佛后窗的镜面层层映射出人物内心的抽离与荒凉;多层次的声音处理又隔离出多个心理空间,让最终的舞也恍如孤独梦境。以为无惧凝视是一种自主,殊不知世界就是一张逐渐沉陷的买卖网络。可能是更胜《普通女人》的拉美LGBTQ电影? |
|
Camboy这个职业设定与Pedro的内外部多重困境,以及影像空间的层层嵌套、观看的权力关系是非常好的并置。当Pedro面对摄像头,他收到的是来自直播网站用户的指示,是网路另一端无名的目光;而当他结束表演回归自我,面对电影镜头时,他收到的又是来自生活中不同人物的指示,要他出门五分钟、给钱、上庭、思考未来等等,他走在街上,每一个窗口都有黑影在观望。可以说他永远失声,永远无法回看,永远是语言和凝视(进一步说,是暴力)的承受者,本质上,一切都是他在伤人事件中所反抗的境遇的不断重复。但另一方面,cam show对他来说又很liberating,他无法出门面对行人,却可以在摄像头前展露身体,掌控者到底是观者还是被观者?所有人都逃离,留下的人反而更勇敢吧;最后,离开了卧室和摄像头的他也可以舞动了。 |
|
老了 对这样消耗青春不能向前的片子有些审美疲倦了 |
|
致郁系,减一星 |
|
紫色光影中涂满半身荧光彩绘的孤独少年水逆人生。节奏缓慢得像随时快停滞下来,很多给Pedro的脸部特写都是空虚无意识的状态流露。太心疼了,颓唐下沉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直到最后随少年起舞才仿佛又给了一点希望。几段彩绘画面表现得艺术而感性。又一位独自撑起整个剧情的卷发少年。 |
|
为了炒话题而炒话题的影片……现在这种现象真的太多了……你真得有内涵才行啊……不在于性取向和工作人群……不是人少就可以被娱乐的…… |
|
孤独的男孩在虚拟的网络上用彩绘涂抹身体的方式进行色情直播,但还是消除不了现实生活中的孤独和迷茫,雨夜电脑被淋湿的哭戏很感人,把全世界都抛弃他的绝望感表现得很到位,也把之前慢热的剧情推入高潮。3.5偏4星。 |
|
2018泰迪熊奖 |
|
虹无脚,胡为乎泥中? |
|
既然所谓“新酷儿电影”已经被滥用,那么不如说是“后酷儿电影”,这里不再聚焦被边缘化的性少数群体的自我认同成长之路,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在人群中消化着各自的孤独。人人都想逃离阿雷格里港,然而有人却注定要做故乡的囚徒,与千疮百孔的房屋一同被暴雨无情拍打。每日重复倒计时五分钟的放风,隔着屏幕与电话的“约会”,沉默的告别,坚不可摧的屏障。色情直播中的身体展演,权力关系与酷儿凝视,可以类比周美玲的《刺青》。从德里克贾曼到《阿黛尔的生活》再到《月光男孩》《涂样人生》,蓝色是属于酷儿电影的颜色,霓虹彩绘场景将成为经典。最后一个镜头意味着某种解放吗?或许只是梦幻与现实重叠的灵光一现。 |
|
也是学了非常多关于gay men sex/ 观看丁丁不适症 / 摄影和男主真的是美/ 昏睡。 |
|
6/10。保护色外化表现,残酷成长。涂色过程很好看。逃脱后回家看到的那个被雨淋湿的电脑,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最后一支舞一般般。(这样的主播都不火太魔幻了) |
|
活着就要忍受不断的失望和心碎。 |
|
拍得還挺不錯的,但是好像這個故事是我可以寫出來的那種故事。 |
|
片长上可以些许精炼一些。一个在夹缝中生存的男孩的别样故事。最后一幕实在是太棒了,鸡皮疙瘩瞬时起来, |
|
配乐很爱 最后蓝色的独舞很美。男孩 你本身就是霓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