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托万的二十年,五部电影,就这样谢幕,就好像伴着他一同成长一样,好舍不得!还是四百击的时候,妈妈告诉他爱是最重要的,从此这就一直是安托万生活的主题。他会努力追求,也会快步逃离,但他一直奔跑着。整个系列除第一部以外基调都比较轻松,很生活化,非常好 |
|
杜魯福 (Truffaut) 在台灣有另一個譯名,叫楚浮。 The Green Room, The Last Metro, Two English Girls, The Woman Next Door [3]都拍出了沉重,但安坦五部曲卻能輕描淡寫敘述糾結的感情,或者法國人都喜歡自我幽默。別人的情感深深共鳴,卻要裝著輕浮說自己的故事。楚浮,比酸的饅頭更精緻的翻譯。
Year 1 的時候我立志學習安坦,因為他實在是太迷人,溝女太掂啦,由其撥頭髮果下。看他墮入愛河時也每每心有共鳴,那種如泉流的熱情。但漸漸發現 |
|
我没有安托万情结,所以面对楚浮这部实在平庸的电影,在重感冒的午后毫无悬念地睡着了 |
|
特吕弗倒四作,“安托万五部曲”终章。影片采用了万花筒式的剪辑与多视角叙事,二十年来的影像片段穿插其间,特吕弗、利奥德、安托万仿佛已合为一体,清晰如昨,一如安托万拼凑破碎照片的邂逅之旅。以画外音及自传体小说制造连续性。最后一个场景在安托万与萨宾尼亲吻与另一对夫妇间横甩。(7.5/10) |
|
五部曲里的首尾两部最精彩,不幸的童年及其衍生的无聊的前半生——重塑童年与追逐爱情是我们普通人的生命中最大的冒险和最华彩的篇章了(导演特吕弗则可以把自己的人生进行再创作,并多番自我嘲解,算是叙事疗法了)。最后一部里的数次闪回,需要完整观看过原片才能更好地尝到个中滋味,包括最后一场戏的告白的素材里,仍有安托万的挪用和谎言——一个有艺术天赋却固着在全能自恋阶段的可怜人,可以料想,接下来的人生仍将充满遗弃与被遗弃——除非安托万的自传变得诚实。幸如特吕弗,遇到了巴赞。 |
|
安托万五部曲的最后一集。再也找不出一个系列的电影像这样让人看到一个角色在电影中逐渐的成长。这也成了特吕弗的电影日记。 |
|
好像又找回了电影的神圣,半天可以看完安托万的半生,看完我好像也老了,可以坦然说:爱情就是最庸俗的东西,爱情是落到地上每个人都拿脚踩两下的东西,充满了欺骗、自我感动和无理性,我确定就是要把这个捡起来,揣兜里,美滋滋带回家 |
|
20年5部,终于来到最终章啦,大银幕体验到一些养成系的快乐。完结篇里回溯了前四部,充满着和解意识,与死去的母亲、初恋、前妻、前女友、新女友最终都体面收场,安托万一生都在努力追求亲密关系,但很快又想逃离,狂奔不止是他的生命姿态。安托万的半自传撒小谎抬高自己,特吕弗的半自传体电影同样也美化了主角,他出轨滥情不负责任,但好像并不讨嫌。诚然安托万会老,但永远不会长大,至死是少年。 |
|
真的很无聊了这种自我回忆杀.....其实拼好一张破碎照片并爱上上面的女孩最后找到她在一起这件事也挺让人无语的 虽然确实很安托万了。但这一部完全没有了安托万自己的那种让人忍俊不禁的风格与味道 把什么都归回到童年也是很糟糕的 难道关键不是先前去变化去过出自己的生活吗 因此结局也是迷惑性的 |
|
前四部曲的角色陆续登场,整理人生,奔赴新开始。撕碎的照片开启的悬疑爱情颇有吸引力。(安托万五部曲-5)|#12thBJIFF 四星改两星,重刷观感奇差,回忆凑满,陷入自我情绪。 |
|
1. 特吕弗这是把自己的故事搬上来了吧。看,他有多爱自己,马上查一查他跟姜文是不是一个星座。2. 看了《四百击》、《偷吻》所以也连得上。男主角就是前几天看过的《路易十四的死亡纪实的主角。而且演过不少佳作。3. 法国人其事无论男女,都比较精致、细腻,活的体面,有哲理。 |
|
严重怀疑这个片子新拍的素材可能撑不到一个钟头,不过安托万系列到最后一部实在没办法不动容。成年安托万拉停火车被工作人员追着跑的那段剪辑,可能就是特吕弗给新浪潮的神龛点上的蜡烛。 |
|
安托万的故事落幕,利奥德从四百击到这部都留下了奔跑的身影,恐怕是对时间最好的诠释,特吕弗也感性地使用了大量的闪回,仿佛在和老友作别,还好故事是轻盈圆满的,才不至于留下伤感。 |
|
随性,但随性得固执,为这样平淡世俗的片子喝彩,纯粹是在这个无聊的世界中有人坚持以一人意志泛滥其私欲,特吕弗就是这样的珍稀动物,安托万系列开始得沉重,结尾却轻巧施施然,大家尽情赞美爱情和艺术,同时吐槽给养它们的人生,仿佛生活已经过于慷慨,何妨拿出一些坎坷来换取一些素材 |
|
在上海清冷晴朗的冬日,早晨看了《四百击》晚上看了《爱情狂奔》,首尾两部呼应我幸福圆满了!!结尾一边在唱片店放着 L'amour en fuite 接吻,一边闪回童年时代的游乐园转桶,幸福的眩晕交织着不幸的过去,真是让人忍不住泪目。一个人的人生是否是会被放进一个叫做「性格」的童年阴沟里然后一开到底呢?我总觉得二三十岁的人了,遇到什么事情都归责于「原生家庭」然后陷在自怨自艾的泥潭里未免有点自恋而偷懒。但这部电影和导演特吕弗告诉我们,“重塑过去和追逐爱情是我们普通人生命中最大的冒险和最华丽的篇章。”我们在爱情的狂奔里学会爱人、找回自己,因为妈妈就算再怎么糟糕,她也在童年时告诉过你:Love matters. 2022.12.17 法国大师电影展 @大光明 |
|
这一部的叙事是绝对值得看的!把人物很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可惜的是安东系列就停留在这样的两性关系层面了 而四百击所开启的是远远超于这个层面的 如果能以老年安东结束这个系列 也许能有不同角度... 不过 1 不可能了 2 难度过大也许反而会翻车 —— 毕竟安东自始至终都在写自己 |
|
楚浮拍个爱情小品也太糊弄事了,系列混剪一下人物都是现成的……唱片店和列车是两个巧妙的场景,女性之间的交流真好笑。安托万系列真的是个非常有趣的尝试,相比之下林克莱特的boyhood 就显得笨拙呆板了很多。 |
|
四百击偷吻床地风云集体回忆,Antoine完美谢幕。 |
|
#2022北京国际电影节# 感觉更像是整个系列的整理与回忆,闪回的镜头有些过多以至于这一部的剧情实际并没有多少推进,但最后那个唱片店里两对爱人的拥吻的镜头还是非常打动人。婚姻之后又是爱情,只要爱火不灭,就勇敢为爱情狂奔吧。 |
|
电影肩负的任务于电影本身的内容,确实很难简单的串联一个人的人生 |
|
12th北影节收官,No.25。前半程是四部混剪合集,半小时前刚看完《婚姻生活》又在新的语境里回顾还蛮唏嘘的。喜欢所有两个人分别通过两扇窗子对话的正反镜头,即使是恋人、夫妻,生活在同一个房间,也是从各自的世界去凝望彼此,呼应了全片对亲密关系的探讨。比上一部增添了更多女性视角,安托万在有机会重述/改写过往人生时,给曾经的自己安排了更得体有面儿的剧本,而几位女性的登场则补足更丰富完整的叙事,让曾经过于自我、只迷恋“相遇”的安托万“去中心化”,在与母亲、童年和解后,不再藏匿感情,一味逃避在小说和虚构里。同时女性的讲述也充分呈现了关系中不同角色的复杂感受和心绪,喜欢柯莱特、萨宾的两段锐利真诚的表达,接吻是两个人的事,相爱也是两个人的事。 |
|
安托万系列终章,特吕弗用剪刀和胶水拼出了这部电影,前四部的很多镜头被直接挪用,在安托万的书、信和很多人的讲述里获得重现,多情的安托万啊,他的情史是多么丰满,而他对萨宾的爱,正如特吕弗在整部电影中所做的一样,是通过一张照片的拼贴,很有意思。 |
|
太喜歡antoine系列了 TwT 日以作夜裡的 藍色花瓶 成了廢紙簍。everything came together in the end. |
|
无论怎么奔跑,都回不到四百击了;安托万已老,而我们仍要继续前行。 |
|
爱情与自由!追忆且狂奔!欢快而感伤!竟然是目前最喜欢的一部楚浮,结尾可以看一百遍。 |
|
@大光明。不断寻觅刺激与爱是为了弥补缺憾的童年,但优柔、对不确定的惧怕、用洋溢的文笔寄托(抑或是夸大)激情都是自童年留下的顽疾。柯莱特说“而今分别再见,你依旧毫无成长”,是气愤的点睛之笔,也恰好是每个试图疗愈童年创伤的人的命定之语。但好在基调足够快活,荧幕里的男女都俊美到出奇,回忆如啖干酪配红酒:无论苦甘,能做「将来的回忆」就是最好的。大量插叙,以及小说家的身份、小说情节的两次复述(火车上对柯莱特,唱片店里对萨宾),以一种近乎诙谐的形式串起絮叨的情爱离合。生活被抽象成为写作素材、为现实贪欢的剪辑。每个人有情绪,无论是离婚时回忆过往的蜜,车厢重逢时「妈的,你还是这鸟样」,还是和姐妹畅聊后冲去向暧昧对象大胆说爱。可冷静下回想这情绪,到底只能如楚浮一贯的影调一样:渲染生活的快意,但这只止于银幕。 |
|
2022072 大光明。办离婚手续时女人想的是婚姻生活的甜蜜与争吵,男人脑子里回忆着的是性和追求时的受挫,不错的细节。结尾两对接吻快速摆动的镜头很有趣。全片里前作段落含量过多,最终把爱情中的挫折简单化为不快乐的童年所导致的自我中心,此种“总结”还是有点粗暴无趣。 |
|
很喜欢这种节奏舒缓、镜头平稳又有特色、故事情节生活化、配乐动听的电影。整部电影围绕一位在印刷厂工作的文艺男青年和他的三个女人展开。随着叙事的铺陈,观众知道了有关他们人生的更多细节。描述小说时的交叉剪辑和叠化,令人印象极为深刻。本片有很多的女性视角,女性在爱情中经常是被忽略的一方。安托万在爱情中的自私、自大和不负责任,与他的童年阴影有极其重大的关系。演员选得真是太好了。克莱特和妈妈长得真像,仿佛演员也是亲母子一般。饰演男主角童年的小演员,竟然就是男主角本人,而且还用了《四百击》的镜头!不愧是和伍迪·艾伦称兄道弟的好朋友啊,特吕弗的电影太精彩了!期待看到更多。9分。 |
|
#2022法国电影大师展# 安托万五部曲之五,3.3分。不知道是不是“安托万系列”已经(都没看过的)家喻户晓,这部直接用了如此多前作片段,特吕弗或许把自己索引剪辑前作的趣味误当成观众的(或者是受到了制作压力),甚至在“搬家”这个叙述偏差上快速填平;克莉丝汀离婚时的回响(更多幸福偏差)与柯莱特阅读时的回响(更多事实核对),位置固然是正确的,但总是一个完整的片段其实就会显得冗长。安托万被这样作为一个远观(而无关共处的复杂情绪)的“可爱”对象被翻阅,相比而言,可能只有两位女性围绕萨宾娜的那次等待才更让人动容。 |
|
安托万系列五部曲,二十年后回望作结。三分之一直接借用前几作电影胶片,三分之一是找回当年演员一起回忆曾经事,三分之一才是新的故事发展。特吕弗为了填补上部电影《绿屋》的财务亏空,用自己独有的素材压低成本制作。一般的回忆不同年龄段的闪回,会用到不同演员扮演,而让-皮埃尔·利奥德跟随这个系列逐渐成长完全有影像记录,甚至可以说这部电影足足拍了二十年才拍完。记忆和情怀支撑起整部电影,观众看到时想必也会回忆起自己伴随这系列电影的二十年经历。 |
|
兜兜转转,闭幕赶上看安托万系列的最后一部,感觉特吕弗玩完各种尝试回到了一个最舒服的状态。期待九月资料馆的狂奔动作! |
|
看完这部安托万系列的收官作,才明白对之前作品有很多误读。尽管作品本身个性色彩十足,却依然令人惊叹特吕弗的深厚造诣。各种聚散离合,穿插着回忆,从童年一路走来。角色身份的更替,痴迷对象的更迭,勾勒出自传小说式的小众爱情观。结尾很喜欢,始终抱有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窥见全貌,不由不感动。 |
|
e6cogffu// 眾多回憶性鏡頭穿插真真表明這是最後一部..卻是這系列最好的結局. 安托万半生隱忍,眾多相遇與錯過之後,也終會有這撥開雲霧見幸福的一日. 所以沒有什麽不能忍沒有什麽過不去的啊.//真哭了,估計是捨不得就這樣結束了. |
|
怎么有坏人说安托万是三部曲,导致没收到《婚姻生活》票的我,直接在这第五部曲被大剧透——可算是被不看简介反噬了。从1959到1979年,以20年光阴,记录一个沉溺在童年阴影里的大男孩,如何不断情场游荡,却总是在上坡一刻开始下坡。男人总在情圣的光辉下嗟叹爱情枯萎的迅速,转头又见一朵花开,还是那些女人有意思啊,知己知彼,心照不宣,而且互为联盟,都知道男人是些打着“归来仍是少年”旗号的作物,收割了就由他凋零,可妙就妙在,还会给他一滴雨露。爱情狂奔至此,就是一簇彩蛋的荟萃了,这一生回望,故事累积出了幻觉,以为什么都还可以无限延长下去。#北影节12#30,资料馆,最后一场了 |
|
歌挺好听,别的是一句夸不出来,一部完全没有必要存在的“完结篇”,要是特吕弗还健在应该去拍复联4,闪回放片占了起码半小时。最大的问题是,安托万代表的是一种不安分的精神,对他进行任何角色分析都是在摧毁其人格,也否定了之前四部的遗产。过往的影像创造力被笨重的结构性闪回所困,让影片彻底失去了焦点。 |
|
【北京电影节展映】“安托万五部曲”系列最后一部。也是最“偷懒”的一部。距离系列上一部长达9年的本片为了照顾新观众,大量穿插系列前四部作品的画面(累计可能有20多分钟),以闪回的形式回顾安托万的前半生。如此也给电影铺垫了浓厚的“完结篇”色彩。安托万除了再一次证明情感上见异思迁、见一个爱一个的老毛病,也体现了他毫无写作才华,根本写不出任何亲身经历以外的事情。反倒衬托出身边女性的优秀。 |
|
8.22 12th BJIFF No.25 Fin@小西天。4K修复版。画插画cue到侯麦的帕西法尔,女性角色也像侯麦电影里走出来的。柯莱特和克里斯汀已经那么好,但特吕弗还是开头几分钟里就让人喜爱上萨宾。最后半小时柯莱特vs克里斯汀,萨宾vs安托万的两场对白令人赞叹。以为会在奔跑中为安托万系列画上句号。但长长的两个吻也不坏(呼应了安托万和柯莱特中的某一幕?)。“热爱永不散场,再见即是春天。” |
|
从四百击到爱情狂奔,安托万的故事一部比一部轻松喜剧,他终于开始重拾自己的过去,总结他的人生,正视自己爱情,与差点错过的萨宾结束了这一系列。开头虚化的滚床单镜头和片尾来回晃动的接吻镜头为这个终结篇增添不少浪漫气息。 |
|
中年的安托万庸俗而失败,却还要让他「回归初恋」,除了特吕弗偏爱这个角色以至于不惜大量用「回忆杀」来强行洗白让观众非常尴尬之外,似乎导演本人也到了黔驴技穷的地步。 |
|
我单方面宣布本人荣获你沪Antoine Doinel奖,现在还缺一个离了婚的老婆和儿子。 |
|
“安托万五部曲”终章。似回顾,又似告别。通过跟进安托万新爱情进展融合自传内容回忆的方式,对前四部的重点情节进行拼贴,拼成了特吕弗的爱情观,一种热烈、洒脱的敢爱的姿态,以及人生观中对命运之奇遇的迷信。跟着安托万影院认识的女孩一同感叹:爱上撕碎照片的故事真是个好故事。片尾曲和亲吻的摇晃镜头太喜欢了。 |
|
《四百击》后看了“安托万”的最后一部,先看了开头,又知道了结局,不知道再回头去看故事的过程会不会更加唏嘘。看完这部后我突然觉得,如何定义一个人是不是渣男或者渣女,并不在于这个人的行为本身,而在于TA的对象们自己的行为和接受程度。 |
|
本片是“安托万系列”的最后一部。细腻真实的作品,也很动人地反映了人到中年时面对艺术、生活、爱情的困扰和失落。多位情人的出场将安托万的故事基本做个完结,但他并没有收获真正的爱情。特吕弗用此系列作为他个人自传的20年后,终于以无奈的口气让他的主角落幕,片中多次出现前几部电影的画面。 |
|
“安托万五部曲”完结之作。特吕弗独特的笔触风格已发展到登封造极,“新浪潮”时期创造出来的电影语言被极好地商业化、娱乐化,甚至60s极具现代主义挑衅意味的拼贴结构也服务于此法式爱情小品的叙述,其锐利的锋芒也被温和的影像连缀所捋平、柔化。尽管特吕弗逐渐走向其曾批评的“优质电影”一面,但当银幕上伴随着安托万成长的点点滴滴朝观众袭来时,不经意的闪回像是撬动了观者的回忆阀门,那一丝丝或温暖或辛酸的情感奔涌而至。以此幽默的拼贴策略,安托万成为一个混杂着特吕弗与利奥德的情感混合体,观众时常难以分别二者间愈加凝缩的界限,尤其是新浪潮招牌式的突兀变焦、流动特写等作者签名不断提示着导演特吕弗的在场,从而与银幕外的演员利奥德交汇、相融,最终融合成一位独具魅力的“安托万”。2022.12.17 |
|
2023.04法国大师展Mark。安托万在这五部曲的最后一章里,终于看似像模像样地跟自己和解了,但这真的就是尽头了吗?他一次又一次追逐自由和爱情的那个身影,像极了多年以前四百击里那个放肆奔跑的童年安托万,奔放,热情,哀伤,无奈,这就是我们普普通通的一生啊。 |
|
“安托万系列”就我自己感觉,其实是越往后越棒的电影,不是说前面拍的不好,很扎实但不出彩,但你一连串的看下来,越到后面越能体会到妙处和韵味。
这部通篇充满了call back,既推进主角们的现状,又在不断地以和前面几部讲述时所不同的视角去展示过往不同的侧面。
除此之外,安托万可真是个没办法脱离现实的作家。他的现实生活和小说作品,真假难辨混合一团。这部系列应该怎么也有点导演半自传体的意思在里面吧?虽然还没详细查过背景资料,但寓意真的太明显了,让人很难不这么想。。 |
|
三星半。回忆真多。居然还有插画画的是侯麦的《帕西法尔》 |
|
2022.8.17 才发现自己没有看过这一部。过多前情回顾,但Colette再次进入他的人生,Love on the Run,看完之后我也得飞快跑出去坐车了。 |
|
http://tv.sohu.com/20101222/n278452477.shtml |
|
哦安托万或是弗朗索瓦,真让人难过,到了海边后再也没能恣意狂奔——或许从来也没有过——一生陷在过去的记忆中。但他还在奔跑,这就够了不是吗。就像结尾剪出游乐场里无法自己掌控但笑着「飞翔」的样子。他从没长大,但他自由了。7/10|https://mp.weixin.qq.com/s/a1Jc-b1Rz1i-2qBS-I0_Og |