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男主从头到尾没换过衣服,女人换了几十个,所以本山大叔说的对,高低攒钱买件皮夹克。2特吕弗的电影里,只要餐盘往地上一放,立马就能召唤出一只猫来,从不失手。3《祖与占》《两个英国女孩与欧陆》《爱女人的男人》《爱情狂奔》是我喜欢的特吕弗,还是喜欢看法国人探讨男人与女人,而不是模仿希区柯克。 |
|
法女普遍超美超气质,可惜这位法男…如果换做德隆,还能接受这样的猎艳轶事…… |
|
新浪潮不是你想看,想看就能看...........最后竟然真的是好色而死的.......太贱了...........我就猜到这男人是水瓶座的,爱看美女的习性和我一样啊.....那个格雷泽太太我猜是摩羯座的........ |
|
@小西天。“痴男怨女”的译名不理想,但翻成“爱女人的男人”也过于粗暴简单。性病大夫一针见血挑明男主不爱女人。他爱的是撩拨是收集是不期而遇的云雨。女责编给的建议既是修正男主以裙子物化女性的无意识,也是用过去式双关男主走心的爱已成往事(男主见到女人总是主动迎上去侃侃而谈,只有在存衣处的一次被动相遇回避交流,他也有他的不堪回首)。在印厂把小说里的裙子改红为蓝的小细节,是特吕弗对电影元叙事意图的明示,也不无含蓄的挑衅:我偏偏更在意裙子。 |
|
大型男性凝视现场,男主角都在凝视着女性的腿;
大型意淫现场,与那么多不同的女人只是见了一面就能在一起?
大型自恋现场,是不是在法国只要把自己的情史写出来就能出本书?
大型絮叨现场,通过男主写书回忆一直哇啦哇啦说个不停,时而是画外音叙事,时而又是男主想象着的对场面的解说。
男主角在机场和遇到最初真爱后稍微清醒了一些,想要把书改一改,但年轻女编辑的出现又让他打回原形。似乎那阶段的他就像他工作时上上下下不停旋转的飞机,刚一落地,就被女编辑搞的像她身后墙上的那幅画里的飞机一样再次起飞。
或许全片只有年龄大的女打字员和出版社的几个男编辑是正常人,看出这一切不过是一个乐于展现自我魅力的男人之瞎胡扯。确实在前面交代了童年时母亲给他带来了伤害,似乎给电影增加了一些深度,但依然不可信并且讨人厌!(与颜值无关) |
|
我一个博友YY自己的葬礼,要许多美女,每个人都穿黑丝袜。本片开头即如是,许多长腿美女奔赴同一个男人的葬礼。不过要当这样的男人,好大付出呢。 |
|
男主的一切行为在今天看来都是变态,只有在70s的法国电影语境里看起来可以算情圣或浪漫。小说印刷前他将小女孩的裙子从红色改成蓝色,突然让我怀疑这一切艳史会否也只是他自恋的妄想。三星半。 |
|
一个有点怪怪的男人.这电影的名字被译作痴男怨女.不知为什么. |
|
豆瓣显示的7400以及2022年的最后一部片子//男人寻求女人的爱 或许某种程度上真的是一种思乡情绪(。否则或许很难解释他们的这种痴狂//最后女人们出现在葬礼的场面多少有些壮观//就是觉得特吕弗后来的创作走向和他的电影风格契合得很 在我看来他是能够拍出既能让人看懂也能自我表达的那类电影作者 |
|
[想看2011-02-12] 1977年柏林主竞赛入围,9月9号看这部“9月9号我写完了书”的电影实在是太巧合了!片名翻得不太好,只有痴汉哪有怨女(最多有一个算吧)。非常厉害,非常惊艳,从一个平平常常的痴汉故事开始,然后转成了以写作为核心动机的自指结构,旁白带来大量声画叠用和不确定叙事的可能,这声画关系和叙事声音真是妙极。男主约过的女人们聚集在葬礼,也与费里尼的《八部半》有个奇妙的对话关系。男主演夏尔·登纳也真和特吕弗本人及利奥德神似。阿尔门德罗斯的摄影和干净利落的剪辑让影片有一种非常别致的速度感(算是特吕弗调子?)。片尾略坑还是得刨一点分。 |
|
Love this film. It's a beautiful story, with a beautiful fantasy about women-- something too often dismissed as juvenile or sexist nowadays. |
|
——女人的腿是圆规,她们环绕地球🌐…使地球保持平衡与和谐。
《爱女人的男人》書名也是片名
在不足二个小时的电影里涵盖了男人穷极女人的一生,到底他追到睡服了多少女生女人,电影没有确切数字🔢,片头到他墓地参加葬礼的女人是全部还是部分……
(独白)所有这些女人…现在都在写最后一页。而我就是其中之一,然鹅,我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觉得自己是伯兰特的同谋我是这里唯一知道他一切都人那些被他伤害的女人错误地期望,他能给予他自己身上没有的东西,对于那些需要快乐的人,他也给予她们快乐和关爱,他以他的方式爱着她们所有的人。人和人不一样,每个人都有其他人没有的东西,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但他生命中所有的这些女人身上,有🈶一种东西会一直存在: 一个纪念品…一个长方形的物体… 三百二十页装订在一起我们称之为书📖。 |
|
看来特吕弗已经不能满足于三角关系了。这次男主角12天之内可以和半打女人上床。对于女人的身体和爱的渴望最后让他送了命。其实快到结尾处那一段“情伤”感觉有些累赘,大可不必为他添加苦情的过去。ps 日以夜继里的小猫偷吃早餐戏的原型居然是在这里~~ |
|
男性对女性的欲望,无非美腿美足加丝袜。女人的腿就像罗盘,它能够缠绕地球,并为之带来平衡与和谐。除此之外,有爱吗? |
|
无数女人为 一 中年 丑男 癫狂
导演 你可以 在创意点嘛 |
|
I like the flashback、I particularly like the unexpected ending。this is a beautiful, funny, touching and at times though provoking film。 |
|
爱欲情愁拍得乏味冗长,偶尔透出点安托万的底色。特吕弗还不如自己来主演。|2850 |
|
一句话概括就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电影比较一般吧,感觉楚浮和男主都有点走神,美女如云却整体重复冗长。这种色棍的故事就应该让尼古拉斯罗伊格之类的来拍嘛!肯定是肉体横陈剪辑如神,想想就非常刺激... |
|
我过分了哈,其实baye出现了连5分钟都没有,可确实从容貌方面看是片子里绝对数一的了!可惜特大仙爱的是浮动群摆下的腿,套在裤装里休闲打扮的美女也无法让这男人动心啊~果然男人和女人看的地方不一样 |
|
流浪过那么多人,只想找一个归宿。如果喜欢不上自己,就无法爱上别人,这是真的吗?影片没有太多侵略性,男主也不厌女,只是想被爱而已。只是如何找到,是影片没有回答的问题。https://www.jiujiukanpian.com/play/5334b9765d/1/1.html |
|
跟《美女如我》的叙事结构一样 葬礼开场 以倒叙形式叙事 再夹杂着插叙形式的回忆推进 整体上看会感觉比较散 但是叙事节奏比较好 追求自我毁灭的人 无穷无尽的欲望 还是很真实 内核清晰 两句台词十分点题 “You do not want to love, you refuse to be loved” “If you don't like yourself, you cannot like anyone else” 虽然女性形象已经很大程度的被突出表现 而男主的形象他自己则很清晰的表达了出来 但男性视角的浪漫主义色彩还是太浓了 结尾又回到那场葬礼(火光中亲吻那场戏拍得极美;男主坐在床上翻着电话簿打电话的那场戏让我想起《纳什维尔》中的同款桥段)【BFI - The Renoir Truffaut】 |
|
据老师说,是typique françoistruffaut,只看过几部的我没看出来这点。略扫一眼影评,都在讲美腿与情爱,未免有些肤浅。不夸张地说,片中所有围绕男主的女人都在不同程度地映射出他的孤独。迷乱的五花八门的女人们和她们的腿,在他看来是寻找安宁的唯一途径。不是孤独是什么?标题时态imparfait点睛啊。 |
|
为什么用aimait 这个过去时态呢?只是念起来好听。就像是对侯麦“午后之爱”的回应,完全的负片,只做不爱。 |
|
这片子应叫“一个嗜爱女人小腿如命的直男”,什么多情种就是色搋子!看片内编辑出版书时的解读,英文版用词时态语法显然没有翻出法语的味道,而中文“痴男怨女”这片名又太过两边平衡没有重点。感觉,片中男主角写的书应该比电影好看。而豆瓣这冗长的简介又说了一堆不怎么符合的剧情。很久没看到这么浪(漫)这么法国的片子了。“女人的腿是圆规,她们绕过地球,保持平衡与和谐。”法国女人难道喜欢这样的男人?年纪大又嘬腮,一脸忧郁一点儿不喜幸,理解不了。最后的女编辑也和伯兰特裹一起去了挺俗套的。目前豆瓣7.6分。安乐版权。内嵌英字外拍中字。片尾走字幕时字幕机打出“祝您中秋团圆”,观众唰唰掏出手机拍照。特吕弗诞辰90周年特别纪念放映。资料馆1号厅。五六成满。今天凌晨国内发布了英国女王去世的消息,想起来还是挺不舒服的。 |
|
资料馆二刷。依旧是特吕弗最爱的男女情感关系,画外叙述,一些男凝视角和反凝视噩梦,自传性元素(对书籍的爱和对女人的迷恋)不过还是感觉《追逐裙子的人》比 痴男怨女贴切 |
|
实在是太好了,应该可以荣登最爱特吕弗第二位。极个别地方是标准男凝,但其实越往后越明显的不是了,无论是主人公还是其他女性的形象都丰满起来,自信与自爱的母题慢慢浮出水面。相比人物,更愿意把这部电影理解为一场鬼才叙事实验,出版社读书闪回一段让人拍手叫绝;跟《零用钱》一脉相承,也许也可以称为“纳什维尔化(1975)”。 |
|
wonderful |
|
1.特吕弗版[唐璜],一部整合楚浮作品碎片的半自传片,一部关于出书(回忆录)的电影,[阿黛尔·H的故事]的镜像本。2.贝特朗在无声梦魇中沦为木偶,契如死亡之兆,又似费费[卡萨诺瓦](与人偶相拥)的倒影。3.腿控宣言:女人的双腿是从各个方向测量地球的指南针,赋予它平衡与和谐。4.红-蓝衣裙。(8.0/10) |
|
为之生,为之死,为之奋斗一辈子。现代唐璜的一味自我满足。初看尚有趣,类似经历不断重复上演后就变得乏味,到最后葬礼回顾时看着那些洒土的女人,甚至记不得每个人的特点。 |
|
蛋疼,下了1.5G不值啊 |
|
电影资料馆特吕弗纪念专题 2022.9.20 |
|
一生都在追逐女人玉腿的男人,生来就是多情种,只有在女人堆里才会感到幸福的男人 |
|
很不幸地联系到了某个人。 |
|
台词都好经典啊。 Tu crois que tu aime l'amour, mais c'est faux, tu aime l'idée de l'amour |
|
有声书配插画,除机械的腿部凝视外毫无镜头想象力。 |
|
7.3/10。花花公子中年男主四处撩拨留情的故事(有背德行为)。精美的摄影美术可称高水平,但作为传统故事片叙事的戏剧性张力实在淡。 |
|
“男女之间永远说不清楚,互相厌恶又互相追逐。彼此可以找出千万个错误,却是五十步笑百步。”
“男和女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而那些追逐和伤痛也在一代又一代中以不同的形式演绎着。” |
|
一气呵成。但片名译得不妥,应为“爱过女人的男人”,片中还特意强调了过去时。主演有点奇怪,矮个大鼻子犹太人,真的有那么大魅力吗? |
|
编辑部的几位编辑说的挺中肯的。有关童年记忆的部分最好,依然是特吕弗信手拈来般的轻盈与意趣,以及在街上游走的几个跟镜头调度足见水准。整部片子虽说由小说构思而获得了一个较为自由的叙事结构但主体是男主一直寻花问柳在一堆女人之间游曳终究显得松散无趣,整个过程也带着过度的意淫与男凝。 |
|
“世界上最吸引我的是女人行走的姿态”
“其实我们需要的是一样的”
“女人分为两种,小母马和小猫咪”
“女人的腿是圆规,画出地球的圆满”
“你只是喜欢恋爱的概念”
“你不能整天做爱,这就是工作被发明出来的原因”
“如果你不喜欢自己,你就无法喜欢任何人”
痴迷,最终都是痴迷于自己创造的情感 |
|
特吕弗身体力行地诠释了“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安托万是他,《零花钱》的男老师和学生是他,《痴男怨女》的男主角还是他自己。
我只是觉得,情场猎手和连环杀手本质也没什么区别,都是吃不够巧克力的孩子,长大后暴食巧克力吃成黄疸。水瓶座背锅55。
感觉中译的话《追裙子的人》比《痴男怨女》要灵,也许法语读起来后者更妙。
ps看《零花钱》的时候就好奇,为什么其中一位父亲的人设是下半身瘫痪不出家门在家发明奇怪的翻书机,没想到本片解谜了,男主说小时候在家看书,母亲不让他离开椅子,翻书不允许发出声音。果然还是契合了本短评的第一句话。 |
|
It is morally wrong in every aspect. What a dick! |
|
(長片#16)
戀戀不捨的長腿情結。另加杜魯福驚鴻一瞥之過鏡﹗ |
|
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 |
|
爱美腿,爱高跟 |
|
好吧,客观的可以接受一个逐裙者,但一定没有人希望自己是他众多女性的分母之一。 |
|
4.0。资料馆1厅4K修复。并非是在讲男性凝视,更像是一个恋腿癖版的唐璜,爱于美腿,死于美腿,既有痴男又有怨女。 |
|
4.5 因为这两天一直在补“再见爱人”的真人秀,居然从二者之间看到了一些奇怪的关联——男女关系(包括不限于恋爱、婚姻、离婚、前任、暧昧、炮友等等)中那个无处不在的叫做爱情的东西,可能真的不存在。不论男的女的,我们都在不断地对于这些肉体的触碰,情感的纠缠,莫名的成就感,持续的控制欲,或者自我感动的执念中,陷入一次又一次的兴奋、痛苦、挣扎、无趣,最终殊途同归的迷失自己。然后开始下一次的追逐。无论导演还是心理学家都会认为这些东西与我们的原生家庭和童年遭遇息息相关,似乎只有这样,不止我们自己找到了自身“恶行”冠冕堂皇的理由,他们也有了多一点指点江山的存在意义。其实只有夜深人静,我们深知一切根本就是虚无,但却只能将生命都困于一双双腿圆规所画成的没有出口的圆,直至死亡。结局情理之中的讽刺,深得我心。 |
|
多情到滥情,爱美腿爱女性爱风流。旁白很多,碎碎念无法进入内心。男主有点蔫,不能理解如何能够吸引这么多女性。有《爱情狂奔》安托万的痕迹,渣男的文艺面相。中国电影资料馆,20220920。 |
|
感觉是一个ego很大的男人自诩温柔深情。机场一幕,女人无一例外穿着丝袜+高跟鞋,刻板固化并割裂女性的身体。表面上爱女人,实则只是看作满足欲望的客体,不用是完整的,一部分就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