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FF2014#看了此片,才明白褒曼为何抛却万千,在罗西里尼的镜头下,原本冷淡甚至冷漠的她,竟如此不自觉地妖媚,这种妖媚是天真的,是旁若无人的,是天雷地火般地动山摇,捕鱼、火山喷发、艰难跋涉,无不炽热到极点;心有不甘地困兽犹斗,当目睹天地神迹,心灵才慢慢平静。 |
|
罕见的影像,镜头基本上只专注于框住单独个体的运动轨迹,褒曼作为主角不仅占据画面的绝对中心,其他的不同空间里的角色与自然场景的空镜头甚至成了各种状语定语和形容词修饰的累积,从如此种种细腻的运动中看,二人确是天作之合
意识形态冲突其实被罗西里尼归为战争偶然激发的(而非遗留)问题。该片的短镜头段落仍带着新闻影片的质感,使得导演的基本立场(即使在以单体作为绝对主角的条件下)是偏向民粹宗教或是美利坚,几乎全取决于观众的个人经验(我才不会说看那些血淋淋的巨型海鱼看到饿了呢)。然而这种情况终结在另一罕见之处,影片选择在对神袛的无助呼嚎中结束,这样选择打破了罗西里尼一贯相信天主教面对现代社会自我调和能力——至少是努力调解过后的力不从心(一如该片中的神父)。此景此情,与其说这是皈依,不如说是在胁迫下的精神自杀 |
|
之前从来没觉得英格丽·褒曼惊为天人,那是因为没有遇见罗西里尼。大银幕的她,眼眸流转,翩若惊鸿,美至不可方物。金枪鱼跃,火山喷溅,再壮阔的景观,也抵不过她的独角戏。哭泣是美,沉默是美,呼吸亦是美。这是爱情赐予的独尊荣耀,褒曼之于罗西里尼,海华丝之于奥逊·威尔斯,巩俐之于张艺谋。 |
|
罗西里尼!太!赞。就是中文译名怎么如此小清新,搞得像爱情片似的。片子其实更像是女性心理探索片,配合壮观罕见的火山爆发情景,困于牢笼中的女人。罗西里尼镜头一秒都离不开褒曼,她真的是太漂亮了... 难怪传绯闻呢... (意大利版) |
|
8。罗哥实在高端。另外罗哥告诉我们,女人不要太早结婚,特别是闪婚远嫁他乡之类的 |
|
即便不强调,这是一部改变了埃里克·侯麦人生的电影,也足够震撼人心。震撼的,不仅是火山的大爆发,捕杀鲸鱼或者残害兔子,这些赤裸裸的原始生态。更多的是战争之后,阶级局限性带来的不可避免的无辜伤害。从现代文明漂流到原始社会的褒曼,最后的绝望呼喊,与其说是请问神灵,不如说是叩问人的存在意义。 |
|
法国电影资料馆 所以说女人千万不要因为想求个稳定就结婚 很有可能等着你的就是火山边缘的生活 |
|
罗西里尼和褒曼合作的第一部,确实比在好莱坞的角色更性感和诱惑,发现50年代战败国此类大女主的影片比如日本高峰秀子的《浮云》都有很浓重的色情意味。经历了战争难民的生活,目睹贫困自然灾害人类捕捉动物的残忍后依然会觉得可怕只能继续逃离。在如此的环境,那些小资的摆设情调远方也就都不抵圣像信仰祈祷来得实际,虽然人物的转变为扣题有些硬扭,但小岛大海火山的实景还是震撼般的满分。资料馆2K修复版。 |
|
自称文明人的金发美人与一无所有的小岛渔民阶级的婚恋,就如置身随时喷发的火山边一般令人绝望却无法逃离。捕杀金枪鱼一段好喜欢,人类的原始财富都建立在这样的屠杀行为基础上。原以为这一段是高潮了,没想到后面还有火山爆发,而也并不是最高潮,后面还有翻越火山。bravo!@资料馆 |
|
一开始闷闷的,觉得还不如《意大利之旅》——恍惚了七八分钟之久。不想,这是个渐入佳境的电影,尤其是从捕金枪鱼和火山爆发,似乎被所有人和电影史称道。戏里戏外,都有许多灵妙的指涉。 |
|
朝思暮想时,隔着封锁线也觉得你是远方的晨曦,争风吃醋时,八只触角的章鱼也比你用心恒一。签证败落时,觉得自己该接受那个驶向远方的水手,物是人非时,觉得自己也是那万人枪刺的金枪鱼。一座岛都是空的,保守的八卦却无孔不入。上帝从没有帮过她,等到她在火山口前呼唤上帝赐予力量,仿佛满山的熔岩都要喷薄欲出。@资料馆 |
|
8.5分。#中国电影资料馆
卡琳为逃离难民营选择与完全不同的小伙结婚,随丈夫回到与世隔绝的的意大利火山小岛。岛上的人似乎只为生存和繁衍活着,口头禅是一切都会好的。
经历最初的挣扎后,卡琳选择自我救赎。试图理解只想着挣钱、“纯良”但视老婆为财产、活着别人眼光中的丈夫,打扮自己的小屋,参加所有人视她为荡妇的教堂礼拜等。但当小岛上的火山爆发临时躲避之后,卡琳发现救赎是假的,似乎世界上的两种人,根本无法和解。于是她不顾一切的逃亡,带着身孕翻越还在喷发的火山口。
非常喜欢这个开放式结尾,当卡琳爬到山顶时她却犹豫了,撕心裂肺的大喊,寻求上帝的理解和帮助。真是太丧了,哎。
这个电影是罗西里尼和褒曼的定情之物,褒曼抛弃了家庭投奔罗西里尼,结婚6年后离婚,一起拍了3部电影。这个电影很像他们爱情的真实写照。 |
|
此片为罗西里尼与褒曼的定情之作,是罗西里尼由新现实主义过渡到心理现实主义的重要作品。和新现实主义最大的不同在于不断将主角内在情绪向外投射,景物或承担象征性的指涉,或成为内心情感的外化。孤绝的小岛象征婚姻对女性的禁锢,不安的火山预示了情感的不确定性。出身良好的女主与保守的岛民即为文明与野蛮的对立,似指涉经历战争浩劫后代表现代文明的欧洲人所立足的文明废墟,而好莱坞巨星和意大利非职业演员又将这种对立通过表演风格的差异展现出来。象征性使得本片高度寓言化。后半段用纪录片的手法展现了猎捕金枪鱼和火山爆发的场景,原始、生猛、洪荒,宛若神迹,既是对小岛民俗、自然的奇观化记录,更是对主角内在心理的淋漓表现,影像的震撼程度足以载入影史。最后攀越火山逃离樊笼,在山顶所见景象和对上帝的呐喊似达到了某种超验的境界。 |
|
这不就跟黑五类子女下乡插队后为求保身轻率地与山区农民闪婚之后却各种性格习惯不和千方百计想回城差不多么,自己做的交换却不想承担后果而且始终不怎么为别人考虑过,是一个十分flawed的主人公,如此美丽金贵的英格丽更突显了她与荒凉环境的格格不入,但比起批判更多的是有点宿命感的调调,火山爆发和打鱼的震撼场面甚至压过了她的美貌。换更左的导演,这种设定简直是战天斗地改造新人的天生舞台,换他来,结果引出的却是宗教体验,所以说人各有志... |
|
8.2 【南大逸夫馆】以受火山侵蚀、人口流失严重的小岛为背景,乍看以为要引向“家园重建”主题,结果重点却在女性的觉醒离去,甚至感觉有点窜到安东尼奥尼电影。背负世俗骂名抛弃一切而追求幸福、重新开始的女主角,仿佛就是褒曼个人写照。捕鱼与火山爆发场面都拍得“漂亮”非凡。 |
|
褒曼迎上宽慰的拥抱,点亮油灯,就照耀了四壁,男人还在寻找圣母像,却忘了细细辨认烛光下妻子的神女模样。像是罗西里尼对婚姻的体恤和预言,也像褒曼本人不甘又要怡然生活的决心,这决心的幻灭倒贯穿了她和罗西里尼的合作。岛、火山,多昭然若揭的意象,求不得融入的最后,她向自然向神求索,牢笼依旧,火山之沿褒曼的爆发太棒了 |
|
是否足够的勇敢和坚强,就可以自由的选择梦想? |
|
四星半,不完美的杰作. 最值得玩味的是决意逃离小岛的Karlin与它正分享着某种同样不可控制的神秘力量:在世俗的家神与基督教的上帝皆无法提供庇佑后,源初的无以命名的自然神先后借海水与各式动植物发出或温柔或强硬的感召,暗示她觉察自己召唤鱼群与唤醒火山的力量;然而现代女性终究无能获得原始灵媒的身份来救渡自我,以致自然-女性以最真实有力的本己面貌如镜子般现身时,她只求保有来自文明社会的平静. 罗西里尼兄弟毫不节制地渲染视觉奇观和瓦格纳式的听觉快感,明白地宣示着一种从内向外拥抱激情的未来电影风格. |
|
如其片名 不是和人之前的“恋” 而是和火山边缘情境的“恋” 怀胎几乎可以视为道成肉身 英格丽·伯格曼的这个角色是参照圣母玛利亚写的 而这个人物的轨迹也类似伯格曼本人 从声色犬马的好莱坞来到贫瘠荒凉的意大利 这种挣脱的情绪慢慢滑向苦行和信仰的道路 罗西里尼将天主教的伪善和一种冷漠的原始共产主义交织在一起予以批判 这种立场也几乎成为其这一时期创作的核心命题 |
|
女主上岛时的反应更像一个投机主义者赌输了不甘心——骗子反被骗了。两人提前没商量好都有责任,天主教地区保守野蛮民风也确实恶心,而这与她经常把罪责全部归咎到他人身上,抱怨太多耐心太少的事实并不矛盾;她的抗争在火山跋涉之前仅仅是逃避反思与上帝的关系,牧师说自助者天助,她说上帝从没帮过我 (把恩惠视作理所应当 把苦难当做仇恨上帝的理由) 甚至尝试引诱牧师(以及灯塔看守)以获取钱财,失败后责骂上帝的无情,她对上帝的态度取决于它有没有用;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相当投机主义实用主义利己主义(某种意义上现代文明的产物)的女人,如此鲜活有力,捕获了我的心。火山上的一夜上帝饶她一命,她握住这橄榄枝向上帝呼喊求助,是仪式化地为自己输入精神力量的心理暗示,还是戴着驯顺皈依面具的反叛者得寸进尺的威逼,不得而知。褒曼是女演员中的女演员 罗西尼里同理 |
|
勉强及格。褒曼是个被战争打乱了生活、等待移民去拉美的女人,由移民官定性她是个“骗子”,然而她离开难民营后马上嫁给求婚的意大利小岛士兵,就令人摸不着头脑了,上岛后她对颓败的一切感到失望,可这些不是很容易预判的吗?褒曼简直是把自己给拐卖了,随后她的做派被岛上保守民风抵制倒也没惹出什么强戏剧化的内容,她为了离开诱惑牧师,多少现出了一些邪恶,但接下来又为貂捕猎兔子而惊惧,同情动物的人心性总不会太差,罗西里尼在这里很喜欢这种对比处理,后面她见识当地渔民粗暴捕获金枪鱼,似乎是人胜了自然,但接下来就是火山爆发让人们落荒而逃,而且到处都是人让登岛时的萧索恍如隔世,总的来说这片子营造了一种矛盾,似乎在折射战后混乱中人类内心的失准。电影对斯通波利岛的环境运用的好,高大的褒曼在曲折古旧的村巷失魂穿行,视觉趣味丰富 |
|
一个女人从难民营中出来又进入到一个封闭的岛屿中,人类之间的战争,动物之间的撕咬,人类捕杀金枪鱼,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一个说英语的外来女人,她在被注视,观众也通过她的眼睛观察这个世界,看与被看之间,敌意与偏见、教条的禁锢、物资的匮乏,没有激情的婚姻生活,危机密布,婴儿的啼哭声引导她,她要找到出口,逃离的出口,但火山之上,地狱与天堂之间,她丢掉了行李,丢掉了金钱,漫天繁星,上帝显现,外在的痛苦终于走向了内在的觉醒,她似乎明白了自己内心的真正想法,也明白了终究无法逃离宿命的现实,绝望的呐喊响彻山谷,罗西里尼不仅仅是新现实主义的大师,他不经意间完成了对内心现实主义的伟大实践,人物从环境的束缚中被拯救出来,她也就成为了她自己,从中不难发现安东尼奥尼《奇遇》的影子,先锋、伟大、这是一部真正超越时代的电影 |
|
既是字面上的也是隐喻的“火山边缘”。英格丽·褒曼的角色让我想到六七十年代上山下乡的知青,永远与当地格格不入,永远都是异乡过客。最后女主在火山喷发中求助上帝,可上帝会回应么? |
|
如同被貂捕猎的兔子、垂死挣扎的金枪鱼,火山的爆发是被生活围困积压已久的释放(两场戏眼拍得非常震撼),最终褒曼走上了自己的革命之路。路途中点发出的天问,如同寻找人生的意义,没有答案。她会回去吗?戏里戏外演员角色间的呼应有趣。褒曼实在太美了。意大利版 7/10 |
|
CC版。在热恋时拍摄这样一部影片,火山边缘恐怕不是谶语,而是二人对这段恋情的某种预感?捕金枪鱼和火山爆发两场戏很震撼。该片点映时侯麦和伯格曼都观看了影片,侯麦自称这部电影是他观念改变的转折点。 |
|
#B+#
现代文明中的孤岛-与其说是一个“女性”获得自由的过程不如说是一个“人”逃脱封闭、原始与落后的蒙昧状态获得主体自由的过程;在女性身上这个过程也许会有双重的意义。关于宗教很有趣的态度是牧师的不作为/无力与在火山边高呼主之名-也许是另一种意义上获得精神自由的表示(参考宗教改革,反对世俗的神或者神的象征,而直接与神对话) |
|
罗西里尼与褒曼合作的首部作品。一方面,罗西里尼沿用新写实主义手法,真实地呈现了火山岛及居民们的生活状况,另一方面,环境空间又成为心灵之镜与情感的外化,颇有心理写实主义之味。穷乡僻壤般的荒岛恰是隔阂与囚禁的象喻,村民们的排外情绪与猜忌心理让女主角的生活举步维艰,随后矛盾逐步激化,冲突渐次升级。那场集体捕捞金枪鱼的大戏,同样既真切得可怕(捕捉生活现实),又负载着隐喻义,涌溅的浪花,绝望的挣扎与遭猎获的宿命。骤然喷发的火山与逃难的群众成为逼促女主逃亡的催化剂。有意思的是,尽管多次尝试利用自己的美貌,但女主又始终没有真正越轨,而那场险象环生的穿越火山之行,最终又被呈现为寻觅信仰之旅,一如夜晚精疲力尽时仰望星空祈求宁静,次日清晨的醒来与恢复活力恍若临降的神迹,但前途依然未卜,唯有叩问苍天。(9.0/10) |
|
#资料馆留影#太震撼人心了,惊世骇俗又富开创性的佳作,也是至今最爱的一部Rossellini,差点就错过了。影片充满隐喻与救赎,Stromboli岛上荒凉的景致与蒙昧离乱的世态,或许就是战后人心的另类写照,那股流淌其间的澎湃生命力,让人不由得深思,一个身处绝境边缘的生命,他(她,它)的出路究竟在何处?信仰崩塌的人们,他们精神接二连三受到的挫折伤害该如何弥补愈合?“上帝啊,请赐给我理解与勇气吧!”结尾处Bergman的对天呐喊,是对不幸命运的宣战,亦是坚强自救的决心。 |
|
7/10。荒岛式的人性哲学。褒曼躺在石壁上憔悴的镜头真是可人怜又可人爱。咬杀野兔、捕吞拿鱼、火山喷发三场戏都以大规模的场面安排、近乎写实性的镜头调度再现了大自然可能引发的毁灭力量与史诗震撼。前半段叙事温吞松散、氛围无代入感差点让我以为是部烂片,对村民反感女主角的原因同样缺乏可信交代。 @2014-03-01 02:56:17 |
|
褒曼今天102岁啦。 |
|
一开始还有点儿昏昏欲睡,看到狗咬兔子和猎捕金枪鱼就猛地清醒了,原始而不自知的残酷震撼非常,戏中景与情以及戏内外的互文也值得玩味。见证过自然的炽热与壮丽,不知最后行走在火山口边缘的卡琳找到了怎样的答案。褒曼太美,秀发如云胸大腰细,被她种草各种法式小衬衫。 |
|
这可能是电影史上第一次真正展示了“现实主义”可能达到的疯魔魅力 |
|
意大利渔岛版包法利夫人?压抑的感情就像火山一样迟早爆发的。要是不拿孩子扯由头就更好了……好党员的感觉。 |
|
此次褒曼片子中最喜欢的一部,颠沛的命运,荒蛮的小岛,粗鄙的丈夫,没有出路的生活。。。片中捕鱼、野兔被咬死和卡琳反复徘徊着大吼“I want to go out”的片段对比让人印象深刻。娜拉出走之后呢?即便仍然没有出路,火山边缘升腾起女性主义的光辉 |
|
五成以上都是褒曼的独角戏,完美展现女人陷入困境的种种状态。从被管制的难民营,到封闭隔绝的海岛,始终无法逃离。贫穷生活的困境,道德蜚语的困境,文明差异的困境,生存空间的困境,婚姻枷锁的困境,不断累加的冲突矛盾,终于只能向天空高喊呼唤神的拯救。
PS. 金枪鱼真的巨大,海上捕鱼的画面看着很震撼,鱼身平均长度接近2米的样子。 |
|
看褒曼走上海岛之后的表情,分明就是浪漫刺激一时爽,生活日常火葬场啊。现实性、道德感、宗教情怀,意大利新写实主义和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真像! |
|
影片的结尾和片头那段以赛亚书六十五章第一条非常的契合前后呼应,褒曼所代表的是经不住诱惑背弃了上帝而被赶出伊甸园的始祖的后代,而岛屿上的人就像是还生活在伊甸园中的人(姑且这样说),最后她终于呼唤起了上帝重拾信仰,只是不知道她是否真的明白即使是可怕的惩罚也是出于上帝智慧和仁慈的旨意。 |
|
这部电影拍摄过程中,导演没有写正式的剧本,全靠一些手头的笔记进行即兴的创作。这部电影并没有被归入罗西里尼经典的新现实主义作品序列,但其中的许多场景仍充满了新现实主义的精神,甚至有一种田野调查的广度与深度。褒曼因拍摄本片抛弃丈夫,跟罗西里尼发生恋情,影片遭到主流社会的抵制。 |
|
Bergman这个nordic blonde嫁到了意大利南部的偏僻海岛(可以视为brunette世界的deep south),这里很大程度还是一个前现代的渔猎社会,有着自己的丛林法则(雪貂猎杀白兔,渔民捕捉金枪鱼),封闭与极端保守的价值体系(有点类似Malena),不过Bergman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利用自己的武器逃离海岛(连神父也勾引是不是有点过了。。)。总体来说影片主题略游离,有较多阐释空间 |
|
mattanza = orgasmo puro 可能也是Salvatore Giuliano以外最伟大的西西里电影了。 |
|
逃离与挣脱与勇气。中戏的教授说火山边缘之地是炙热、危险而又极其浪漫的,就像拍摄期间罗西里尼和褒曼的恋情一样。褒曼主动提出参演,她是欣赏且懂罗西里尼的,在影片中的表演也像演出了一部分的罗西里尼,“上帝从没帮过我”,“你(牧师)就和上帝一样残忍”,“我的上帝 仁慈的上帝 让我平静一些吧 赐予我勇气 理解与勇气”。为了真正的挣脱,开始漫长的奔波,是一个这般的故事。 |
|
罗西里尼在《火山边缘之恋》中成功捕捉到了“纯视听的情境”,即海上惨烈疯狂的捕鱼活动和褒曼奔向火山之后目睹的爆发,它是一种美。然而美过于强烈,以致成为了极端的痛苦。从《火山边缘之恋》到《游览意大利》,褒曼的目光扫过这战后的世界,正如德勒兹讲战后欧洲人们境遇的转变:they saw rather than acted,they were seers.褒曼也无力对情境做出反应和行动,所以她最终呼唤了上帝。 |
|
在兩個人的關係如此曖昧之際,導演給出一個如此不討人喜歡的角色給褒曼,簡直是一則寓言。Karin以為憑藉婚姻來到小島可以改變命運,褒曼何嘗不是離開美國來到歐洲這個牢籠。本片簡直就是女性警鐘。 |
|
诠释现实、为现实下注脚并给出自己的观点,谁敢说罗西里尼的“教育法”就同墙上的苍蝇一般对此毫无兴趣?我们唯一可以断言的是,只有坚硬地表之下滚滚流动的岩浆而非历经凝结风化后诞生的基岩才能激发罗西里尼内心最隐秘的情愫,才能帮助观看者打开罗西里尼半掩着的那扇电影之窗。岩浆、岩石,两种截然对立的物质;可以说罗西里尼是一名伟大的唯物主义调度者,也可以称赞他对于物质复现的热情,但当我们挪用此类评论时必须慎之又慎,因为指出一名作者为其作品注入何类物质永远比使用一个大而化之的“物质”或者“唯物主义”或者“现实主义”更值得我们为此付出观看上的努力。
可为什么罗西里尼把褒曼施展她的魅力,她的表情与肢体,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的魔力视为某种应降天罚的罪行呢?这种保守作风却又在其后两部作品中荡然无存。
2024.6.9 |
|
论英格丽·褒曼成为荡妇的可能,多情的意大利小伙儿,怎么养得起美艳的布尔乔亚小姐,在荒凉的地中海岛屿上,爱情是岩石中的仙人掌,娇嫩却浑身是刺。越到后面越渐入佳境,电影四星,捕杀金枪鱼场面、火山爆发,火山上的歇斯底里一星,五星。有钱去意大利,一定去这个岛屿看看,为了南尼·莫莱蒂。 |
|
A married woman suffers in the bell jar. 罗西里尼镜头下的褒曼真的美哭。 |
|
9.0/10。①如简介所写:男女主相爱结婚后男主带女主回他的老家(荒凉的火山岛),但女主却因当地的贫困、保守的民风甚至与男主三观的不合而非常悲伤失落直到忍无可忍逃走(开放式结局,没说逃成功没)。②新现实主义电影:极少特写、各种运镜/场面调度水平高的长镜头、去戏剧化的叙事、大量有趣生活细节的捕捉(更多是后半段,前半段拍的比较套路)、等。③村民太刻板印象地坏;有些地方拍地有点太抓马(也许是因为配乐也许是其他原因)。 |
|
好莱坞明星误入欧洲片场,类纪录片段落是非常好看的。跑题感想:我以前为什么没有注意到Ingrid Bergman的胸,一定是海斯法典的原因。爬火山那里告诉观众,离家出走要背背包。。 |
|
同样是女性悲剧,跟《卡萨布兰卡》完全不在一个维度。女人在主动寻找自己的幸福,但是在习俗和大自然面前都那么无能为力。相信褒曼如果不跟罗西里尼,她也演不出后期《秋日奏鸣曲》那种脆弱又有深度的女性角色。男人捕鱼以及火山爆发的场面简直比好莱坞的特效还要震撼。 |
|
素来没有访问我的,现在求问我,没有寻找我的,我叫他们遇见——以赛亚书65章1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